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枪的历史
1.汤姆逊冲锋枪的历史
汤姆逊冲锋枪轶事 汤姆逊冲锋枪的来历及其试制型 汤姆逊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 gun),俗称汤姆枪(tommy gun)。
由于译音的不同,我国曾称汤普森冲锋枪。汤姆逊(John Taliaferro Thompson)是美国的一个退役中将,任自动武器有限公司经理,在该枪的研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是该枪的发明人。
汤姆逊冲锋枪是以自动武器有限公司的技师O.V.佩恩(Payne)和T.H.埃克霍夫(Eickhoff)为主发明设计的。这两个技师曾是汤姆逊在兵工厂工作时期(1909~1914年)开展M1911半自动手枪试验的协作者。
他们在该冲锋枪的研制中,曾得到了汤姆逊经理的方向性指导和疏通生产销售方面的帮助。因此,自动武器公司以汤姆逊将军姓氏命名了这支冲锋枪。
自动武器公司的冲锋枪,最早获得专利的时间是在1920年。因此可以确信,该公司最早的冲锋枪是在1918年生产的,尽管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博物馆展出的第1号试制型汤姆逊冲锋枪(图1)上无制造编号和制造年度标志。
第1号试制型的结构与后来制造的汤姆枪差别较大。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弹带供弹方式。
弹药装在布带上,然后将弹带装在弹匣内。位于机匣右侧面上的棘轮转动,带动弹药顺着装填拉柄的倾斜沟供弹。
M1918试制型冲锋枪,虽然保留了普通机枪连发射击的性能,但在便携性、操作性能上依然不能体现冲锋枪的优点。 图1 汤姆逊M1918试制型冲锋枪(弹匣已拆掉) 接着出现的是汤姆逊M1919试制型冲锋枪(图2)。
该枪没有采用弹带供弹机构,而是使用了50发、100发弹鼓。M1919仅试制了10多支样枪,各支样枪的外形结构有较大不同。
这些样枪多数在1920年5月4日至1923年获得了专利。1921年,以M1919第2号试制型样枪为基础,进行了改进的批量生产型设计,制成了最早的生产型武器——汤姆逊M1921式冲锋枪(见题图)。
图2 汤姆逊M1919式第2号试制型冲锋枪(拆掉弹鼓) 不予列装的汤姆逊M1921式冲锋枪 1920年,美军对M1919试制型冲锋枪进行试验,最后在美军基地坎普·佩里试验。由于军方有关人员对M1919试制型反应良好,才确定批量生产。
自动武器公司基本上以新型枪的设计为主,没有生产能力。于是,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瓦纳·斯爱迪公司承担了M1921式冲锋枪的生产任务。
但因该公司的生产设备尚不能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自动武器公司的汤姆逊经理考虑到军方反应良好、又有相当数量的订货,提议由大型枪械厂柯尔特公司生产。而柯尔特公司要求以100万美元买下汤姆逊冲锋枪的全部生产权。
此事受到汤姆逊的合作者、在自动武器公司拥有多数股份的托马斯·Fر莱安先生的拒绝。最后,两个公司签定了生产合同,由柯尔特公司制造15000支汤姆枪的发射机构部件,每个部件45美元。
自动武器公司还以69063美元向莱曼枪瞄具公司订购机匣上的表尺,以65465美元向雷明顿武器公司订购枪托、握把和护木等木制部件,然后,将这些部件交给柯尔特公司组装成汤姆枪。组装后的汤姆枪交自动武器公司销售。
M1921式在M1919试制型的基础上作了以下改进:(1)将枪机前面的固定式击针改为可动式,并在机匣前端装入活动的三角形击锤;(2)将射速由1000rds/min(发/分)降低到800rds/min;(3)将机匣上面右侧的装填拉柄移到机匣中央;(4)供弹具采用18发、20发、30发弹匣,以及50发、100发弹鼓。 M1921式批量生产后,销售量上升缓慢。
为了扩大销售,自动武器公司又对M1921式的结构进行了一些小改进,相继研制成功M1923式、M1927式、M1928式系列冲锋枪。原先订购的15000支M1921式机匣、发射机构、瞄准具等部件,除了用于M1921式之外,剩下的均用于上述改进型,并随改进枪全部销售一空。
现在保存的原型枪M1921式数量极少。许多M1927式和M1928式的型号印记,似乎是将机匣切短后再刻印的,或者是将原来的M1921式型号削掉重新刻上的。
军队不列装M1921式的主要原因是,该枪使用了射程近的手枪弹。冲锋枪本来是作为堑壕战那样的狭窄场所使用的近战武器而开发、设计的。
这种新武器刚在战场上试用时,许多军人将冲锋枪的作用与具有远射程的自动步枪作用混淆了,没有认识到冲锋枪在战场上的有效性。当然,与步兵基本武器——步枪相比,只注意到射程近,必然认为冲锋枪不是理想的武器。
2.冲锋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早的冲锋枪诞生在一战时期,一战的基本特征是堑壕战,双方深挖坑、广存粮,坚定信念当王八。
进攻的任何一方都必须付出惨重代价通过双方阵地之间的开阔地,之后跳入对方的壕沟,然后进行惨烈的堑壕争夺战。在这种堑壕中的肉搏战中,双方在狭小的空间里短兵相接,人员非常密集,当时战争各方装备的手动步枪在这种环境中非常不适用。
