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没有射杀李建成,结局会是怎样?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759条回答。
我认为不会有很大变化。
这是因为,无论李世民上台,还是李建成上台,大唐一样会兴旺。
诚然,李世民是文韬武略,能力极强的君主,但李建成也不差。
李建成的军功没有李世民出色,也是马背上的将领。
晋阳起兵之前,李建成前往河东募兵,是父亲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没有李建成的募兵,李渊就无法起兵自立。
在随后一系列作战中,李建成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汉中等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李建成都有很大战功。
除了军事才能不错以外,李建成为人温和,善于笼络部下和老百姓,恩威并施,得人心且口碑好。
资料中写道:李建成见招募来的义军没有经过训练,担心他们不能打仗,于是立下军法,整肃三军。在兵进西河的行军路上,李建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百姓种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钱才能吃,得来的食物酒水,也与将士们一同分享。大军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亲自前往告知自己的来意,城内人纷纷来投。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
实际上,李建成的威望是很高,大臣们也认为他宽厚仁爱,颇有政治才能。
其实,皇上并不需要亲自打仗,或者亲自去处理所有政务,只需要会用人,会笼络手下,得到民心就行了。
也就是说,李世民的战功对于做皇帝来说,并不是大的加分。
三国时期,孙坚、孙策父子都是全国著名的武将,尤其孙策一刀一枪打下来东吴江山。然而,孙策却认为,自己的弟弟孙权才是治理国家的优秀君主,自己大大不如他。
事实证明,孙权接手东吴的时候,年轻且没有打过仗,同百战百胜的孙策似乎根本无法相比。
而当时东吴内部矛盾重重,军队的军头林立,地方门阀嚣张跋扈,山越族四处叛乱。
然而孙权是个优秀的君主,会任用贤才,凝聚部下。
在孙权时代,东吴获得赤壁之战胜利,还将地盘扩大到荆州,建立了很强大的基业,远远超过孙坚和孙策。
道理也是一样,李建成上台以后,身边有魏征等人,连弟弟李元吉都帮着他,未必不是一个明君。
相反,李渊的能力比不亚于儿子李世民,是大唐开国皇帝,眼光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李渊如此不喜欢李世民,认为他不合适做皇帝?
当然是李世民有不好的地方,李渊认为他不如李建成。
所以,即便李建成没死成为皇帝,他一样也会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就算没有玄武门之变,也会有其他事情发生,李世民和李建成只能活一个。李建成必死。
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李世民对自身地位的不满。
在兴唐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更大;论掌握的权势,李世民更大。李世民本无意残害兄弟,但他若不自保,则必被李建成、李元吉杀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高震主,遭受亏待。
李建成、李元吉早已经有心杀害李世民。理由很简单,无论在任何方面,李世民都比他们强大,这在将来会影响他们的统治。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连李渊也是这么想。
于是,包括李渊在内,这些人想尽办法压制李世民,让李世民遭遇亏待。
李世民必须反击,不反击就只有自己死掉。
由于当时的 社会 制度和习俗,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而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下,李世民总是吃亏的,留下李建成的命,除了让李世民多吃些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当时的纲常限制,不仅仅会使李世民遭遇名誉上的损害,更可能成为其他潜在势力反对李世民执政的理由。换句话说,留下李建成,别的势力就可能以李建成的名义造反。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向李渊给出的理由是“太子造反”。
造反必当诛杀。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也就死无对证,是为了坐实李建成“造反”的这个罪名。擒而不杀,“太子造反”的罪名就难以坐实,只能表明李建成的“造反”不可信,这会成为后患。因此,李建成必须死。
并且,这样也打破了李渊的幻想。
李渊是一个受封建纲常制度等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影响的人,李建成在,李渊两碗水永远端不平。即使他端平了,也只会给李世民日后的统治留下反叛的隐患。杀掉李建成,李渊没有别的选择,留不下什么隐患,也就巩固了李世民日后的统治。所以,李建成必须死。
当然是李建成当皇帝了,还能怎样呢?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一般情况,李建成是太子,在李渊死后,必将稳步登基称帝,而此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就会变成君臣关系。
