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论之七:道家的人生观
展开全部
道论之七:道家的人生观
漫长的求索路途上,同时激发人们去思考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即人类的人生观。
于此,先哲和文化精英都有高论。
此节着重解说、讨论 道家的人生理念 及其对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宇宙之中,人类是有别于其它物类的高级物种: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
人类产生 为什么而活 的思想,不是偶然的,而是自我意识的张扬与膨胀,是自我尊严的体现与珍重。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毫无疑义,人生是美好的,人类的生命,更是宝贵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更有意义。但因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人生观也具有多样性。
总体看去,人生观的树立与其人性观、生死观、荣辱观,都存在着必然关联;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苦乐的感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人性而论,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体现人性、张扬人性。以生死而论,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维护自己的生命;因为人一旦死去,一切将毫无意义可言。
以荣辱而论之,人生的价值,在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以理想而论之,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理想的实现;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奋斗,甚而不惜牺牲生命。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人生、看待人生,人们都会把实现人生价值化为快乐,把丧失人生价值化为痛苦。
所以,苦乐的感受,就会成为体现人生价值观念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心态。
简言之,理解苦乐的感受,就成为理解人生观的一把钥匙。对一个人的人生观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其人性观。
道家学说认为: 道 ,为宇宙的总根基,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化。万物虽然各具特性,但本性都是 道 一样的自然无为。同样,人性也应该与 道 的自然无为本性相同。
但人类因为有思想、有智慧,所以就容易卖弄机巧,违背自己 自然无为 的本性。
道家学说认为:人一旦违背自己的本性,就会产生奸诈、虚妄和争斗,进而酿成天下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使天下顺畅和平,人就应该体验 “大道无为” 的本性,与 道 融为一体。
老子认为: 人生只有体验 大道 无为 的本性,才行得通而适于宜,才称得上真正的道义和德性。因此,道家就以 “体道无为” 做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在 “体道无为” 的人生观念总原则之下,道家不同流派,又各具自己的人生细则。要而言之即是: 保性全真、逍遥世外、贵柔守雌 。
下面,就道家这三个主要人生理念分别述之。
1、保性全真
庄子和其门徒的人生观念,多含有这种因素。 他们认为: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同时又与其它物类不同,是自然界中的佼佼者。
所以,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 道 的体验、对自己 本性 的保全而不使它扭曲;让它原原本本、自然而然地存在,不使失真。即要人们保持人性的本真。
道家这一流派,轻视功名利禄,劝戒人们不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东西。不要过分去追求自然需求之外的刺激。
显然,这是一种以自然生存为目的的人生理论;这种理论为人类和平处世、颐养身体提供了指导意义。
2、逍遥世外
这是庄子和其门徒基本的人生观念。
他们认为:天地万物虽有差别,但却有其共性,从 道 中来、回 道 中去,都是 道 的体现。从本质和本初上看,都是同一的。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物类,主要在于 有知 ;人一旦 有知 ,就要去分辨贵贱、荣辱、是非、黑白;这样就会逐渐离弃 道 的本性、脱离人的本性。进而就会陷于混乱不堪、不可自拔的境地。
因此,该流派主张:人生应该 回归大道 之中,神游天地万物之外。显然,这是一种避世自怡的人生理论。
客观地说,人立于天地之间,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逍遥如仙” 的世外境界。因此,从本质上看,逍遥世外的人生观念,只是一种精神慰藉,是求得痛苦和烦恼解脱的一种手段。
然而,又因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逍遥世外的人生观念,尽管有其虚妄性,但在社会各界、在历史上的影响均较为深远。
尤其在乱世和人生的低迷时期,人们对这种人生观念却倍加推崇。
其中最有名的一类,就是魏晋时期的 竹林七贤 。他们把道家的这种人生观念,发挥到 “恣情纵欲” 的极致境界,甚至到了不可思义的荒唐地步。
当然,魏晋名士的任情纵欲和玩世不恭,并非完全出自己的本性和本心,而是多在表达对司马氏专权的不满与不屑。
就普通百姓而论,当人生无耐之时,当处世、处事无能为力之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暂时逃避,又是何等的人生欢愉呢?
