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第三。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45°,一般为每年公历的3月5日、6日或7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惊蛰又名“启蛰”,西汉时,人们为了避开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越冬的蛰虫,故为惊蛰。
草木复苏、万物始生。古人认为是春雷唤醒新的生命,让他们悄然破土而出,但其实渐渐回暖的气温才是使得他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