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

 我来答
杜先森xAUaT
2022-11-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首先针对前面的回答者关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解释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处“不仁”并非没有仁爱之心,应当做“不关心”来理解(同“麻木不仁”中“不仁”之意),“刍狗”为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祭祀前受人敬仰,重视,祭祀后即随意丢弃,故此处“刍狗”只表示不被在意的意思,并无贬低之意。故此句可理解为:天地不关心万物变化,顺其自然,圣人也无心关心百姓具体的生活事宜。
如此一来末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同前文对应,应理解为:不要过多的发表政令,使民不聊生,而应顺应道(中可理解为“道”,参考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此处“冲”的含义即为阴阳中和、共生),使民安居乐业。
再往前一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则是通过风箱的比喻,来进一步的阐述道德经一直反复强调的“无”的作用,更加强调圣人应同天地一样,守中守道,为无为,则无不治。
因古汉语在千年的演变中,许多词语的含义已与今时不同,故读《道德经》切记不可只翻译字面意思,而应连贯前后章节,通过老子整体的思想,推演理解。当然,作为一本对中国文化及历史影响如此深远的名著,《道德经》在哲学层面包含了太多东西,俗话说“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也不用去纠结每一章每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无定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是《道德经》流传千年仍被奉为经典的原因,只要其中的一句话、一个思想能改变你,那就是它之于你的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