所以,道家逍遥世外的人生理念,就被史上许多文化大师于失意之时,奉为处世珍宝。
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东晋时期的文化泰斗陶渊明,他的名篇《桃花源记》,就表达了对这种人生境界的向往。
曹雪芹作诗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也是对这种人生观念的肯定与向往。
总之,逍遥世外的人生观念,虽说不乏消极与颓唐之弊,但却未尝不是一种无害于社会、而有益于身心的人生选择。
3、贵柔守雌
一些道家流派认为: 体道无为 ,就是人们应该像 水 一样,抱着宽厚、慈善、忍让、谦下的处世态度,才不失 人性本真 。
后世学者,把道家这种人生理念称之为: 贵柔守雌 。雌,是指女性特有的美丽柔弱。老子学说,特别重视慈善和柔弱。
他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所谓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恭、居后、于世无争之意。老子主张以慈善和柔弱来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与 道 的本性保持一致。
老子认为: 道 ,生化并滋养天地万物,但却不扬名、不争功、不自大、不称王。
正因为 道 不自大,所以才能包涵宇宙万物,才能称为 “真大” 。因此,人应该仿 道 而行,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有德和大德。
贵柔守雌,是以事物的自然转化为规律而指导人们处世的人生理论。
现实之中,强弱的转化、利害的相依、善恶的互报,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普遍趋向;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有时又决定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倒退。
因此,贵柔守雌的人生理念,就成为处于柔弱地位的人,维护其生存的一种希望或一种手段。贵柔守雌,也为暂时处于弱势之时的人们,于之后重新振兴,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指导原则。
显然,这种人生观念,包含处世、处事的极大智慧和智慧的成熟。用当今的时髦话说,就是所谓的正能量。所以,道家贵柔守雌的人生理念,其理论精华,往往被发挥到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总之,道家文化之 体道无为 的人生理念,绝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主张要适应客观环境,不强迫自己去追求超越客观规律的东西。
或者说,它是要劝戒人们,等到客观条件成熟之后再去有所作为。
这才是老子 “无为” 的真正宏旨。
老子是伟大的,也是智慧的。因此,道家人生观的理论精华所包含的智慧,就被中华仕人做为处世、处事和事业上的指导性理念或指导原则。老子所主张的人生修养准则,也成为中华仕人的人生最高追求。
甚至还可以说, 体道无为 的人生理念,对目下中国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未完待续。
唐都浪子:《道论》
漫长的求索路途上,同时激发人们去思考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即人类的人生观。
于此,先哲和文化精英都有高论。
此节着重解说、讨论 道家的人生理念 及其对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宇宙之中,人类是有别于其它物类的高级物种: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
人类产生 为什么而活 的思想,不是偶然的,而是自我意识的张扬与膨胀,是自我尊严的体现与珍重。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毫无疑义,人生是美好的,人类的生命,更是宝贵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更有意义。但因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人生观也具有多样性。
总体看去,人生观的树立与其人性观、生死观、荣辱观,都存在着必然关联;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苦乐的感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人性而论,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体现人性、张扬人性。以生死而论,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维护自己的生命;因为人一旦死去,一切将毫无意义可言。
以荣辱而论之,人生的价值,在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以理想而论之,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理想的实现;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奋斗,甚而不惜牺牲生命。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人生、看待人生,人们都会把实现人生价值化为快乐,把丧失人生价值化为痛苦。
所以,苦乐的感受,就会成为体现人生价值观念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心态。
简言之,理解苦乐的感受,就成为理解人生观的一把钥匙。对一个人的人生观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其人性观。
道家学说认为: 道 ,为宇宙的总根基,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化。万物虽然各具特性,但本性都是 道 一样的自然无为。同样,人性也应该与 道 的自然无为本性相同。
但人类因为有思想、有智慧,所以就容易卖弄机巧,违背自己 自然无为 的本性。
