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_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避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须遵循这一点。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多媒体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能彻底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局面,以其声像并茂的优势、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和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因而倍受师生欢迎。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然而,在课件制作和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其趣味性与知识性、实用性的紧密结合,切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这须做到以下几个“避免”:
一、避免因追求过多的画面刺激而导致课文内蕴挖掘不深的现象
由于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形象,因而许多语文教师煞费苦心地追求图文并茂的感官冲击。栩栩如生的多彩画面,固然有利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把握,但却限制了其思维的拓展,影响了对课文内蕴的深层挖掘。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表面上的感官刺激过多,势必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十分不利。
文学作品应涵盖文字、声音、图像、颜色、情节等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我们必须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课文内蕴进行深层挖掘,从而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而多媒体的直观画面,容易让学生认为这就是形象的全部,作品形象就是“这一个”,从而懒得再去思考,懒得再去创造。如教《琵琶行》一文,多媒体可以借助教学录像展示“琵琶女”的娇羞形象,学生依照画面形象只认定“琵琶女”就是这个样子,而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挖掘琵琶女那才艺与气质双馨的大家风范形象。可见这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无形扼杀!
语言文字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这也正是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不应因多媒体的画面形象限制学生思维的再创造,否则,就是对教学规律的严重违背。
二、避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充当播放员的现象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按照电脑中已设计好的模式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在电脑前成了“播放员”。这不但造成课堂上学生的被动接受局面,而且因为图像快速切换,学生应接不暇,缺乏思考空间,更无法做笔记,“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听后就如过眼烟云,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远不及自己读课文的收效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抱以观看光景的思想来听课了。而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守在电脑旁,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眼睛和肢体语言都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和学生交流,成了十足的“播放员”,如此刻板的教学,收效可想而知!
三、避免多媒体教学中以视代听、以视代读的错误现象
多媒体能集声音、图象、文字于一体,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所以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使用声音图像信息,从而剥夺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使“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观景观光的课堂。还以《琵琶行》为例,有一位教师在讲公开课时,首先将琵琶女的形象制成一连串的画面,长时间播放,时间达七分钟之久,又让学生看后谈感受三分钟,然后才接触课文,接着又展示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幅自制画面,仅这两个内容就花了10多分钟,结果一节课学生就读了一次课文,还是默读的,在学生根本不能对课文有任何感悟的情况下,教师硬是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强拖着学生分析完了全文,这期间,还不断地用投影代替板书,使投影内容“花红柳绿”,飞来飘去,整节课花里胡哨,学生却云里雾里,被动而茫然。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读是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环节,学生读不好作品,分析课文根本就是走形式。难怪有人感叹“如今的语文课怎么不像语文课了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避免用投影代替板书的错误现象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一些老师整节课都不往黑板上写一个字,还振振有词地说:“板书内容都在屏幕上,哪用得着黑板呀!”听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殊不知,板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配合口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板书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剖析难点,不但浓缩了一节课的精华,更可贵的是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的一体化表达,也更能展示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利于学生感受老师的书写风采,激发强烈的书写欲望,从而提高书写水平。而用多媒体代替板书一闪而过,甚至将内容字体设计得“花红柳绿”,飞来飘去,这固然新鲜可爱,但却肤浅无比,教师那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荡然无存!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投影代替板书实在是一种错误做法,十分要不得!
总之,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它的辅助作用,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做到以上几个“避免”,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既生动、形象、有趣,又深入、扎实、高效!
(王彩虹 山东省胶州市职教中心 266300)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大势所趋。多媒体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能彻底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局面,以其声像并茂的优势、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和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因而倍受师生欢迎。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然而,在课件制作和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其趣味性与知识性、实用性的紧密结合,切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这须做到以下几个“避免”:
一、避免因追求过多的画面刺激而导致课文内蕴挖掘不深的现象
由于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形象,因而许多语文教师煞费苦心地追求图文并茂的感官冲击。栩栩如生的多彩画面,固然有利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把握,但却限制了其思维的拓展,影响了对课文内蕴的深层挖掘。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表面上的感官刺激过多,势必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十分不利。
文学作品应涵盖文字、声音、图像、颜色、情节等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我们必须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课文内蕴进行深层挖掘,从而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而多媒体的直观画面,容易让学生认为这就是形象的全部,作品形象就是“这一个”,从而懒得再去思考,懒得再去创造。如教《琵琶行》一文,多媒体可以借助教学录像展示“琵琶女”的娇羞形象,学生依照画面形象只认定“琵琶女”就是这个样子,而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挖掘琵琶女那才艺与气质双馨的大家风范形象。可见这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无形扼杀!
语言文字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这也正是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不应因多媒体的画面形象限制学生思维的再创造,否则,就是对教学规律的严重违背。
二、避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充当播放员的现象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按照电脑中已设计好的模式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在电脑前成了“播放员”。这不但造成课堂上学生的被动接受局面,而且因为图像快速切换,学生应接不暇,缺乏思考空间,更无法做笔记,“走马观花”导致学生听后就如过眼烟云,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远不及自己读课文的收效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抱以观看光景的思想来听课了。而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守在电脑旁,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眼睛和肢体语言都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和学生交流,成了十足的“播放员”,如此刻板的教学,收效可想而知!
三、避免多媒体教学中以视代听、以视代读的错误现象
多媒体能集声音、图象、文字于一体,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所以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使用声音图像信息,从而剥夺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使“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观景观光的课堂。还以《琵琶行》为例,有一位教师在讲公开课时,首先将琵琶女的形象制成一连串的画面,长时间播放,时间达七分钟之久,又让学生看后谈感受三分钟,然后才接触课文,接着又展示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幅自制画面,仅这两个内容就花了10多分钟,结果一节课学生就读了一次课文,还是默读的,在学生根本不能对课文有任何感悟的情况下,教师硬是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强拖着学生分析完了全文,这期间,还不断地用投影代替板书,使投影内容“花红柳绿”,飞来飘去,整节课花里胡哨,学生却云里雾里,被动而茫然。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读是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环节,学生读不好作品,分析课文根本就是走形式。难怪有人感叹“如今的语文课怎么不像语文课了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避免用投影代替板书的错误现象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一些老师整节课都不往黑板上写一个字,还振振有词地说:“板书内容都在屏幕上,哪用得着黑板呀!”听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殊不知,板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配合口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板书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剖析难点,不但浓缩了一节课的精华,更可贵的是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的一体化表达,也更能展示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利于学生感受老师的书写风采,激发强烈的书写欲望,从而提高书写水平。而用多媒体代替板书一闪而过,甚至将内容字体设计得“花红柳绿”,飞来飘去,这固然新鲜可爱,但却肤浅无比,教师那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荡然无存!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投影代替板书实在是一种错误做法,十分要不得!
总之,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它的辅助作用,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做到以上几个“避免”,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既生动、形象、有趣,又深入、扎实、高效!
(王彩虹 山东省胶州市职教中心 26630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