首先,手动步枪长度太长,加上刺刀往往超过1.7米,在狭小的堑壕里根本就施展不开,短小方便的匕首或者手枪往往更受欢迎;第二,手动步枪不能自动射击,打完一发子弹必须手动退壳上膛,这个动作在肉搏战中基本就等于是送死,因为1、2米开外敌人的刺刀一定会在你打出第二发子弹之前就捅进你的肚皮。 所以,在堑壕战中,诸多局限使得手动步枪的战斗效能大受影响。
相反,短小灵活,能够半自动连发的手枪却能表现出更好的战斗效能,在堑壕中手枪射程近的弱点基本可以忽略,而能够半自动射击则是决定性的优势。但是手枪的缺点却是弹匣容弹量小,不能全自动射击,从而火力稍弱。
另外,手枪一般只配发军官,单为堑壕战而给每一名士兵都配发手枪显然是不现实的。除去手枪,散弹枪也是一种在堑壕战中威力巨大的枪械,散弹枪的片杀伤和高射速在当时非常恐怖,但是散弹枪射程过近的弱点也同样明显,因而在当时只有美国军队有部分装备。
而德国人对这种恐怖的武器态度也很坚决——被俘的美国散弹枪手一般都被直接枪毙。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毫米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
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P18式9毫米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佩罗萨和伯莱塔-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P18I式和-P38式,西班牙的-X1935式和T?.?35系列,瑞士的-k-O,美国的汤普森-1928A1式及苏联的ПП1934/38式。
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包括品种、性能、数量和装备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冲锋枪的主要特点是: 1、普遍采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2、多数枪设有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改善安全性,如意大利的TZ冲锋枪不仅采用快慢机保险,还最早采用了握把保险; 3、广泛采用折叠式或伸缩式枪托,以改善武器的便携性,如德国的-P3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折叠式金属托冲锋枪,法国的E?T?V?S是第一支折叠式木托冲锋枪; 4、除了苏联采用7.62毫米手枪弹和美国采用11.43毫米手枪弹外,其他国家普遍采用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可与大多数手枪通用。 50年代出现了结构新颖的冲锋枪,性能也不断改善。
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k476式,不仅首先采用包络式枪机,而且是第一支将弹匣装在握把内的冲锋枪。又如,以色列的乌齐冲锋枪为了增强安全性,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为减小枪的质量,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开始采用高强度塑料件。
60年代,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需要,发展了短小轻便,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型冲锋枪。有的冲锋枪还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或与冲锋枪固接的消声器,前者如英国的英格拉姆-10式和德国的-P5SD式,后者如英国的L34A1式微声冲锋枪。
70年代,一些国家在武器系列化、弹药通用化和小口径化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以小的短枪管自动步枪作为冲锋枪,如美国斯通纳枪族中63式、柯尔特CAR-15式(其改进型为X-177E2式)、德国Hk53式、苏联AkCУ-74式等,以更好地完成常规冲锋枪的战斗使命。 80年代至今,使用手枪弹的常规冲锋枪进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的卡利科系列冲锋枪充分应用螺旋式弹匣的设计特点,使全枪结构紧凑、平衡性好,且弹匣容弹量大。美国的韦弗PkS超轻型冲锋枪采用持久润滑设计,使武器无需涂油,且不用工具也能在战地快速拆卸修理。
另外通过给冲锋枪配用各种光学瞄准镜、消声器,使其具备有多种功能。同时,一些国家还先后研制了集手枪、冲锋枪和短管自动步枪三者性能于一身的个人自卫武器,如比利时的F.P90式、英国的布什曼、德国的-P5k式、法国的gIAT-PDW等。
这类武器均有结构紧凑、操作轻便、人机工程性能好和火力密集等共同特点。
3.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是怎样的
