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营造合心合力、同向同行的良好氛围,不断做大“蛋糕”、同时分好“蛋糕”,让共同富裕的底色更亮更足。课题组通过对紫金县典型性乡村振兴项目的实地调研,总结出了紫金县乡村振兴建设成绩斐然的核心原因。
一、现状:脱贫攻坚,成绩显著,但仍在路上
紫金县原是全国的贫困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紫金县主动“融湾”,加强与惠州、东莞和深圳的对接,聚焦市委“‘三农’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全县7040户20743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54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扫尾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传统经济底子较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紫金县乡村振兴工作力度仍需不断加强。在生态建设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压力较大、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等管治基础较薄弱。在产业振兴方面,紫金县的产业大多数仍集中在传统种植业,农产品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缺乏,农村电商难以有效发展。在农村人才储备方面,人才驱动元素不足,当前乡村面临着无法吸引年轻人留乡工作、城市年轻人才不愿奔赴农村的双层压力。在农村用地问题方面,农地流转相对较易,但土地审批难、建设用地指标严控的政策不仅限制了乡村旅游景点的做大做强,连基本的旅客遮阴和餐饮都难以解决。
二、措施:五套“组合拳”助力共同富裕
第一拳——政府的精准扶持
不遗余力“做宽做长、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紫金茶产业是紫金基础最好、发展最成熟、品牌最知名的龙头产业。紫金县委县政府从上而下达成共识,精准扶持,全力支持紫金茶产业发展。《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开始实施推广相应的奖励政策——“在适种区域,在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遵循与周边茶园形成集中连片的原则,按茶树种植技术规程指引。于2022年1月之后,连片新种植金萱、青心大_、青心乌龙、金牡丹、瑞香、单枞等优质紫金茶品种面积5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可享受补助1000元/亩”。另外,对生产线器械的建设使用亦提供相应补贴。村民们想要开发任何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产业,比如茶产业,县政府提供了贴息三年、到期还本的扶持措施。紫金县拟规划建茶叶交易市场,规模大概占地有1000到2000平方米,用于开展茶叶的交易、拍卖和期货等项目,致力于在广东茶叶市场中打造出属于紫金的名茶品牌。紫金县茶协还在逐步推进制定茶叶种植、采摘、制茶、炒茶等一系列标准,做好统一紫金茶品质的规范工作。在紫金县委县政府的精准推动下,截至2021年底紫金县全县茶产业规模超过6万亩,产值超过12亿元,直接带动103条乡村的农户创收。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切实扩大受惠群众面,才能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拳——乡贤的大爱示范
乡贤集“资本(资金、知识和人脉)、阅历和乡情”于一身,将是乡村振兴中最可能成功的一股力量。黄东灵是紫金县龙窝镇彭坊村承龙嶂茶企的负责人,曾担任中小企业局局长的他,退休后带着“资本、阅历、乡情”回村种植紫金茶。1997年他带动彭坊村几户村民一起种植茶叶,为农民提供肥料、茶苗和技术指导以及包回收。刚开始只有一两百亩,没有多少村民愿意种;到2004年,跟种的几户村民年收入几万元,纷纷吸引到周边更多农户加入种植。黄东灵说:“如果农户卖出的茶叶价格比自己公司收购价高,农户就自己销售,低于我们公司的价格,我们会收购他们的茶叶。......我的目标就是希望让农户们自己发展起来,大家一起致富。”黄东灵在茶企的经营中不惜重本的为农民致富铺路,在这位心存大爱的乡贤的带领下,彭坊村大量村民参与紫金茶种植,家庭收入逐年提高。
第三拳——龙头的品牌带动
工商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只要引导和监管得当,将对农村产业起到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位于紫金县紫城镇的客茶谷在原来广东农业扶贫基地的基础上,由著名茶企“斗记”接手并做大做强。“斗记”茶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作用,通过“企业+合作基地+农户+农村微改造”的“一二三产融合+产村融合”模式,除了带发挥紫城镇茶企龙头示范作用,解决周边村民就业外,还通过旅游业务发展对周边村落进行道路和“三旧”改造,减轻地方政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的投入。位于紫金县九和镇的一圆中药材有限公司在原来广东省交通厅的扶贫项目上接手,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加工,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力雇佣使得贫困村每年可享受保底收益;同时,向附近村民大量收购“牛大力、五指毛桃、土茯苓”等中药材,为村民提供更多的收入途径。
位于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的南药种植基地原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扶贫基地,现在由河源当地一家中药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
第四拳——土地的边际收益
