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理
展开全部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理是:K+外流
形成机制是神经元、肌细胞等一些活组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为负,这种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拓展】什么是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在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钾离子外流),二是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
【动作电位产生原理】
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

2023-06-12 广告
恒电位仪测量极化曲线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极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变化,来确定电极的极化程度和电位值。具体来说,恒电位仪会将电极依次恒定在不同的数值上,然后通过测量对应于各电位下的电流来计算电极的极化程度和电位值。在测量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接近体系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GamryRaman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