20世纪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冲锋枪的种类、性能、数量和装 备范围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结构新颖的冲锋枪,性能也不断改善。如首先采用包络式枪 机、将弹匣装在握把内的捷克斯洛伐克ZK476式冲锋枪;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用高强度塑料件制作的以色列乌齐冲锋枪等。
20世纪60年代,为了满足特种部 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作战需要,各国研制出了各种短小轻便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 型冲锋枪,如英国英格拉姆M10式和德国MP5SD式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的冲锋枪,英国L34A1 式装有与冲锋枪固接的消声器的微声冲锋枪。
4.冲锋枪有哪些发展历程
我记得曾在《轻兵器》杂志上看过,冲锋枪的鼻祖是一个叫维拉·帕洛萨的人发明的,双弹夹,上方插入机匣内,击发方式如同M2-HB,时间像是在1915年吧。
(好几年前看的忘得差不多了)在二战上,冲锋枪运用很广,各参战国都制造过,如苏联的 波波沙(ppsh-41)德国的MP38 美国的“联合防御”二战后出名的如HK MP5,FN P-90等等。不过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枪叫“冲锋手枪”如格洛克18等,直到现在冲锋枪始终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他还活跃于反恐作战中。
如有错误,还望其他朋友多多指教!谢谢。
5.冲锋枪的由来
submachine gun
[编辑本段]简介
“冲锋枪”是国内对“submachine gun”的称呼,港澳地区则一般采用“轻机枪”或“手提式轻机”之类的叫法。按照《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辞典——轻武器》中的定义,冲锋枪是“单兵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轻型全自动枪”,注意“发射手枪弹”和“轻型全自动”这两个关键词,国内对冲锋枪的划分方法是习惯以这两个关键定义作为分类标准的。
一般公认世界上第一种冲锋枪是意大利在1915年设计和生产的帕洛沙,这是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全自动轻型武器,不过帕洛沙其实是要作为超轻型的机枪使用。后来德国人施迈塞尔(Hugo Schmeisser)在1918年设计的MP18冲锋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在不同的国家,对于冲锋枪有不同的叫法。德国人使用Maschinenpistole(字面:机关手枪),所以德军采用的冲锋枪都冠以“MP”的编号,例如二战时著名的MP-38/40,现在流行的警用冲锋枪MP-5,就连战后德军采用的以色列UZI冲锋枪在德军内的正式名称也为MP-2。俄国人的叫法是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ет(相对于英文是pistolyet-pulemyot),前一个单词是手枪,后一个单词是机枪,这种叫法和德国人是类似的,所以俄国人的冲锋枪编号一般都以ПП(英文PP)作为编号的开头。
英语里面冲锋枪的名称为submachine gun(字面:小型机枪),日语的“轻机关铳”和港澳地区的“轻机枪”估计就是对这个词的字面翻译。英国人比较有趣,他们曾经有一段时间并不使用美国人发明的submachine gun这个词,他们认为这种发射手枪弹的短枪械怎么都算不上“机枪的老二”,因此有一段时间英国人是用“machine carbine”(机关卡宾枪)来称呼冲锋枪的。
冲锋枪是一种单兵连发枪械,它比步枪短小轻便,具有较高的射速,火力猛烈,适于近战和冲锋时使用,在200米内具有良好的作战效能。
冲锋枪结构较为简单,枪管较短,采用容弹量较大的弹匣供弹,战斗射速单发为40发/分,长点射时约100~120发/分。冲锋枪多设有小握把,枪托一般可伸缩和折叠。
冲锋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研制的,当时主要是9毫米口径的冲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型号和不同口径的冲锋枪相继问世。战后以来,随着自动步枪的发展,冲锋枪与自动步枪的区别越来越小,有些已很难定义和分类,如德国的STG44突击步枪、前苏联的AK47自动步枪等通常也有称为冲锋枪,其口径多在7.62毫米左右。
冲锋枪是一种短枪管、发射手枪弹的抵肩或手持射击的轻武器,装备于步兵、伞兵、侦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军等。冲锋枪是冲击和反冲击的突击武器,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冲锋枪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体积小,重量轻,灵活轻便,携弹量大,火力猛烈。但由于冲锋枪枪弹威力较小,有效射程较近,射击精度较差,加之步、冲合一的突击步枪的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战术地位逐步下降。从国外轻武器发展势头来看,除了微型、轻型、微声冲锋枪仍有生命力以外,常规冲锋枪将被小口径突击步枪所取代。
