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人物简介 历史上上刘伯温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名人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10-07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9万
展开全部

   刘伯温 ,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原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因其字伯温,后世习惯称其为 刘伯温 。刘伯温是青田县南田乡人,今属浙江省文成县,故又称刘青田,明洪武三年(被封诚意伯,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朱元璋 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刘伯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同时在开创新王朝时又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 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

  而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 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 诸葛亮 ,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而他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为人称道。一个可与诸葛亮相比的人,可想而知他的军事政治能力有多高。

  刘伯温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他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便考中秀才,科举考试可比如今高考难得多,可想而知他是如何的聪慧过人。

  刘伯温十七岁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不止一次称扬他,有一次便对刘伯温的父亲说道:”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事实证明郑复初独具慧眼,早就看出了刘伯温能名扬天下。

  他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都有涉及,特别是对兵法数学、天文地理,更是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据传他在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时,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而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刘伯温此行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同时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被人称有 魏征 、诸葛 孔明 之才。

 

  在学识上一帆风顺,总有所得的刘伯温,在仕途上可并没有那么顺利。他仕途多舛,多次辞职,直至他遇到了朱元璋,他的才终于能一展所学,帮助朱元璋开创大明朝,最终留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而如此博学的刘伯温,不仅在政治上留下了佳话,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说法。据闻民间有传,刘伯温是一代风水大师,朱元璋最终能开创大明朝,坐稳皇位,是因为刘伯温寻龙定穴,最终为大明朝震住了一条风水龙脉。

  另外,还有他著名的”旷世预言“。

  刘伯温烧饼歌之谜,据说有一次明太祖在刘伯温请求觐见时,在殿内吃烧饼,刚咬了一口,内监便传话说刘伯温请求觐见。朱元璋突发奇想将烧饼藏在了碗中,召见刘伯温后有心考校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刘伯温掐指论算,淡定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还有他的《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预言 、刘伯温《金陵塔碑文》预言等都让后世无限感叹。不管刘伯温是否真的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总之他的才干学识,料定先机都是有目共睹的。后世将其神化,也不过是对其敬佩尊重的表现。

匿名用户
2023-05-06
展开全部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字太初,号东篱,是明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将领和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才华,曾担任过诸多官职,如礼部尚书、太师等。他对于政治事务非常有见解,深得朝中诸多官员的信任和尊重。刘伯温还以他的战斗才能和军事策略而闻名于世。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曾多次率领军队参加南北战争,其中以他领导的明军在1368年攻占了元朝统治的汉中和陕西地区而成为他的代表性战役。他的军事才能被如今的军事学家们所推崇,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战略和策略制定之中。此外,刘伯温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并在文学界颇有影响,被誉为“文武双全”。他所著的《玄中玉洞集》被誉为文学界的珍宝之一,而其文笔和书法也被后人人称道。刘伯温的那些卓越品质和成就,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之一,被后人称为“刘三峡”。他也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独特而具有启示性的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