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之歌》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 我来答
异乡的梦dQ
2010-07-10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9万
展开全部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所创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的欧洲新秩序,并未使德国成为一个自由统一的国家,只是建立了一个以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为代表的松散的邦联。德国人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分裂状态。人民强烈要求政治自由、民族统一。《德意志之歌》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它号召人民以国家民族为重,投身到争取民族统一和自由的斗争中去。这首诗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因而被广泛传颂。人们还用海顿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皇帝四重奏》为该诗谱上了曲调,使这首庄严的诗歌在人们熟识的旋律下,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在此后的1848年革命中,这首歌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总统弗里德利希.艾伯特正式宣布将这首采用海顿谱写曲调的《德意志之歌》作为德国的国歌。 1948年在起草《基本法》、筹建联邦德国时,以首任总理阿登纳为一派、首任总统特奥多尔.豪伊斯为另一派就国歌问题产生了重大意见分歧。阿登纳力主恢复魏玛时代的国歌,即《德意志之歌》。而总统豪伊斯认为这首歌的歌词有征服世界之嫌,在德国战败投降的历史条件下不易再用,并提出用歌词婉转温和、曲调民族性浓郁的《德意志颂歌》来取代之。但这首《德意志颂歌》又为大多数人所反对。在国歌问题上,总理与总统的意见分歧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1952年4月底,豪伊斯总统才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接受了议院和阿登纳总理的建议,批准采用《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为联邦德国的国歌。
百度网友3d79a21
2010-07-10 · TA获得超过20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德意志之歌”的曲调由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tz Joseph Haydn,1732- 1809)在1797年创作,最初是奥地利国歌Kaiserhymn (Imperial Anthem),首次演奏时间是1797年2月12日。

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过英国伦敦,一次在公共场合海顿听到了英国国歌《神佑我王/上帝拯救英王》("God Save the King")的演出,歌曲丰富的情感给海顿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其启示与灵感,海顿很想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以表达他对王室和祖国的忠心。

1796年,奥地利和法国开战,这一事件更激发了作曲家写作国歌的豪情。不久之后,海顿返回奥地利,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海顿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就根据《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的歌词,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在1797年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庄严的合唱曲,这是其中一首“National Anthem of Austria”,也称之为《皇帝赞歌》。

1797年2月12日,在奥地利国王弗兰茨Francis II, Holy Roman Emperor生日当天,这首国歌在萨尔斯堡宫、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海顿对于这段旋律非常钟爱,1799年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用作Hob.No.III:77. C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Poco adagio, cantabile.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

根据有些文献记载,1809年,海顿临终前正值拿破仑的法军围攻维也纳,炮声不断的日子里,弥留之际的海顿常常满怀深情地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以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可见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为了镇定自己和受惊的仆人,他将这首曲子弹了三遍。这部终乐章包含的主题显示了海顿在晚期和声与对位娴熟运用中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国的国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