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文言文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 我来答
史事品鉴
高粉答主

2023-05-06 · 专业知识分享:语文语言、文学文字
史事品鉴
采纳数:429 获赞数:123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曹刿论战》见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本文精讲内容涉及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文化常识、句子翻译等考点。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考点】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十年:是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是本地区诸侯在位年数来纪年的,这叫“王位纪年法”,到汉武帝的时候才有年号纪年法。书中的“我”即指鲁国,因为《左传》是站在鲁国立场记事的,也是按鲁国十二国君在位的年次纪年。十二国君是: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齐师伐我〕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师:军队。如成语“师出有名”是指军队出兵征战要有正当的名义,后借以比喻做事有正当理由。伐:动词,攻打;我:这里指鲁国。问题:为什么“我”指代鲁国呢?答:因为《左传》是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肉食者谋之〕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肉食者:本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以“吃肉者”代当权者,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里是以事物的特征指代该事物。借代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源记》中以“黄发”代“老人”,以“垂髫”代“儿童”;《出师表》中以“不毛”代“荒凉之地”,以“布衣”代“平民”。这些都是以事物的特征来代事物。之:代词,代打仗这件事。

〔何间焉〕何必参与呢。间:读作jiàn,动词,参与。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原文】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考点】

〔乃入见〕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乃入见”“问”“对曰”前都省略了主语“曹刿”,翻译时根据情况,或予以补出,或承前省略。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这是宾语前置句,“何以”理解为“以何”,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衣食所安〕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所安:所字结构,安身的东西;安:动词,安身。

〔弗敢专也〕不敢独自享有。弗:否定副词,不;专:动词,专有,独自享有;也: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不译。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这是一个省略句,介词“以”的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是介宾短语,意思是“把它”。

【原文】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根据实情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去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考点】

〔牺牲玉帛〕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古代有“三牲六畜”的说法,“三牲”是指猪、牛、羊,“六畜”是指鸡、犬、猪、牛、马、羊。“牺牲”的本义是因成为祭祀的祭品而死,后引申为为了信仰、理想和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拓展:因信仰而死叫“殉道”;因保卫国家而死叫“殉国”;因爱情而死叫“殉情”;因工作而死叫“殉职”。

〔必以信〕一定根据实情去做。以:动词,用,使用,这里理解为“根据……去做”。同样,下文的“必以情”的“以”也是动词,句子理解为“根据实情去处理”。也有人把“必以信”“必以情”的“以”理解为介词,把句子看作是省略谓语的省略句。“以”不管是动词还是介词,译文是一样的。

〔小信未孚〕这种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信:名词,信用;孚:读作fú,动词,使信服。

〔弗福〕不保佑。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名词,忠诚,这里是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名词,类,种类。这是一个省略句和判断句,省略主语“此”,译为“这”;语气助词“也”表示判断。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以:是两个词,“可”是指“可以”;“以”是介词,理解为“凭、靠”,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指代“这个条件”。因此,这是一个省略句,要理解为“可以以之一战”。

【原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考点】

〔战于长勺〕这是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理解为“于长勺战”,译为“在长勺作战”。

〔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之: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下视其辙〕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下: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下”,做动词“视”的状语。

〔遂逐齐师〕于是追击齐军。遂:副词,于是,就;逐:追逐,追赶,这里指追击;师:军队,这里指齐军。比较:上文“公将驰之”的“驰之”也是指追击齐军,用“驰”是表明“驱车追赶”。

【原文】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大国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在前面有埋伏的军队。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考点】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副词,已经,……后;克:动词,战胜。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这是一个判断句,语气助词“也”表示判断。战:名词,作战,战争。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也叫“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不译。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成语“一鼓作气”出自这里,现在用来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再:数词,第二次。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也就是“而”连接的两个动作“再鼓”与“衰”有先后的关系。“再而衰”与下文的“三而竭”都是承上句“一鼓作气”而省略了动词“鼓”,理解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彼:代词,它们,这里指齐军。竭:形容词,穷尽。盈:形容词,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比较《核舟记》中的“曾不盈寸”,这里的“盈”是“满”的意思。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这是一个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惧有伏焉〕怕在前面有埋伏的军队。伏:动词用为名词,指“埋伏的军队”,作“有”的宾语。焉:兼词,于之,可译为“在前面”。“有伏焉”是“惧”的宾语。

望望爱吃糖
高能答主

2023-01-14 · 认真答题的教育小能手
望望爱吃糖
采纳数:1813 获赞数:9422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古今异义:

1、风,今义指天气的一种,古义中具有畜生之间的一种发情引诱。

2、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指普遍的河流。

3、履,古义指鞋,今义指屡次。

4、共,今义指一起,古义指供,奉给。

5、惠,今义表示优惠,好处,古义指副词。

二、异体字:

1、佗——他,异体字。

2、暱——昵,异体字。

三、通假字:

1、齐侯阵诸侯之师。

“阵”通“陈”,摆开。

2、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通“邀”,邀请。

2、女实征之。

“女”通“汝”,你。

3、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共”通“供”,供给。



四、特殊句式:

1、先君之好是继(宾语前置)

意思: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2、未之绝也(宾语前置)

意思: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

3、岂不榖是为(宾语前置)

意思: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

五、词类活用:

1、不介马而驰之。 

介:甲,名词活用为动词,指披甲。

2、从左右,皆肘之。

 肘: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肘撞。

3、楚子使与师。

使,名词用如动词,意为派谴使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