道家学说认为:人一旦违背自己的本性,就会产生奸诈、虚妄和争斗,进而酿成天下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使天下顺畅和平,人就应该体验 “大道无为” 的本性,与 道 融为一体。
老子认为: 人生只有体验 大道 无为 的本性,才行得通而适于宜,才称得上真正的道义和德性。因此,道家就以 “体道无为” 做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在 “体道无为” 的人生观念总原则之下,道家不同流派,又各具自己的人生细则。要而言之即是: 保性全真、逍遥世外、贵柔守雌 。
下面,就道家这三个主要人生理念分别述之。
1、保性全真
庄子和其门徒的人生观念,多含有这种因素。 他们认为: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同时又与其它物类不同,是自然界中的佼佼者。
所以,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 道 的体验、对自己 本性 的保全而不使它扭曲;让它原原本本、自然而然地存在,不使失真。即要人们保持人性的本真。
道家这一流派,轻视功名利禄,劝戒人们不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东西。不要过分去追求自然需求之外的刺激。
显然,这是一种以自然生存为目的的人生理论;这种理论为人类和平处世、颐养身体提供了指导意义。
2、逍遥世外
这是庄子和其门徒基本的人生观念。
他们认为:天地万物虽有差别,但却有其共性,从 道 中来、回 道 中去,都是 道 的体现。从本质和本初上看,都是同一的。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物类,主要在于 有知 ;人一旦 有知 ,就要去分辨贵贱、荣辱、是非、黑白;这样就会逐渐离弃 道 的本性、脱离人的本性。进而就会陷于混乱不堪、不可自拔的境地。
因此,该流派主张:人生应该 回归大道 之中,神游天地万物之外。显然,这是一种避世自怡的人生理论。
客观地说,人立于天地之间,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逍遥如仙” 的世外境界。因此,从本质上看,逍遥世外的人生观念,只是一种精神慰藉,是求得痛苦和烦恼解脱的一种手段。
然而,又因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逍遥世外的人生观念,尽管有其虚妄性,但在社会各界、在历史上的影响均较为深远。
尤其在乱世和人生的低迷时期,人们对这种人生观念却倍加推崇。
其中最有名的一类,就是魏晋时期的 竹林七贤 。他们把道家的这种人生观念,发挥到 “恣情纵欲” 的极致境界,甚至到了不可思义的荒唐地步。
当然,魏晋名士的任情纵欲和玩世不恭,并非完全出自己的本性和本心,而是多在表达对司马氏专权的不满与不屑。
就普通百姓而论,当人生无耐之时,当处世、处事无能为力之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暂时逃避,又是何等的人生欢愉呢?
所以,道家逍遥世外的人生理念,就被史上许多文化大师于失意之时,奉为处世珍宝。
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东晋时期的文化泰斗陶渊明,他的名篇《桃花源记》,就表达了对这种人生境界的向往。
曹雪芹作诗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也是对这种人生观念的肯定与向往。
总之,逍遥世外的人生观念,虽说不乏消极与颓唐之弊,但却未尝不是一种无害于社会、而有益于身心的人生选择。
3、贵柔守雌
一些道家流派认为: 体道无为 ,就是人们应该像 水 一样,抱着宽厚、慈善、忍让、谦下的处世态度,才不失 人性本真 。
后世学者,把道家这种人生理念称之为: 贵柔守雌 。雌,是指女性特有的美丽柔弱。老子学说,特别重视慈善和柔弱。
他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所谓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恭、居后、于世无争之意。老子主张以慈善和柔弱来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与 道 的本性保持一致。
老子认为: 道 ,生化并滋养天地万物,但却不扬名、不争功、不自大、不称王。
正因为 道 不自大,所以才能包涵宇宙万物,才能称为 “真大” 。因此,人应该仿 道 而行,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有德和大德。
贵柔守雌,是以事物的自然转化为规律而指导人们处世的人生理论。
现实之中,强弱的转化、利害的相依、善恶的互报,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普遍趋向;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有时又决定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倒退。
因此,贵柔守雌的人生理念,就成为处于柔弱地位的人,维护其生存的一种希望或一种手段。贵柔守雌,也为暂时处于弱势之时的人们,于之后重新振兴,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指导原则。
显然,这种人生观念,包含处世、处事的极大智慧和智慧的成熟。用当今的时髦话说,就是所谓的正能量。所以,道家贵柔守雌的人生理念,其理论精华,往往被发挥到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总之,道家文化之 体道无为 的人生理念,绝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主张要适应客观环境,不强迫自己去追求超越客观规律的东西。
或者说,它是要劝戒人们,等到客观条件成熟之后再去有所作为。
这才是老子 “无为” 的真正宏旨。
老子是伟大的,也是智慧的。因此,道家人生观的理论精华所包含的智慧,就被中华仕人做为处世、处事和事业上的指导性理念或指导原则。老子所主张的人生修养准则,也成为中华仕人的人生最高追求。
甚至还可以说, 体道无为 的人生理念,对目下中国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未完待续。
唐都浪子:《道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