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 我来答
MassonQueen
2022-12-08 · 超过2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2万
展开全部
一、盲目的竞争意识
父母:“别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生:“学霸的TA门门功课近满分,学渣的我,科科不及格,我要何时才能成为像TA一样的优等生啊?
职场新人:”我一个月才拿两千块的基本工资,而销冠一个月两万,为啥别人就那么厉害,而我却如此弱鸡呢?“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习惯了设置一个假想敌,而且通常是远超自己实力的强敌。
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自己变得优秀,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活得坦然。但实际上,这样能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无形的焦虑。
二、自我认知的问题
我们自身的条件到底怎样,我们的现状究竟如何?我们现在到底处于一种什么阶段?是何水平?什么样的目标和对手对我们来说是更为实际的?
比如上面那个连及格线都达不到的学生,他该做的,显然是先进行一场自我的查漏补缺,看自己的成绩为什么差?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或是基础太薄弱?
这样一来,一旦认清了自己的具体,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了。
比如,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更认真,复习更及时。
方法上,可以向老师请教,向优秀的同学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基础差的话,抽时间复习以前的学习内容,温故而知新。
这样成绩自然会慢慢变好的。
三、不合理的期待
我们的假想敌,如果水平超出我们太多的话,通常并不会刺激我们变得强大,反而带给我们无尽的焦虑。这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不良的情绪中,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沮丧和绝望。
要何时才能超越那个强大的对手啊?我如何才能做到别人那般优秀啊?
在加强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给自己找一个水平相近的竞争对手,比如上面那个那个差生,合理的期待不是找到个比自己略高一些名次的,成绩刚刚及格的同学么?
这样的话,由于目标很接近,我们可能稍稍努力就达到了,这样便可以形成一种正面的激励效应,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也会得到调整。
更有利于我们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取得更大的进步。久而久之,成绩还真有可能慢慢接近那个学霸呢。
因此,如果有时我们对于目标感到焦虑,及时反省一下:我们选择的对手与目标,真的合理么?
四、期限感
常常在一些网站的问答栏目里,看到一些类似这样的提问:
”我研究生毕业两年了,还没找到理想的工作,感到前途无望怎么办?“
”我工作快十年,对象没有着落,工作方面也没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我这辈子是不是废了?“
”我今年四十岁了,婚姻失败,一事无成,人生还有希望吗?“
有太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制造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当然,一方面这是家庭对我们的期望造成,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着各种”出名要趁早“之类的言论。这让我们急功近利,让我们时刻感受到某种催促,我们心慌意乱,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或事业有成,或功成名就,不然也是家庭圆满,妻贤子孝。
越看越对比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但其实,每个人,先天后天的条件都各有不同,有的人成熟早,有的人成熟晚,有的人资质好,有的人资质差,还有努力的程度与机遇不同等因素,这导致我们能到达的人生高度不一样,时间早晚也不一样。
所以,何必有那么多的自我设限?又何必给自己那么多的截止日期?
国外有个农妇,早年忙于生计,到70多岁才开始学习自己喜爱的绘画,近百岁才开办自己的画展,她的画充满童趣,返璞归真,被许多人喜爱与推崇,人们因而尊称她为“摩西老祖”。
人生,只要希望不灭,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五、缺乏行动力
焦虑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行动力。
上面那个例子中,公司新职员,成天只知道感叹业绩差,工资低,却迟迟不去找顾客,不去找方法,只一心想着当销冠,想着要挣到最高的工资。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那些感觉自己不够成功的人,不去找到自己的擅长之事,不去做出相应的努力,却成天在网站上流连,成天发出各种感叹,怎么可能接近自己想要的目标?
上面那位农妇,如果在她70多岁时,只是成天感叹自己年纪太大、身体太差、脑子太笨,估计二三十年后,世界上绝不会增加一位励志的百岁画家,只多了一个死不瞑目的焦虑症患者。
桥恩心理咨询
2023-02-01 · 专注婚姻情感、亲子教育、情绪压力、职场
桥恩心理咨询
桥恩心理——全国高端心理咨询机构连锁品牌是中国领先的临床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以评估、咨询、预防、管理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长期专注心理咨询。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现代社会焦虑的5大原因

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身边的人或是自己,焦虑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一项针对2000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62%的人认为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令人焦虑。

.

为什么现代社会的人们会这样焦虑呢?

.

1. 离不开智能手机。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全世界的大事都会涌入我们掌中的手机。虽然我们比以往交流得更多,却比以往更孤独。我们看到了其他人的花样人生,反观自己,总觉得一无是处。人类需要通过感官进行交流,但慢慢地只围绕着手机这一寸天地。

2.过着“双重生活”。临床心理学家发现,许多人都过着双重生活:他们一方面想要展现出“与他人在一起很快乐”的形象,另一方面关起门来才将自己的烦恼用饮j、哭泣等方式来缓解。这些人通常是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至于人前人后“分裂”,焦虑挥之不去。

 

3.对健康的担忧。人们对健康的忧虑越来越普遍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对健康有了更多的认识,但也可能会让我们患上“疑病症”。医院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在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前,就怀疑自己有很严重的问题。

4.容貌焦虑。1/3的人表示,外貌形象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我们生活在一个名人和真人秀文化的世界里。这样的文化使得“普通人”都想变成公众眼中的偶像,人们对外表越来越关注。很多人由于“比上不足”而厌恶自己的外形,成为焦虑的根源。社交媒体也助长了这种焦虑和专注。

5.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人们在二三十岁时面临双重压力,即亲密感与孤独感。人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伴侣,但又担心无法很好地经营关系导致孤单终老。

以上就是关于焦虑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