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圆的周长这一节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率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拟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研究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掌握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为对圆周率的认识和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具也关系到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因此,这节课,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课件、直尺、小皮尺、圆盒盖、圆纸片、圆形小镜等圆形物体、绳(系有口袋的绳)实验报告单等教具和学具。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发现规律——推导应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系列活动,去探究新知。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技能。”
六、 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件设计,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制作了符合本课教学导入所需的课件:两只米老鼠赛跑,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显示:有一天,米老鼠小蓝和小黄在草地上用同样的速度跑步,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蓝沿着圆形路线跑。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圆的直也是5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跑步的路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会这样回答:米老鼠小黄是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4倍,也就是C=4a。
(2)米老鼠小蓝呢?他是沿圆形路线跑的,实际就是求圆的周长,怎么求呢?这也是本节课要研究的教学内容
(3)米老鼠小黄为什么跑的时间长些呢?各位同学,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好吗?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探究新知
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活动1:认识圆的周长。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片的周长,通过学生动手摸,初步感知领悟圆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再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这样,手眼的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什么是圆周长,使学生的认知观念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设计了活动2:测量圆的周长。我先利用课件演示用滚动法、绳绕法来量出圆的周长,同时指导操作要点,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这两种方法量出圆盒盖、圆纸片的周长,在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学生沉浸在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在电视武打片中经常能看到流星锤,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如何求它的周长呢?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用“化曲为直”思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矛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重新意识到测量圆的周长还有其它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就在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时,设计了活动3: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利用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让学生猜一猜A。三个圆谁的周长长?B。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汇报,总结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同时,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是正确的,我利用课件演示10cm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同时介绍,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师生共同讨论推导出:圆周长公式 C=πd 或 C=2πr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让学生获得“再创造”的成功体验。利用课件简介祖冲之的突出贡献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此环节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积极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计算圆的周长也有了理论上的依据,C=πd或C=2πr。学生应用新知安排是这样的:
1、课件出示判断题,通过判断,来强化圆周率概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2:“为什么米老鼠小黄跑的时间长些呢”?解决问题3:流星锤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是多少?(绳子长大约40cm,相等于圆的半径,锤子长忽略不计,以手为圆心)师生共同完成以上习题,这样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既是巩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2、自学例题。
3、巩固练习,利用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的认识与应用。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引导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求圆的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同时,为了更好的拓展本课所学得知识: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计算,又多了一项解决问题的本领。下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课件出示:“神七飞天”的伟大壮举。师介绍:2008年9月25日是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日子,因为航天英雄翟志刚驾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5日晚在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你们能计算出神州七号绕地球行了多少千米?通过这一开放性的题目的创设,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教学效果预测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预测教学效果如下:
1、本课注重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结合课件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高涨,教学目标会得到充分的落实。
2、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可能会耽误时间,这要求教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个别指导。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周长》,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 (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 “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习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六、教学所需材料: 圆纸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计算器、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熊猫明明绕圆形花坛跑了一圈(课件显示)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要求熊猫明明绕圆形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总结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然后,讨论后汇报交流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要给以指导小结滚动法、绳测法。设疑激趣:圆形花坛的周长如何测量?引出矛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利用计算器计算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周长直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板书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读、写“π”。
4)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看书63页,看后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C=πdC=2πr板书
(三)层层递进,拓展创新。
1、基础练习
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判断题
(1)π=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2、提升练习
解答例1。
3、发散练习
(1)求圆形花坛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题量不大,涵盖本节所有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在编排上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圆的周长(c)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π≈3.14
有关系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直径(d)c=πd
d=2rc=2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