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漫谈学习方法
周总理生前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漫谈学习方法
周总理生前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展开全部
一、调整生活节奏,克服假期综合症
有的同学在暑假中,一直在参加各种学习班,一直在努力地学习。这些同学说,我的暑假并不轻松,我还需要调整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与开学以后的安排仍然是不同的。开学后,仍然需要经过一个适应的时期,才能使自己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有的同学在假期中相对比较轻松,每天的睡眠时间比较充足,有很多时间进行休闲,身高体重都有较大的增加。
为了适应逐渐紧张的初三学习,更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二、认真进行分析,确定主攻的方向
根据自己初中二年级的各科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哪些学科自己有兴趣,说明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哪些学科你感到比较吃力,甚至有恐惧的心理,这些科目你在新的学期中将是重点攻克的对象。在学习方法上也要进行回忆和小结,哪些方法对自己是行之有效的,是否可以继续优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以往是否都落实了。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分析,是制定切实有效计划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在关键的一年中主攻的方向。中考是依据总分的高低来录取学校的,各科的平衡发展是致关重要的。
大家都已经读了8年书了,什么是学习呢?我以为对学习要有如下的认识:首先,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它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你通过学习对内容认同了,内心有一定的体验了,才能接受知识。通过做作业等形式,模拟进行实践和应用,使知识在新的情景中再现,得到强化,如此反复,才能内化成为你的知识。不能再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因为那是低效率的。其次,学习是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必由途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形成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不断引导你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再次,学习是一种习惯。
三、树立较高目标,提高自己的信心
每个人行动前,首先要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你可以制定在初三一年中的总目标,你还应该制定一个个短时期的小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你的实际,又要制定得略高一点点。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潜能,当你过一个时期,检查自己的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你在喜悦的同时,会充满自信。
准确自我定位培养学习能力
新学期开始了,新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搞好初三的学习,在中考中向家长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新初三学生面前新的任务。为此,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语文学习情况,对照“二期课改”的新要求,筹划一下新学期的语文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作好吃苦准备自我准确定位
步入初三,同学们知道要努力了,要紧张起来了,但是在哪些地方使劲,又应该有什么细节需要注意,一时间还真摸不着门;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等困难。这都要求新初三的同学树立起一种吃苦意识、学习意识、中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初三阶段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同学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学们面对较以前更复杂的学习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此时,同学们要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地适应学习上新的竞争。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
紧跟着老师走培养学习能力
初三上学期,老师会讲新课,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然后及时复习;到了下学期就会系统复习,在这一环节,迫于时间,有的地方不会讲得非常仔细,同学们在课后还需要自己看书,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扎实地学习,对初三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初三学习尽管非常紧张,但还是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对初三学习很重要,对整个初中环节都有着重要意义。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一定要强,不要搞突击战;听课要讲究效率,在课堂上无论会与否,都要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老师多交流,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不留问题过夜。
在初三阶段,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除了区统考、模拟考、毕业考和升学考外,小考小测月月,这时经常会有失误和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很容易影响情绪以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其实,在大考前出现失误是件好事,自己的问题在考前暴露得越多越好,发现漏洞就补啊。考试之后,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失分了,将这些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查重点、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反复思考、练习。同学们要学会成绩分析,通过反复地成绩分析,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做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致,哪里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一部分考试经常丢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时间要抓紧,心态要平静,这时不必去计较分数和名次。在时间的安排利用上,要特别讲究效率。千万不能为了复习而熬夜,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跳出“题海战”提高应试能力
新学期伊始,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诚然,其中不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但绝大多数所谓的配套试题都只是出题者东拼西凑和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粗制滥造痕迹斑斑,大多是一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有些试题甚至根本背离“二期课改”的要求。如果同学们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试卷牵着鼻子走,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将丧失殆尽。
■重教材抓基础
■重教材抓基础
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就是本末倒置。中考命题基本上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特别是上海教材的编排有“螺旋上升”的优点,也有知识点分散的缺点,所以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的知识的同时,应该把初一、初二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各模块内部的整合,更要去寻求各模块的交叉点,中间地带,有区分度的试题往往就出自这些地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重反思抓粗心
由于试题难度的降低,分数的高低往往决定于细心。数学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会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等。所以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易错、易忘问题随时记录,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加强这方面强化练习。