农村土地单纯从事种植,农民很难实现高营收。但是通过土地流转和调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开发以及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三条路径,农村土地的边际收益将大大提高。无论是龙窝镇的承龙嶂、紫城镇的客茶谷还是九和镇南药种植扶贫产业示范基地,都探索了农民土地入股和土地出租等多元化土地收益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紧密型——通过农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如: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第二种模式是松散型——建立茶青收购点(如:签订收购合同、免费技术指导等);第三种模式是辐射型——农民通过土地出租,在园区劳务获得报酬等。截至2020年11月,紫金县统筹资金和吸收“以奖代补”等入股资金5231多万元,帮扶30个贫困村,共计1781个贫困户,累计发放分红款689万元。释放闲置或低效能的土地,让农户就业、入股贫困户获得更高的收益,让“农民”变“股民”,将“输血”变“造血”。
第五拳——村民的奋斗自觉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还得依靠村民的自觉。由于受交通区位偏远、知识水平不高和社会资本较少等因素限制,一般村民缺乏在地化的谋生机会或创业资本,从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造成农村衰败。与之比照,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树立了一个乡村振兴的最佳典范。南岭镇位于紫金最偏远的山区,与汕尾的贫困县陆河县,梅州的贫困县五华县相邻,可谓“同命相连”。庄田村户籍人口4195人,最低谷的时候常住人口只有1000余人,现在常住人口2400多人,每年都有回流务农的村民,采茶的流动人口达到600多人,还有部分来自周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采购商和游客。与别的富裕乡村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不同的是,庄田村远离县城、市区和大湾区,区位条件很差,但村里的紫金茶产业带动了村民的全民创业参与。与一些乡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就业最大的区别是,庄田村512户在家有劳农户中,约有480户种植茶叶,基本形成家家户户屋前屋后种茶的情景。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高达24500元。生活水平提升后,村民集体出资进行了村庄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和改善。庄田村大部分村民通过奋斗自觉,实现了“乡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通过对河源市紫金县主导农产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乡村迈上共同富裕之路是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基层党委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乡村产业方向的指导、龙头企业和乡贤的致富项目投入和带动示范效应、村民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动力均有助于乡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一、现状:脱贫攻坚,成绩显著,但仍在路上
紫金县原是全国的贫困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紫金县主动“融湾”,加强与惠州、东莞和深圳的对接,聚焦市委“‘三农’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全县7040户20743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54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扫尾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传统经济底子较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紫金县乡村振兴工作力度仍需不断加强。在生态建设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压力较大、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等管治基础较薄弱。在产业振兴方面,紫金县的产业大多数仍集中在传统种植业,农产品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销售渠道缺乏,农村电商难以有效发展。在农村人才储备方面,人才驱动元素不足,当前乡村面临着无法吸引年轻人留乡工作、城市年轻人才不愿奔赴农村的双层压力。在农村用地问题方面,农地流转相对较易,但土地审批难、建设用地指标严控的政策不仅限制了乡村旅游景点的做大做强,连基本的旅客遮阴和餐饮都难以解决。
二、措施:五套“组合拳”助力共同富裕
第一拳——政府的精准扶持
不遗余力“做宽做长、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紫金茶产业是紫金基础最好、发展最成熟、品牌最知名的龙头产业。紫金县委县政府从上而下达成共识,精准扶持,全力支持紫金茶产业发展。《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开始实施推广相应的奖励政策——“在适种区域,在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遵循与周边茶园形成集中连片的原则,按茶树种植技术规程指引。于2022年1月之后,连片新种植金萱、青心大_、青心乌龙、金牡丹、瑞香、单枞等优质紫金茶品种面积5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可享受补助1000元/亩”。另外,对生产线器械的建设使用亦提供相应补贴。村民们想要开发任何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产业,比如茶产业,县政府提供了贴息三年、到期还本的扶持措施。紫金县拟规划建茶叶交易市场,规模大概占地有1000到2000平方米,用于开展茶叶的交易、拍卖和期货等项目,致力于在广东茶叶市场中打造出属于紫金的名茶品牌。紫金县茶协还在逐步推进制定茶叶种植、采摘、制茶、炒茶等一系列标准,做好统一紫金茶品质的规范工作。在紫金县委县政府的精准推动下,截至2021年底紫金县全县茶产业规模超过6万亩,产值超过12亿元,直接带动103条乡村的农户创收。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切实扩大受惠群众面,才能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拳——乡贤的大爱示范
