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创作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从中反映了五代时期川蜀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扩展资料:
对联的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