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对于文学创作的主体而言,文学的力量在于抒发作家自身内在的情感,让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得到宣泄;或者是传达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旨在启迪读者,唤醒读者的意识。
作家思想感情都源于现实生活,都是主体感受人生的产物。
作家的情感早已融入到他的艺术作品当中去了。
“昔西伯拘恙里,演<周易>;屈原放逐,作<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首,大抵是作家的发愤之作也。”
对于文学创作的客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狭义的客体,读者;广义的客体,社会。
我们从客体的角度来解读文学的力量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对于读者而言文学的力量在于:拓宽视野,锻炼思维;丰富人生,认识自我;开阔胸怀,塑造品质;品读万象,完善自我。
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对于社会而言,文学的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旧社会,文学的力量在于:唤醒民众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从一种愚昧与无知的现实状态中走出来,为自己的自由,为国家的独立而战。
在新世纪,也就是当代,文学的力量在于:使人们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为建设一个健康而和谐的生活环境、生存空间而努力。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历久不衰,历久弥香,甚至可以穿越时空,长久流传,直至永远。
愤怒出诗人。
面对现实束手无策的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悲愤满胸,踯躅于汨罗江边。
那曾经强大的势力最终变成了一堆堆白骨,怎么也压不灭那个叫《离骚》的歌谣。
有力的终将无力,无力者终将强大。
强权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它是依附于肉体的。
肉体的消亡,往往是强权的终止。
而文学,真正的文学,因为其抚慰灵魂的力量,却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存在。
两千多年过去,当年威焰赫赫的汉武帝早已成冢中白骨,刘家的江山早已灰飞烟灭,《史记》却一日日重了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山峰。
它放出光明,照着一茬茬的人,并在他们的心中滋生出巨大的力量。
无论你有多好的计算天分,也算不出那力量究竟有多大。
有的说,文学是闲书,是专门给人们在空余时间消遣的;也有人说,文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洁净人们的心灵;但我认为,文学的力量远远不止这些,它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以改变世界。
纵观历代积极向上的文学著作,不但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休闲时的笑料、对某个时期人们活动的记录等,而且是给人们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无论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还是当代的《林海雪原》、《红岩》、《青春之歌》等名著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朱老忠、江姐、许云峰、林道静;无论是陕北民歌《东方红》,或是改革开放后的长盛不衰的流行歌《春天故事》等,都分别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推动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的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的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欧阳修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令国人吟颂玩味了一千多年。
先锋诗人顾城的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为理想和真理而苦心孤诣的人们。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军民高唱着《黄河大合唱》,以沉雷怒吼、火山爆发般的精神力量驰骋疆场,其作用不亚于千军万马。
1946年 *** 的《沁园春·雪》令国统区的许多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从而走出重重迷雾之中,迎来东方日出。
100多年前科学幻想文学,多种多样,千奇百怪,那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完全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
但是,那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却把那些科幻文学当作宝贝,当作发明创造的目标,紧紧围绕那些幻想的东西进行研究,逐渐发明了汽车、飞机、火箭、人造飞船、机器人、航天飞句等。
这一系列高科技术的前身就是出自科幻文学,通过科幻文学启发科研人员的思维,使他紧紧围绕科幻文学的目标刻苦钻研,最终使科学幻想变成现实。
可以说,文学熏陶人们的思想,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引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一个国家发展。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
文学是推动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可低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