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环节有哪些
课堂教学有5个基本环节,分别为观、思、读、讲、练。
1、观:
对教师而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挂图、实物、模型、实验等手段,展示丰富、直观、生动的观察材料,并针对材料提出有目的性、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问题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产生问题、引起学习动机。
对学生而言,观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正是他独特的洞察力,才发现了许多生物学领域的奥秘,创立了新学说。
学生应在教师设问的引导下,运用包括视觉方法、听觉方法等多种感官,对各种观察材料进行感知,获得对生物概念的初步认识,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2、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在内的多方面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如比较法和归类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抽象法和概括法、系统法和具体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多种思维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科学地思维,从而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并自觉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另外,“思”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模式的核心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思维作为前提,这也是学习过程中S-O-R理论中最关键的O过程的核心内容。
3、读: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的确,教材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对生物教材的阅读,不是识字和鉴赏,而是对其文字所蕴涵的生物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抛弃教材,而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学会阅读;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或者激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选择阅读材料,真正学会学习。
4、讲: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全面了解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熟悉学科内的逻辑结构和知识间的前后衔接及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教学中贯彻系统有序原则,做到少讲、精讲,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民主地思考、分析、质疑。通过讨论和发言,促使学生潜在的各种能力的开发。
5、练: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特点,精心选择、设计形成性或研究课题,通过示范、讨论、作业、报告等形式,解决生物问题,进而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同时要特别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共同采取矫正性补救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应通过讨论、练习、作业等形式,努力运用生物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校正所学知识中的错误概念和结论,或运用所学知识中的概念和规律解决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并将获得的抽象性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真正掌握概念或原理的目的,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实现其各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