不过,李建成都当皇帝后,第一个对付的肯定是李世民,即使不处死李世民,也必定会将他禁锢起来。
因为在唐朝起兵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建立了不世功勋,比如攻克洛阳,迫降王世充,擒杀窦建德,威震天下。
在唐军中,李世民的威望非常高,而洛阳又是李世民攻克的,山东之地成了李世民的地盘,再加上秦王府的文臣武将,李世民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实力甚至在太子李建成之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李世民不想坐以待毙,那么只能骑兵对抗,但这就是谋反。
不过,如果他谋反,那么追随他的人货有多少呢?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甚至许多秦王府的人都会“弃暗投明”,投奔李建成,毕竟李建成是正牌皇帝,李世民是乱臣贼子。
可以预料,李世民很可能会迅速失败。
这根争夺太子不一样。
争夺太子之位不算谋反,但如果反抗皇帝,那就是谋反了。
即使李世民逃亡洛阳,与长安的李建成对峙,那么李建成作为唐朝皇帝,自然可以调集全体兵力,宣布李世民是乱臣贼子,将他诛杀。
而李世民,也将以乱臣贼子的标签,钉死在 历史 的耻辱柱上。
而新建立的唐朝,也将会一发一场内乱,唐朝兵将将会在这场内乱中死伤不少,令唐朝实力大损。
突厥恐怕会趁机入侵,渭水之盟会提早发生。
李建成为了平定李世民,统一全国,会给突厥更屈辱的求和条件。
南方的萧统等割据势力,可能会趁机北伐,抢占地盘。
不过,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之后,唐朝经历了内乱,实力大损,将会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
北方是虎视眈眈的突厥,时时刻刻准备南下,同时还扶植隋朝余孽和汉人军阀在北疆割据。
唐朝受到突厥牵制,必定全力抵御,无力南下平定南方的割据势力。
南方则是各个割据势力依旧存在,与唐朝为敌。
何时统一,遥遥无期。
更可怕的是,李建成身边的李元吉狼子野心,觊觎帝位。
李元吉在这兄弟几人之中,武功最高,野心也最大。
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激化,齐王李元吉认为太子李建成日后登基称帝,所表示支持他,李建成为了拉拢李元吉,也许诺以后以他为皇太弟。
齐王护军薛宝曾上符箓谶字于元吉,“元吉合成唐字”,李元吉大喜,认为自己代表“唐朝”,是真命天子,所以阴谋除掉秦王李世民,再取东宫易如反掌。
所以,他投靠李建成诛杀了李世民,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李元吉造反诛杀李建成,然后自己登基称帝。
所以说,即使李世民被杀,唐朝依旧会出现另一场“玄武门之变”,只不过发动这场政变的人换成了李元吉!
萨沙第8759条回答。
我认为不会有很大变化。
这是因为,无论李世民上台,还是李建成上台,大唐一样会兴旺。
诚然,李世民是文韬武略,能力极强的君主,但李建成也不差。
李建成的军功没有李世民出色,也是马背上的将领。
晋阳起兵之前,李建成前往河东募兵,是父亲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没有李建成的募兵,李渊就无法起兵自立。
在随后一系列作战中,李建成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汉中等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李建成都有很大战功。
除了军事才能不错以外,李建成为人温和,善于笼络部下和老百姓,恩威并施,得人心且口碑好。
资料中写道:李建成见招募来的义军没有经过训练,担心他们不能打仗,于是立下军法,整肃三军。在兵进西河的行军路上,李建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百姓种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钱才能吃,得来的食物酒水,也与将士们一同分享。大军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亲自前往告知自己的来意,城内人纷纷来投。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时间。
实际上,李建成的威望是很高,大臣们也认为他宽厚仁爱,颇有政治才能。
其实,皇上并不需要亲自打仗,或者亲自去处理所有政务,只需要会用人,会笼络手下,得到民心就行了。
也就是说,李世民的战功对于做皇帝来说,并不是大的加分。
三国时期,孙坚、孙策父子都是全国著名的武将,尤其孙策一刀一枪打下来东吴江山。然而,孙策却认为,自己的弟弟孙权才是治理国家的优秀君主,自己大大不如他。
事实证明,孙权接手东吴的时候,年轻且没有打过仗,同百战百胜的孙策似乎根本无法相比。
而当时东吴内部矛盾重重,军队的军头林立,地方门阀嚣张跋扈,山越族四处叛乱。
然而孙权是个优秀的君主,会任用贤才,凝聚部下。
在孙权时代,东吴获得赤壁之战胜利,还将地盘扩大到荆州,建立了很强大的基业,远远超过孙坚和孙策。
道理也是一样,李建成上台以后,身边有魏征等人,连弟弟李元吉都帮着他,未必不是一个明君。
相反,李渊的能力比不亚于儿子李世民,是大唐开国皇帝,眼光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李渊如此不喜欢李世民,认为他不合适做皇帝?
