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作业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布置实践型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会成为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学生们边带着这些问题,有的通过书籍翻阅、有的网上浏览、有的向人询问……自主的探究奥运的由来、意义和我国参加奥运的情况。通过预习的深入了解,学生们感受到了一个国家举办奥运的不易。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从而很快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三、通过亲身表演来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一些情景完整、人物形象鲜明,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调动全部的情感演一演课本剧,以身题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比如在教《矛与盾》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还自己制作了道具,演得惟妙惟肖。学生置身于课本剧表演中,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作品的角色时,他们的独特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在自己饰演的角色上打下了鲜明的印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四、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课外阅读。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生实践性作业形式很多,这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使得事半功倍。
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合作情趣与竞争色彩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愉快体验与成功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建设与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用新理念引导每一个学生做作业。让每一次作业都赋予无限的情趣,赋予其充实的内涵,让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行动,是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人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