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看上去很美》
电影《看上去很美》,不错的名字,我是慕着电影的名字参上一脚的。看上去很美,听起来有一种空虚的感觉,那么是不是实际上并不这么美呢?有一种强烈与现实冲击的错落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评《看上去很美》,欢迎大家阅读。
影评《看上去很美》【一】
电影一开始的颜色就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电影和那个时代…… 开头李老师的镜头一看就是反面角色,广角镜头变形了李老师的相貌,暗示着变形的内心。方枪枪的自白出自父亲之口,说明了方对这个环境的抵触。 接着关于集体生活的描写,像极了集中营的生活,所用镜头和国外纳粹集中营影片所用镜头如出一辙,这里,我已经猜到了这不是一个儿童剧、喜剧,是个很沉重很残忍的揭示生活的“文艺片”。而之后李老师强迫剪方强强的头发时,配乐的选择也充满了压抑,象征着对新来的鲜活的生命力的一种“修正”吧。 当满墙的小红花第一次出现在屏幕上时,镜头给的很压抑,我心里涌起一种苦涩,我想张元肯定是打算说“小红花的教育问题”,进而隐喻成人社会存在的“单一标准”,这也许是影片背景设置成那个“统一颜色、统一思想”的历史年代的原因………………
整个影片拍的很精致,如果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去分析是很有意思的:方枪枪说想去上学,院长说“幼儿园无忧无虑的多好啊,等你将来想回到都回不来了。等你大了,你就懂了。”院长言下之意是:成人社会乌七八糟,将来你会怀念这里的……可是导演其实是想借方枪枪的视角说,幼儿园并不像院长(成人)所想的是一片净土,他也已经被“单一的小红花”所统治。想到这一层,心情就彻底的down了下去…………
幼儿园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很“残忍”,如同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一样的“残忍”…… 我想,这也是标题的寓意所在。
ps: 电影是根据王朔的小说改变的,而王朔的特色就是反讽。引用:“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渴望》最初的叙事动机是进行道德反讽,而在普遍的正谕性读解下却被转换为一曲迷人的人性赞歌。历来顺受的刘慧芳原本是一个被暗讽的受虐-自虐者,结果竟成了国家主义重构道德理想的光辉样板。” 《看上去很美》原本是进行社会反思,却被一些人误读成关于童年美好记忆的影像……
影评《看上去很美》【二】
一开始,方枪枪的出现就占据了我所有的视线,小小的,瘦瘦的个子,头发短短齐齐的,方方的脑袋,大大有神的眼睛。构成的样子非常鬼马精灵,让人觉得他有着无比的爆发力和创造力,脑袋里装满新奇的想法。
方枪枪在他的哭泣中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剪掉了他的辫子,对他说,这是为你好,剪掉小辫子就奖励你一个小红花。方枪枪走进了一个“红花会”。条条框框列出:不许说话,不许吵闹,要自己穿衣服,要听话,要有礼貌,不许尿床,这一切都是加入红花会的标准。方枪枪的大哭并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为小红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会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枪枪还是没有拿到一朵小红花。但当方枪枪拿到他的第一朵小红花靠得却是卖领导面子,枪枪放弃了继续拿小红花的欲望。那时候是否忽然明白他的努力比不上权利地位?他反抗,他学会欺负其他小朋友,想要脱离老师的控制,把幼儿园的秩序搞得一团糟。他以为只要他凶恶到底,他也会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可以抢过来玩的,不会有人敢欺负他的了。方枪枪违反了纪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枪枪很孤单,他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他只是不想因为尿床被却笑,他只想和自己喜欢的女孩玩耍。但他一一被否定。其他小朋友按着老师的说法去做,得到他们以为想要的奖励,连思想都像是一个模子出的。方枪枪决定脱离这个红花会,他一蹦一跳地逃离幼儿园,但他想不到原来幼儿园只是一个小的红花会,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大的红花会。幼儿园园长说过:“你别以为离开幼儿园是一件特别高兴得事情,其实幼儿园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天呀,方枪枪睁大了瞳孔惊恐地望着这个世界,没有了去向。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红花会里长大,这么多年的冲击,是不是就连我现在说的话都带着制度化呢?多年后的方枪枪也会被同化了吗?有多少人还是当年的方枪枪?这样一想,恐惧感顿生。
