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古代白话文的区别
1. 古代汉语与古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
古代汉语应涵盖两大部分,即文言文和古白话文。文言与古白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相通 的,又是有区别的。因为是相通的,不懂文言必然影响学习古白话的深度;因为是有区别的 ,二者的学习不能互相替代。文言与古白话有传承关系,古白话中当然有文言成分,但文言 与古白话是古代汉语不同阶段、不同分支的语言,学了文言文并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懂得 古白话文。并且,汉语传世文献存在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有没有完整系统的古代汉语知识 ,直接影响到阅读古书的能力,同时还影响到理解与解释现代汉语的深度与准确程度。何况 古白话除了对现代汉语学习有帮助外,也还有它独立的社会认识价值。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 个严峻的现实:现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对古代汉语有着片面的感性认 识,视野不开阔,重上古、轻中古,对中古汉语和古白话缺少求知欲,并且知之甚少。据调 查,他们往往在毕业后从事与中古汉语相关的工作时,感到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古代汉语 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说明以先秦语言为基础的文言文知识理论对古白话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中古和近代正是白话系统由萌芽而渐臻成熟的时期。在中古时期,汉语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文言与白话的分离,口语词汇的大量产生,是这一时期语言的主要标志。太田辰夫认为 “中古时期是古代汉语的质变期”,这个时期的口语跟秦汉以前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书面 语的保守性,口语成分只能在这里那里露个一鳞半爪,要到晚唐五代才在传统文字之外另有 口语成分占上风的文字出现。另处,汉魏六朝时期文献不仅有“一鳞半爪”的口语成分,而 且已经有“口语成分占上风的文字出现”,如任昉《奏弹刘整》、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贾思 勰的《齐民要术》,某些史书传记中大段大段生动俚俗的对话描写,翻译佛经中十分通俗浅 显的小故事等,这些都说明中古汉语与上古文言文比起来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以其口语化 的特色在古代汉语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所以应当独立出来,作为古代汉语教学内容 的一部分,这对深入学习古代汉语是大有好处的。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前人对此重视不够,作为后人,我们不应当再重蹈覆辙。蒋礼鸿先生在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序目》中指出:“古代口头语言的真实面貌,反映在‘正统’的文言 文里的非常之少,而在民间的创作以及文人吸取民间口语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一部分。民谣 、诗、词、曲、小说、随笔、语录等,其中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口语的材料。研究古代语言的 人,对这些还没有加以足够的注意,以致古代语言真相隐而不显。”因此,在目前古代汉语 教学中增加古白话、口语的内容,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文言 和 白话,实物是古已有之,名称却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的。”两者都是书面语,不同是“文言,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白话,白是说,话是所说,总的意思是口说的语言可见,同 口语的亲 疏远 近是文言和白话最大的区别。
但事实上,文言同口语 的关系也是相当密 切的,只不过是所谓的口语标准不同而已。因为文言文是建立在先秦 口语的基础上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口语则是以唐宋以来的北方话为基础的,今天大家使用的白话文, 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3. 什么是古白话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而文言文则是官方的语言,是公卿文人的文字语言。
然而中国还存在并行的一套汉语,就是白话文,这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来作为日常会话,这个白话文才是中国历史上占绝对多数使用人口和使用频率的汉语。但同样不能说白话文是没有文字的语言。
中国古代文字之多、音域之阔远远超出现代人所使用的狭小的几千个字的范围,现代文就是从这个平行的汉语中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唐宋白话文文学、元代的戏曲、明代的象《三言两拍》等文学巨著中窥视到古代的白话文跟现代文其实并没有象跟文言文一样的太大的差别。
如果不能考证它们的发音,起码它们的语法和文字的使用在纸面上是一目了然的。古代的白话文经五四的现代白话文到现代文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现代人把西方的语法给它做了条理化和增加了很多的词汇。
4.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其实文言普遍可以一个字一个字解释,而且不容易错。
追问: 古白话文和今白话文的区别 回答: 汉语言文字可以简单分为3个部分:文言文,古白文,今白文,从秦汉开始统一的语言到民国称古白话,民国以后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你看过鲁迅的文章吧,典型的古白话。
文言文我们是大部分看不懂,古白话是半懂半不懂,现代文我们基本看得懂。而古白话介于文言文和今白话之间,夹杂着当篇文章写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了解背景的人,常常会错作者的意思。
一般来说就是这样。 补充: 鲁迅的文章不结合当时的背景很少人看得懂。
所以谁的文章我都看,就是不看鲁迅的。我宁可捧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看文言文,也不看鲁迅的文(当然,老师要求的除外)。
追问: 古白话和今的粤语广东话一样吗? 回答: 不一样。古白话在秦汉是跟现在的标准普通话一样的地位,大家都说古白话。
只能说历史发展到现在,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补充: 古白话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传承。
我们连老外的英语都学了,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学,那就说不过去了。 追问: 你怎么可以看懂啊!左传,吕氏春秋,鬼谷子,无注的你是怎么看懂的,你学几年啦。
5. 古白话和文言文的区别
首先说一下文言文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再说一下古白话的来历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
所以说,文言文一产生,就是和口语截然不同,简洁明了,一般没文化的也是看不很懂的。
文言文到了秦汉是成熟时期,所以有“文必秦汉”之说,这里的文就是指文言文。至于到了隋唐及之后,科举产生了很多半成品秀才文人,上不来下不去,处于文化的边缘,逢人还爱拽文,介于文言文与白话之间,这估计是古白话的一个源头。再加上有些传统礼仪用词(文言),在生活口语中大量使用,又迎合普通人的文化需求,古白话就产生了。
至于,唐宋明清的古文运动,都是为了保持古文化(文言文)的纯洁性,在正规书面行文纪事上倡导文言文,排斥古白话和口语的举动,相当于现在文化届的“反三俗”
而我中华民族的口语即日常用语,是渐变的,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即使秦始皇复活了,和我们对话,除了许多名词他不知道外,日常话比如“吃饭没有?”“身体还好?”还是可以交流的。
以上,仅是一孔之见,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谬误,还请勿怪。要有其他疑问,咱们可以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