见:
6.最早的冲锋枪是什么枪
世界上最早的冲锋枪是在1915年,意大利人列维里根据半自主枪机式自动原理,设计的一种能发射9毫米手枪弹的维•派洛沙双管自动枪,这就是最早的冲锋枪。
由于该枪重量较大、单兵使用困难,虽然射速高,每分钟达3000发,但精度很差,因此未能得到发展。 后来德国人斯迈塞尔于1918年制造出9毫米MP18式手提式机枪。
该枪虽然精度不太高,射程也较近,但弹匣装弹多,能连续发射,火力猛烈,且短小轻便,适于单兵操持在冲锋、反冲锋、巷战和丛林战中使用。1936〜1939年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使用,效果很好。
因此人们就将这种机枪称为冲锋枪。
7.世界火器的发展史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 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M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ППД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40年代是冲锋枪发展的全盛时期,包括品种、性能、数量和装备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冲锋枪的主要特点是:①普遍采用冲压、焊接和铆接工艺,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② 多数枪设有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改善安全性,如意大利的TZ冲锋枪不仅采用快慢机保险,还最早采用了握把保险;③广泛采用折叠式或伸缩式枪托,以改善武器的便携性,如德国的MP38式是世界上第一支折叠式金属托冲锋枪,法国的E·T·V·S是第一支折叠式木托冲锋枪;④除了苏联采用7.62mm手枪弹和美国采用11.43mm手枪弹外,其他国家普遍采用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枪弹可与大多数手枪通用。
50年代出现了结构新颖的冲锋枪,性能也不断改善。如捷克斯洛伐克的ZK476式,不仅首先采用包络式枪机,而且是第一支将弹匣装在握把内的冲锋枪。又如,以色列的乌齐冲锋枪为了增强安全性,采用了双保险或三重保险;为减小枪的质量,发射机座、护木和握把等开始采用高强度塑料件。
60年代,为了满足特种部队和保安部队在特殊环境下作战需要,发展了短小轻便,且可单手射击的轻型、微型冲锋枪。有的冲锋枪还装有可分离的消声器,或与冲锋枪固接的消声器,前者如英国的英格拉姆M10式和德国的MP5SD式,后者如英国的L34A1式微声冲锋枪。
70年代,一些国家在武器系列化、弹药通用化和小口径化的思想指导下,开始以小的短枪管自动步枪作为冲锋枪,如美国斯通纳枪族中63式、柯尔特CAR-15式(其改进型为XM177E2式)、德国HK53式、苏联AKCУ-74式等,以更好地完成常规冲锋枪的战斗使命。
80年代至今,使用手枪弹的常规冲锋枪进一步向多功能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卡利科系列冲锋枪充分应用螺旋式弹匣的设计特点,使全枪结构紧凑、平衡性好,且弹匣容弹量大。美国的韦弗PKS超轻型冲锋枪采用持久润滑设计,使武器无需涂油,且不用工具也能在战地快速拆卸修理。另外通过给冲锋枪配用各种光学瞄准镜、消声器,使其具备有多种功能。同时,一些国家还先后研制了集手枪、冲锋枪和短管自动步枪三者性能于一身的个人自卫武器,如比利时的FNP90式、英国的布什曼、德国的MP5K式、法国的GIAT-PDW等。这类武器均有结构紧凑、操作轻便、人机工程性能好和火力密集等共同特点。
8.冲锋枪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冲锋枪是单兵使用、双手握持的连发枪械,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期间,步兵主要使用单发非自动步枪,其次是轻重机枪。然而,步枪战斗射速 太低,一般为每分钟5~6发,达不到快速歼敌的目的,而轻重机枪又较重,且装备 数量有限。
加上一战期间以堑壕战和阵地战为主,双方都是在铁丝网后面构筑堑 壕和工事。为了争夺阵地,士兵们需要一种小型便携式自动武器,于是,冲锋枪在 这种需求声中诞生了。
1915年,意大利人艾比尔.贝特尔.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 射9毫米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即后来被称为帕洛沙M1915式冲锋枪,从而奠定了 现代冲锋枪的基础。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是德国军方于1918年研 制出来并配发给前线部队的,它被命名为MP18式冲锋枪,其改进后的型号变为 MP181。
该冲锋枪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