童年呀,多么美好,我们都是那么无忧无虑地过来的,但我们到底被磨灭了什么?我们一直懵懂不知。原来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
影评《看上去很美》【三】
当时看这片子,妈子就听到片子里发出的声音,以为是什么。看到是一群臭屁孩子就笑我这么大的一个人还看这么个幼稚的片子,我也没多做解释,反正解释也是白搭。我不知道该如何辩解,在我没看到个所以然的时候,我不想用我的预感来为这片子来解释。我不想跟妈子说:这是部很有讽刺性的片子。
片子前半部分,我的确觉得张元是想要讽刺点什么,不,该说是王朔想讽刺点什么。这片子是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对于王朔这人,厌烦,十分厌烦那种整天骂骂咧咧的人,尤其是男人。片子开始的前半部分,我还可以接受,甚至说是喜悦于看到这么部片子。让我回忆到过去自己的幼儿园的生活,那种在中国特色的少儿生活。
一早上从母亲的怀抱中放逐到那个大牢笼里,那些阿姨笑容可亲的把我拐带到课室里面。之后就是吃早餐,难吃至极,看到李老师提着那个桶拿着那个12两勺子,我就记起那时候那些阿姨同样的动作。吃饭的时候不允许说话,老师带领着玩这玩那的游戏,都不知道是她陪我玩还是我陪她玩。我以前就去过三间幼儿园,在第二间就留下了我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没有枪枪幸运,有个固定的床位,那时候的我中午睡完觉就要帮忙搬床板,这叫学习做家务。某天,忘记了什么原因,是班里的一个男孩绊倒呢,还是我自己绊倒,男孩扑倒在我身上,因为身体的条件反射,男孩张开口,他的牙齿啃到我右眼下2厘米的地方。这就是那个幼儿园留给我的印记,我倒想,为什么要当时只有4岁的小孩去搬比自己还要高的木板?
方枪枪刚到幼儿园,纳闷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小红花。小红花,从教育意义而言,谓之激励教育,可以鼓励小朋友为了奖励而学习料理自己的事情。方枪枪不会穿衣服,所以没有小红花,方枪枪一早没有拉屎洗手,所以没有小红花。我最不能接受的是老师们因为一早可以拉屎就给予小孩子奖励,这是什么逻辑啊,拉得出就拉得出,拉不出就拉不出,为何要强迫呢!于这小孩子好的习惯是的确需要的,但我不喜欢那些幼儿园如监犯般的管教。片子里的场景集中在一个院子当中,这就是这群孩子的世界。面对的是同在牢笼中的其他小孩,还有那些吃人的老师。小朋友都被老师统一管理,统一的吃饭拉屎,统一的做游戏上床睡觉。这就是这个国度开始压抑天性的第一步。统一管理。
小孩子为了小红花会努力学习,表现突出,因为孩子都喜欢得到老师们的鼓励。但我以前从来都不会是老师口中的孩子,我只会在有事的时候才会被老师记得我的存在。小孩子为了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会乖,但乖这条路走不通就会坏。他为了存在于别人的世界中,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当小孩子被大人们留下坏的印象,小孩子就乐于去维持这种形象,那小红花的意义也不复存在。方枪枪刚进幼儿园总是质问老师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当他看到一个小朋友当委员的爸来了,那小朋友就有了小红花,小红花其实也不过而已。当方枪枪从黑房中放出来,老师们叫其他同学疏远他,小朋友也没有一个理他了。老师解除这个禁令,让方枪枪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时,其他人都已经不理他的存在了。结尾,方枪枪躲起来,镜头之外在呼喊着他的名字。
这是在大人统治下残酷的世界。我是喜欢片子开头,导演借方枪枪的角度去否定那个小院子,去否定那些老师。但发展到后来的脱缰,方枪枪的叛逆又过了。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所承受到的又似乎超出了一个孩子咱所能够承受和应该承受的。
片子是对于规则的嘲弄,但于我的意义,在于对这个国度少儿教育的担忧。我经常想,若有那么一天我要生小孩,绝对不让他跟她在这个国度成长,太多不知所谓的东西规矩着他跟她了。那些父母又天真地把孩子留给学校来教,孩子回来就留给自己来纵容。我不想我的孩子成为他爸那样子,成为一个没有思想被驯化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