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助人为乐?

 我来答
我们魔兽世界
2023-03-26 · 超过3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2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我们常说“助人为乐”,可是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识好人心呢”

“为什么你总是享受帮助而不想着回馈”

“什么帮我,不过是你显摆(或控制)”

“明明是我帮他,怎么最后这事儿变成我的了?”

再回想一下,有没有哪些“好心帮倒忙”的经历?

助人成长,是一项负有很大责任的工作,也是一个“良心活儿”。要干好这个良心活儿,不光得有满怀善心暖意、积极主动投入,更得练好“帮助”这个基本功,让自己的帮助达至专业水准——不仅愿助,而且善助。

“帮助”,看似一个简单的概念,对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却是极其深刻的。

无论是作为助人者为他人提供帮助,还是因请求他人帮助成为受助者,某人在其中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心活动往往会反映出其如何看待自我价值,而这会影响其看待他人的视角。因此,观察某人在帮助关系中的表现,有助于了解这个人内心世界的需求。

中国文化强调“有求必应”,这反映了我们的文化中含有对他人关心、关爱的价值观。但究其深意,每个人对“应”的理解会大有不同,由此引发的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一些人会先把“应”的优先级放在立即关注和响应的过程层面,然后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地选定合适的帮助方式,并进行真诚的沟通,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舒服的空间——我们会在很多年轻人身上看到这种情况,这种处事方式渗透了他们的日常交往。另外一些人,无论是作为助人者还是受助者,把“应”放在只以结果来衡量的层面上,“帮上忙了”似乎会皆大欢喜;若结果不好,一方可能会自责,而另一方可能会抱怨,由此“帮助”反而会对双方的人际关系造成损害。我们在控制欲较强的父母身上看到更多的往往是第二种情况,尤其是在他们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相处时,这种“冲突”随处可见。

事实上,夫妻之间、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对于帮助他人的限度的争论也大多源于对“应”的理解的差异,其背后是每个人心智的差异。

助人是一个既常见又复杂的过程。它是一种态度、一套行为方式、一种技能,是社交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也是我们所说的团队合作的核心,是高效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更是组织变革的关键要点。

要想完成好“帮助”这个动作,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原则1:只有当给予者和接受者都做好准备时,帮助才会有效
有时,即使人们并没有发出请求,也会有人主动提供帮助,此时,是否乐意接受帮助也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忽然主动提出要帮我忙,我就会很自然地想一下他的初衷是什么,同时还要应对感到处于下风时的感受。是的,被帮助的人常常会因为自己需要帮助而觉得“没面子”,这就是一部分人不愿意求助的原因。

我可能在别人主动提出要帮忙时,才会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确实需要帮助;抑或我认为自己实际上能应付得了,完全不需要帮忙,别人却觉得我需要,这种感觉更糟。

所以,

技巧1-1:在主动提供、给予和接受帮助前检视你自己的情绪和意图。

当你内心并不想要提供帮助,而是把帮助视为一项工作或者在竞争中打败对手的手段时或许并不是提供或者接受帮助的好时机。这种情况下,即使提供帮助,也不会感觉到快乐,不是吗?

技巧1-2:了解你自己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的意愿。

毋庸置疑,在帮助关系中人们要遵守礼尚往来的文化准则。如果你发觉自己并不想帮助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帮助的话,就要在最开始避开这样的情境。一旦处在这样的情境中,你就要遵守文化准则。

技巧1-3:当别人拒绝你的帮助时,不要感到被冒犯。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野餐,我看见一个三岁小孩端着一个盛满食物的盘子时,刚想伸手帮他就被他的爸爸严厉地阻止:“让他自己来,他得学会自己做。”帮助的每一种情境都是不同的,很多时候,帮助不是多余的就是不当的。

原则2:当帮助关系的双方感到彼此平等时,帮助才能奏效
技巧2-1:请牢记,需要帮助的人往往会感到不自在,所以要主动询问受助者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怎样的帮助对他们最有利。

如果你这样做了,受助者就会感到自己对情境有一定的掌控力,因此会更愿意接受帮助。从始至终都要不断确认受助者是否需要帮助,而且要避免因过度关注你自己的意愿(而非受助者的需求)而帮助过度。

比如,看到一个需要扶起来的人,不妨先问一句:需要帮助吗?您看我是扶您起来还是拉您起来?

当我们提出选项,掌控权就自然而然地转移给了对方,会让对方感到控制感。消除了情绪上的抵抗,才可能会让帮助的结果如我们所愿。

技巧2-2:如果你是受助者,要找到适当的时机给助人者提供反馈,告知他哪些行为非常有帮助,哪些没有。

请牢记,帮助是一种人际关系,你作为受助者如果能够提供指引和信息,助人者就更能帮上忙。

比如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妨多提供一些信息,比如我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很可能对方会提供超出我们之前预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地就说,我想要A或者B。

原则3:当助人者扮演了恰当的帮助角色时才会产生有效的帮助
技巧3-1:如果没有事先确认,永远不要以为你知道对方究竟需要哪种类型的帮助。

即使是别人主动请求帮助或者你已经很清楚他需要什么,在进入专家或医生角色之前都要与对方确认你所理解的是不是他想要的。我将三种基本类型的助人者角色明确区分开来:①能够提供受助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服务的专家;②能够诊断受助者的问题并能提供“诊疗方案”和服务的医生;③能够激发受助者一起探索以确定需要做什么,并与之建立互信关系的过程咨询师,这种角色可以让所有的信息都浮出水面。

