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做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会战死?
赵括名将之后的身世,配得上“天生骄傲”这四个字。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战论略,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赵奢刚正不阿,尽心尽力。之前面对平原君的威胁时,他非但没有胆怯,反而趁机进言,得到了平原君的赏识。
那么,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做了哪些贡献呢?
一、鼓舞士气。
赵王对廉颇避战不出十分的反感,并且赵国在外交和舆论上是处于劣势的状态。任命新的武将无疑会鼓舞士气,让士兵们的士气高涨,增加胜利的可能性。自从赵括替换廉颇之后,赵括率领军队主动发起进攻。
二、给对方造成压力。
虽然第一次进攻失败了,一位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如果因为一小部分士兵的生死而退缩,势必会影响到正常战争的胜负。“一将无能,三军受累”这话恰恰印证的是这一点。所以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赵括能够放下士兵的生死,专注于战略上的运筹帷幄,势必会给敌军造成压力。这后来变成了人们所说的纸上谈兵。
赵括在长平之找是因什么而死的呢?
因为军队的军粮不足和战略计划有漏洞,导致赵括在战场上惨死。赵括总的来说战略思维是没有错误的,他看到了这次战争的终极目的,其实秦军方面统帅白起也是看到了这次战争的终极目的,双方都想尽最大程度的杀伤对方,这样就可以达到遏制的目的,秦如果成功,那东方六国单独一国拎出来将无一国军队是秦国对手,赵国赵括的计划如果成功,那秦军未来十多年将会因为这几十万人的死伤而无力东出,到时候就是东方六国合纵灭秦的时候了。但是赵括的计划是有漏洞的,这就导致他再战场上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