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令时也叫夏时制,夏时令(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
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1986年4月,中国中央有关部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具体做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
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
夏令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据说最早建议使用夏时制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在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期间,由于习惯于当时美国农村贵族的早睡早起生活,早上散步时看到法国人10点才起床,夜生活过到深夜。
于是他在1784年的一期《巴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法国人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建议法国人早睡早起,说每年可以节约6千4百万磅蜡烛。但他当时并没有建议实行夏时制,因为当时根本还没有统一的时区划分。不过夏时制在英语里就是“节约阳光时间”的意思。
直到1907年,一位英国建筑师威廉·维莱特才正式向英国议会提出夏时制的设想,主要是为了节省能源和提供更多的时间用来训练士兵,但议会经过辩论没有采纳。
就是人为地把作息提前一小时~
夏令时的英文是『Daylight Saving Time』,顾名思义,其目的是节约能源为什么这样就可以节约能源了呢?画个图就一目了然啦~ 我们先来看夏天的情况:
橙色代表白天,绿色代表非睡眠时间。夏天昼长夜短,注意到,把作息提前一小时之后,需要开灯的时间就少了一小时。那冬天的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看图:
冬天昼短夜长,调整作息并没有什么卵用——需要开灯的时间并没有减少
从图上能看出,『不使用夏令时会造成能源浪费』的原因是:晚上天黑了开灯本来也没什么,但早上天亮的时候竟然在睡觉,如果把作息提前,晚上开灯的时间就少了,早上也不用开灯~而冬季调整作息也没用的原因是:早上天还是黑的,所以就算作息提前,早上还是得开灯…
所以,理论上说,同时满足『天亮的时候在睡觉』和『天黑的时候要开灯』这两个条件时,把作息提前就可以减少开灯的时间,从而节约能源~
最理想的情况是起床时间与天亮时间一致,不过这样太麻烦啦~ 所以一般就简单粗暴地在夏季把作息提前一小时。
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优点:高纬度地区由于夏季太阳升起时间明显比冬季早,夏令时确实起到节省照明时间的作用。除了节约了电,也让人们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弊端:对低纬度地区,夏令时作用不大。尤其这些地方在夏天十分湿热,夜晚闷热无法入眠,而清晨正是睡眠的好时间。当夏令时开始和结束时,人们必须将所有计时仪器调快或调慢;当夏令时结束时,某些时间会在当天出现两次,这些都容易构成混乱。夏令时违背了设定时区的原意──尽量使中午贴近太阳上中天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