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生长过程
种子包含一些基本的结构,种皮、胚乳、子叶;其中胚乳是植物初始萌发的营养来源,但是有一些种子是无胚乳的,比如绝大多数的兰科植物,由于无胚乳和子叶结构,并不能自然萌发,原因就是兰科植物通过舍弃胚乳结构,进而增大种子总数量,一个兰科植物的蒴果,可能包含了数十至数百万细如纤尘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只能通过真菌感染进行共生萌发,所以绝大多数兰科植物的种子的萌发率不足5%。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诸如光照、水分和温度。也有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种子,比如烟熏和大火,在自然界,澳大利亚本土每年都有自然火灾,而本土植物红千层,则需要遇上森林大火才能萌发,否则种子将永远挂在树上,等待森林大火,一旦出现大火,生地焚烧殆尽,种子便可以占领此地,浴火重生。而种子的形态也更为有趣,某些植物会产生不同形态的种子以适应环境,在菊科植物中,种子在不同的着生水平,会有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形态,同时生理结构上也有差异。这一现象称之为种子二型性,通常包括两个类型:中间花种子和边花种子。
具有二型性的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上的中间花种子偏小,颜色浅、有冠毛,不休眠;
而边花种子则形态偏大,色深,无冠毛和休眠。
中间花种子因为偏小和带有冠毛,无休眠则容易发芽和进行扩散,边花种子则是不易发芽,长期休眠不易扩散。同时不同形态的种子对光温等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利于进行选择性地萌发,似乎像上了保险一般,确保种子种群的建立和繁衍,而种子形态的多样性对于种群的建立有着更为深广和待发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