乡贤集“资本(资金、知识和人脉)、阅历和乡情”于一身,将是乡村振兴中最可能成功的一股力量。黄东灵是紫金县龙窝镇彭坊村承龙嶂茶企的负责人,曾担任中小企业局局长的他,退休后带着“资本、阅历、乡情”回村种植紫金茶。1997年他带动彭坊村几户村民一起种植茶叶,为农民提供肥料、茶苗和技术指导以及包回收。刚开始只有一两百亩,没有多少村民愿意种;到2004年,跟种的几户村民年收入几万元,纷纷吸引到周边更多农户加入种植。黄东灵说:“如果农户卖出的茶叶价格比自己公司收购价高,农户就自己销售,低于我们公司的价格,我们会收购他们的茶叶。......我的目标就是希望让农户们自己发展起来,大家一起致富。”黄东灵在茶企的经营中不惜重本的为农民致富铺路,在这位心存大爱的乡贤的带领下,彭坊村大量村民参与紫金茶种植,家庭收入逐年提高。
第三拳——龙头的品牌带动
工商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只要引导和监管得当,将对农村产业起到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位于紫金县紫城镇的客茶谷在原来广东农业扶贫基地的基础上,由著名茶企“斗记”接手并做大做强。“斗记”茶业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作用,通过“企业+合作基地+农户+农村微改造”的“一二三产融合+产村融合”模式,除了带发挥紫城镇茶企龙头示范作用,解决周边村民就业外,还通过旅游业务发展对周边村落进行道路和“三旧”改造,减轻地方政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的投入。位于紫金县九和镇的一圆中药材有限公司在原来广东省交通厅的扶贫项目上接手,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加工,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力雇佣使得贫困村每年可享受保底收益;同时,向附近村民大量收购“牛大力、五指毛桃、土茯苓”等中药材,为村民提供更多的收入途径。
位于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的南药种植基地原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扶贫基地,现在由河源当地一家中药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
第四拳——土地的边际收益
农村土地单纯从事种植,农民很难实现高营收。但是通过土地流转和调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开发以及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三条路径,农村土地的边际收益将大大提高。无论是龙窝镇的承龙嶂、紫城镇的客茶谷还是九和镇南药种植扶贫产业示范基地,都探索了农民土地入股和土地出租等多元化土地收益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紧密型——通过农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如: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第二种模式是松散型——建立茶青收购点(如:签订收购合同、免费技术指导等);第三种模式是辐射型——农民通过土地出租,在园区劳务获得报酬等。截至2020年11月,紫金县统筹资金和吸收“以奖代补”等入股资金5231多万元,帮扶30个贫困村,共计1781个贫困户,累计发放分红款689万元。释放闲置或低效能的土地,让农户就业、入股贫困户获得更高的收益,让“农民”变“股民”,将“输血”变“造血”。
第五拳——村民的奋斗自觉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还得依靠村民的自觉。由于受交通区位偏远、知识水平不高和社会资本较少等因素限制,一般村民缺乏在地化的谋生机会或创业资本,从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造成农村衰败。与之比照,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树立了一个乡村振兴的最佳典范。南岭镇位于紫金最偏远的山区,与汕尾的贫困县陆河县,梅州的贫困县五华县相邻,可谓“同命相连”。庄田村户籍人口4195人,最低谷的时候常住人口只有1000余人,现在常住人口2400多人,每年都有回流务农的村民,采茶的流动人口达到600多人,还有部分来自周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采购商和游客。与别的富裕乡村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不同的是,庄田村远离县城、市区和大湾区,区位条件很差,但村里的紫金茶产业带动了村民的全民创业参与。与一些乡村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就业最大的区别是,庄田村512户在家有劳农户中,约有480户种植茶叶,基本形成家家户户屋前屋后种茶的情景。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高达24500元。生活水平提升后,村民集体出资进行了村庄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和改善。庄田村大部分村民通过奋斗自觉,实现了“乡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通过对河源市紫金县主导农产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乡村迈上共同富裕之路是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基层党委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乡村产业方向的指导、龙头企业和乡贤的致富项目投入和带动示范效应、村民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动力均有助于乡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8985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沈阳星空之梦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南宁热带风暴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郑州都市传说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