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有几种?
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物对饮食的选择,使其能根据自身需要及时地补充有利于生存的营养物质。味觉在摄食调控、机体营养及代谢调节中均有重要作用。
味觉系统能感受和区分多种味道,一般认为,不同的基本味质为不同的味觉感受器所觉察。味觉感受器电位的特点是其具有广谱性,即通常对各种味质均有反应,只是幅度不同。5种基本味质分子在味蕾上可能存在几种转导途径,通过多种转导机制编码味觉信息。
当长时间感受某一种味觉化合物的刺激后,再品尝同一味觉的化合物,就会感到味觉强度下降,这就是味觉的疲劳,味觉疲劳的产生通常与心理有关。在神秘果中存在一种碱性蛋白质,它可以掩盖食品的酸味,在食用神秘果后再进食酸性食品,不仅无酸味感觉,甚至有甜味,这就是所谓的变调作用。
五种:酸、甜、苦、咸、鲜。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表面和舌缘,口腔和咽部黏膜的表面也有散在分布。人的味蕾总数约有8万个。儿童味蕾较多。老年时因萎缩而减少。味蕾是由味觉细胞组成的,其上表达味觉受体,可检测和辨别各种味道。根据这些细胞的功能将其分为3种:支持细胞,受体细胞和基细胞。支持细胞顶端有微绒毛,可分泌物质进入味蕾的内腔。
不同部位的味蕾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度不同,一般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舌两侧前部对咸味比较敏感,而软腭和舌根部则对苦味敏感。
味觉转导机制
因为苦味与甜味的感觉都由类似的分子所激发,所以某些分子既可产生甜味也可产生苦味。甜味分子一定含有两个极性基团,还含有一个辅助性的非极性基团,苦味分子似乎仅需一个极性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大多数苦味物质也具有与甜味分子中同样的AH/B基团及疏水基团
在特定受体部位中,AH/B单元的取向决定分子的甜味与苦味,而这些特定的受体部位则位于受体腔的平坦底部,当呈昧分子与苦味受体部位相契合时则产生苦味感;如能与奎宁甜昧部位相匹配则产生甜味感。若呈味分子的空间结构能适用上述两种受体,就能产生苦一甜感。
苦味本身并不是令人愉快的昧感,但当与甜、酸或其他味感恰当组合时却形成了一些食物的特殊风味。食物中的天然苦味物质中,植物来源的有两大类,即生物碱及一些糖苷;动物来源的主要是胆汁。另外一些氨基酸和多肽亦有苦昧。苦味的基准物质是奎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