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吃完饭以后就想瞌睡
饭后犯困和人体消化的规律有关,当摄入食物之后,胃肠道开始消化食物,血液就会集中到胃肠道来,集中力量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脑部的供血就会随之减少,所以饭后会觉得困倦是属于正常现象。
在食物的选择上,可适当减少淀粉类主食摄入,混合粗粮、薯类、豆类、蔬菜一起吃,不吃甜食。如果有条件,可以少食多餐,例如像幼儿园的“三餐两点制,在两餐之间加健康的食物,像酸奶、水果、坚果等,以减少正餐的摄入量,既有利于食欲控制,又有利于防止困倦。
下丘脑会分泌一类叫食欲素的物质,其含量也与睡意成正相关。食欲素水平高时人会相对清醒且活跃,反之则感到困倦。当餐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但是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却能刺激食欲素的分泌,所以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餐后保持清醒。
扩展资料:
中国人讲究“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午饭经常是一天内最丰盛的一餐,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很高。有研究显示,现在碳水化合物占到中国人食物总热量摄入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主要是白米饭、面条或者白馒头。
这些食物成分比较单一,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100克精制米面几乎相当于80克葡萄糖或者100克绵白糖。这样一来,在饭后30分钟到45分钟内我们的血糖会迅速上升,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又使得血糖迅速下降,犹如坐了一次“过山车”。
一旦血糖下降得厉害,大脑的“动力补给”就不足了,就会觉得没有力气,昏昏欲睡,这就是“饭困”了。
相比较中国人午饭的丰盛,西方人午饭通常来说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们午餐通常一天中吃得最少,有些人喜欢来点肉食,有些人一份沙拉就解决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远没有中国人多。
脂肪和蛋白质理论上能持续为身体提供5-6个小时的能量,并且不会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动。但也不用学西方人尽量少吃甚至不吃碳水化合物。
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都应该保证一定的比例,没有哪一种营养素是越少越好的。如果午餐碳水化合物不足,会存在食物转化成葡萄糖的时间被大大推迟或是量不足的结果。
早餐摄入的能量已经差不多被消耗殆尽,而能量的补给又没有及时跟上去,大脑缺少“燃料”,再加上血液流向消化道的状况,困倦可能来得更早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