在帮助情境的早期,无论是有人请你帮忙,还是你觉得他人需要帮助并准备提供,最好的方式都是先扮演过程咨询师的角色。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信息,你是不可能确定你的专业知识或者诊断能力是否真的与这个情境的需求相契合的。扮演过程咨询师可能只是几分钟,也可能贯穿整个帮助过程,但要想真能帮上忙,就一定要从这个角色开始。

谦逊地问询,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对方会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在意,这就非常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

技巧3-2:在帮助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不断地确认你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仍然有帮助。

不要以为之前有效的方法会一直有效——情境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你也要相应调整你的角色。

比如之前的问题都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这一次可能情况不同,我们都要从头开始,不断调整需要扮演的角色。

技巧3-3:当你感觉助人者没帮上忙的时候,要敢于给予其真实反馈。

原则4:你的每句话、每个举动都是一种干预,会决定帮助关系的未来发展
技巧4-1:作为助人者时,要从对双方关系的影响角度去衡量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

这句话,这件事是不是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是不是有利于完成”帮助“这件事?

技巧4-2:如果你是受助者,也应当意识到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传递信息。

你要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觉察并考虑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你有意识到他人在帮助你吗?对他人的帮助你心存感激了吗?你是在拒绝他人的帮助吗?你实际上是在否定他人的帮助吗?你给予助人者及时的反馈了吗?

技巧4-3:在给予反馈的时候,你要努力去描述事实,将判断减到最少。

”开会时,你应该表现得强势一点“就是一句判断,而”我意识到你开会的时候总是沉默怪眼“就是一句描述。我们要学会多描述事实,少下判断。

技巧4-4:尽量减少不恰当的鼓励。

在构建帮助关系时,鼓励(即正面强化)应该是看上去最合适的方式。但是,如果不是小心把握,鼓励有可能很快演变成一种高高在上的评价和羞辱。我的计算机咨询顾问会鼓励我做所有尝试,当他称赞我已经熟练掌握的一些技能时,我发现自己就会感觉很烦——我不过就是敲了下回车键,他也会大声说“太棒了”,这让我内心感到不爽。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我在哪些方面需要他的认可不得要领:我其实在一些基础操作方面已经很熟练了,想要得到认可的是那些新掌握的技能。他越是在简单操作上表扬我,我就越难以全力以赴地学习他想让我掌握的新技能。他没有关注到他这种类似生搬硬套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而我也没能适时地打断他,告知他我的感受。

技巧4-5:尽量减少不恰当的纠正行为。

当助人者明知受助者要采取的行动或者建议是错误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呢?助人者的难处在于是选择立即指出错误(会被看成一种惩罚和伤害尊严的行为),还是在稍后的反思环节里再指出来,或者干脆听之任之。如果是马上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像实习司机要把车开到人行道上这样的情形,助人者当然要立即制止。但是,像学习使用计算机和练习网球击球等情形,若受助者错误百出但无伤大雅,助人者就可以放手让对方去做,不需要每次都纠正。如果受助者能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其自尊感就会提升。我发现在扮演教练这类角色的时候,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我帮他指出问题会很有效。

原则5:有效的帮助始于单纯式问讯
技巧5-1:你一定要从某种单纯式问讯开始。

无论帮助请求多么清晰,在做出响应之前应先停下来反思一下,再决定以何种方式回应。

技巧5-2:无论帮助请求听起来多么熟悉,都要把它视为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全新的请求。

做到单纯式问讯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你尽可能多地超越你基于过去经验的预判、预见、预设以及预期。

做到单纯式问讯的核心是一个看似古怪的概念——“发现你的盲区”。如果你只是为了测试一下自己的“先见之明”或者不同的假设而提问,受助者会感知到并顺着你的思路叙述,于是就无法说出他的真实顾虑。为了能发现你的盲区,从而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倾向性,你就必须反问自己,什么是你真的不知道的。

原则6:受助者才是问题的拥有者
技巧6-1:在与受助者建立起互信关系之前,助人者要小心自己对受助者的事情过度关注。

助人者最容易落入的一个陷阱就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诱惑”,尤其是当助人者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专家时。在这种情况下,助人者想停留在过程咨询师的角色上全神贯注地通过单纯式问讯去发现自己的盲区的难度会更大。

正所谓当你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不要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解决问题。

技巧6-2:助人者要不断提醒自己,无论这个问题与自己所了解的问题有多么类似,它都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

原则7:你永远都不会找到所有答案
技巧7-1:分享你在帮助中遇到的问题。

“我卡在这个点上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帮你了。”这就将权力归还给了受助者,同时再次表明这是受助者的问题,需要他一起解决。分享问题是谦逊的问讯的另一种方式。

所以,助人为乐,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练习的技术活。
老王女儿wan
2023-03-25 · 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助人为乐的事例有以下:

1、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

2、乘坐公交时给老弱病残孕等不方便的的乘客让座位。

3、拾金不昧,捡到物品及时交到警察或工作人员手中。

4、经常探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并帮助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打扫卫生等。

5、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给同学讲解题目、帮生病的同学复习功课。

6、不乱扔垃圾纸屑,随手将地面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中。

7、冬天走进教室后,随手关门,阻挡寒风。

8、帮助中暑等晕倒在地的人拨打急救电话。

9、热心帮助游客等人指路。

10、帮助和家长失散的小孩子联系工作人员或警察,并帮助他们找的家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