当然是李世民有不好的地方,李渊认为他不如李建成。
所以,即便李建成没死成为皇帝,他一样也会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就算没有玄武门之变,也会有其他事情发生,李世民和李建成只能活一个。李建成必死。
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李世民对自身地位的不满。
在兴唐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更大;论掌握的权势,李世民更大。李世民本无意残害兄弟,但他若不自保,则必被李建成、李元吉杀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高震主,遭受亏待。
李建成、李元吉早已经有心杀害李世民。理由很简单,无论在任何方面,李世民都比他们强大,这在将来会影响他们的统治。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连李渊也是这么想。
于是,包括李渊在内,这些人想尽办法压制李世民,让李世民遭遇亏待。
李世民必须反击,不反击就只有自己死掉。
由于当时的 社会 制度和习俗,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而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下,李世民总是吃亏的,留下李建成的命,除了让李世民多吃些亏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当时的纲常限制,不仅仅会使李世民遭遇名誉上的损害,更可能成为其他潜在势力反对李世民执政的理由。换句话说,留下李建成,别的势力就可能以李建成的名义造反。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向李渊给出的理由是“太子造反”。
造反必当诛杀。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也就死无对证,是为了坐实李建成“造反”的这个罪名。擒而不杀,“太子造反”的罪名就难以坐实,只能表明李建成的“造反”不可信,这会成为后患。因此,李建成必须死。
并且,这样也打破了李渊的幻想。
李渊是一个受封建纲常制度等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影响的人,李建成在,李渊两碗水永远端不平。即使他端平了,也只会给李世民日后的统治留下反叛的隐患。杀掉李建成,李渊没有别的选择,留不下什么隐患,也就巩固了李世民日后的统治。所以,李建成必须死。
当然是李建成当皇帝了,还能怎样呢?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那么按照一般情况,李建成是太子,在李渊死后,必将稳步登基称帝,而此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就会变成君臣关系。
不过,李建成都当皇帝后,第一个对付的肯定是李世民,即使不处死李世民,也必定会将他禁锢起来。
因为在唐朝起兵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建立了不世功勋,比如攻克洛阳,迫降王世充,擒杀窦建德,威震天下。
在唐军中,李世民的威望非常高,而洛阳又是李世民攻克的,山东之地成了李世民的地盘,再加上秦王府的文臣武将,李世民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实力甚至在太子李建成之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李世民不想坐以待毙,那么只能骑兵对抗,但这就是谋反。
不过,如果他谋反,那么追随他的人货有多少呢?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甚至许多秦王府的人都会“弃暗投明”,投奔李建成,毕竟李建成是正牌皇帝,李世民是乱臣贼子。
可以预料,李世民很可能会迅速失败。
这根争夺太子不一样。
争夺太子之位不算谋反,但如果反抗皇帝,那就是谋反了。
即使李世民逃亡洛阳,与长安的李建成对峙,那么李建成作为唐朝皇帝,自然可以调集全体兵力,宣布李世民是乱臣贼子,将他诛杀。
而李世民,也将以乱臣贼子的标签,钉死在 历史 的耻辱柱上。
而新建立的唐朝,也将会一发一场内乱,唐朝兵将将会在这场内乱中死伤不少,令唐朝实力大损。
突厥恐怕会趁机入侵,渭水之盟会提早发生。
李建成为了平定李世民,统一全国,会给突厥更屈辱的求和条件。
南方的萧统等割据势力,可能会趁机北伐,抢占地盘。
不过,李建成杀了李世民之后,唐朝经历了内乱,实力大损,将会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
北方是虎视眈眈的突厥,时时刻刻准备南下,同时还扶植隋朝余孽和汉人军阀在北疆割据。
唐朝受到突厥牵制,必定全力抵御,无力南下平定南方的割据势力。
南方则是各个割据势力依旧存在,与唐朝为敌。
何时统一,遥遥无期。
更可怕的是,李建成身边的李元吉狼子野心,觊觎帝位。
李元吉在这兄弟几人之中,武功最高,野心也最大。
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激化,齐王李元吉认为太子李建成日后登基称帝,所表示支持他,李建成为了拉拢李元吉,也许诺以后以他为皇太弟。
齐王护军薛宝曾上符箓谶字于元吉,“元吉合成唐字”,李元吉大喜,认为自己代表“唐朝”,是真命天子,所以阴谋除掉秦王李世民,再取东宫易如反掌。
所以,他投靠李建成诛杀了李世民,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李元吉造反诛杀李建成,然后自己登基称帝。
所以说,即使李世民被杀,唐朝依旧会出现另一场“玄武门之变”,只不过发动这场政变的人换成了李元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