■重过程抓理解
中考命题中有凸现了“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的趋势,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测与证明、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引导我们切切实实关注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可死记硬背,在学习中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才会真正理解。
■重通法抓变通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却往往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在学习中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难题、怪题。应抓住了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重应用抓热点
近年中考重应用,且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时事、社会事件也进入中考题,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免收借读费等,所以应加强了对身边数学问题的关注,平时不能读死书。应用问题一般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市场中的常识性知识,诸如:税收、利率、成本、打折等的含义,也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节约型社会的提倡,如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重大工程中的数学问题,如重大经济的变革引发的数学问题等等。这些题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只有熟悉才能适应这类题型。
语文:听写6册词语
北京十一学校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张洪旗指出,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如何过好寒假十分重要。下学期就要参加中考了,压力大,寒假里需要调整好心态,以正确面对中考。
这个时候不要把精力花在集中攻克难题上。中考时,阅读难题等题目是体现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的部分,一般学生很难攻克。对多数学生来说,在寒假专攻难题往往没效果,反而容易因此产生不自信心理,影响今后的学习情绪。
同学们应静下心来梳理三年所学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中考时,汉字书写、拼音、重要作家作品常识等基础知识题目,区分度不大,难度相对较低。很多同学却因为平时不够重视,在这些题上丢了不该丢的分。而且这部分知识面积大,等到中考前复习就会来不及。眼下,利用寒假复习正是一个好机会。
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后面都附有词语表,这是中考命题依据范围之一。这个寒假,同学们不妨化整为零,每天听写、默写几课书的词语,争取在寒假里将六册书的基础知识都过一遍。同时,注意复习基础知识的短句,如语言的连贯与表达、词语的修改等。这部分知识在试卷里是以单独知识题形式出现,在阅读中也有所体现。
如果同学们想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寒假里应该看哪些书呢?张洪旗老师认为,这个时候看“大部头”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她建议大家多看《读者》、《青年文摘》、报纸副刊美文等篇幅较短、文字优美的文章。优秀作文选也可以看,但不能过分依赖。有些学生将各种题材的优秀作文背下来,希望上考场时能照搬,这样做风险很大。正确的做法是将文章吃透,从中学习审材立意的方式、运用语言的技巧。
数学:分析1张试卷
崇文教研中心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陈俊说,在中考数学中,初三内容是一个大头,大概占到50%。他建议,同学们寒假要及时梳理初三上学期的知识。
那么,如何梳理呢?陈俊老师说,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析初三上学期期末统练试卷。这张试卷是对上学期学习情况的总体考查,考完后,学校老师一般都进行了试卷分析和讲解。寒假里,同学们不妨依据这张试卷,分析自己的弱点,找出需要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听一听老师的建议。这样梳理起来,就能有的放矢。
梳理知识点时,同学们要参考手中的考试说明。这本书里有一张双向细目表,上面标出了中考知识点,并分出A、B、C、D等级。其中,C级、D级基本上是必考的,在中考能占90%以上,因此是梳理的重点。
知识点的把握离不开做例题。同学们每做完一题,都要进行反思。如果做对了,就反思解答的突破点在哪里;如果做错了或没做出来,就反思自己哪方面没掌握。
陈俊老师说,中考数学科目里,基础题大约占六成,中档题大约占两成,较难题大约占两成。同学们不妨系统复习方程、圆、函数等,找出知识间的衔接点,以进一步提高能力。梳理初三内容时,联系初一、初二内容,将三年所学知识综合起来,理解并掌握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中考时,这种综合能力将有助于同学们解答难度相对较高的综合题。
英语:每天看2篇短文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高级教师张云霞建议,同学们不妨在记忆单词上多下功夫。每天跟着录音机背背单词、对话,录音机播放上句,自己接下句,增加和巩固自己的词汇量。因为中考拼的就是单词,语法学好了只能拼上及格线,最后还得在词汇量上“见真章儿”。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1600个单词。眼下,初三上学期已结束,初三学生的单词量应该有1200—1300个。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问题关键是如何牢牢记住这些单词。
她建议同学们多看英语小文章。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提高阅读能力,中考阅读分值将近40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头”;二是多了解西方文化,加深英语学习的感悟;三是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单词反复出现,更容易记住,效果比死背单词表好。
那么,同学们如何看小文章呢?张云霞老师说,单词记忆、短文阅读因人而异,同学们可以选择幽默小故事等有趣的文章,自己爱看,能坚持下去,每天至少看1篇。自觉性高的同学每天看2篇,容量在500—600个单词。一天看3—4篇,效果更好。如果文章后面有问答题,还能练练“笔头”。
物理:读懂2本教材
门头沟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王志刚说,许多学校初三物理总复习已经开始。初中物理考试考查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同学们可以利用寒假时间,把初二、初三两本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重要实验等知识梳理一遍。
现在初中物理考试中,文字内容多、信息含量大的题目开始增多,对考生的读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很多孩子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没养成看课本的习惯,只等着老师来讲,忽略了自己阅读、消化课本知识的环节。等到考试时,不少人因为阅读能力欠缺、读不懂考题而失分。
2005年北京中考物理最后一道选择题就是一个例子。不同于简单叙述、一目了然的题目,这道题文字多,给出了很多信息,考生只有先读懂题目叙述的物理情景,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正确作答。事后调查显示,不少考生由于没看懂题目,卡在这道题上。
因此,同学们寒假梳理教材上的知识点时,一定要做到自己把书读懂,以提高阅读能力。由于初中生不完全具备自学能力,大家看书时不妨对照平时的课堂笔记、学校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初二、初三两册课本中,各种知识点是融汇在一起的,大家可以理出线索,先看力学章节,然后依次看电学、光学、热学,使自己的复习更加系统。
化学:遵照12字要求
西城教研中心原化学教研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委员会研究员、北京化学学会理事娄志武强调,巩固成绩就是胜利。在寒假里,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期末考试试卷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然后不断熟悉这些知识。这样能防止中考时发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遗憾。而且,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复习起来会更得心应手,效果更好,从中还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起自信心。
接下来才是查漏补缺。查漏补缺也要有针对性,主要看那些当时不会做,出考场后跟同学一对答案或经老师讲解马上就能醒悟的题目。马上能醒悟说明同学们可以掌握这些题目里的知识,具备相应解题能力,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攻克。对于那些特别难的题,老师讲了也不懂,或听讲后会做了,换一种题型又不会做了,建议同学们还是舍弃掉。这种题多做无益,还容易打击学习积极性,使信心受挫。而在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
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抓基础。具体做法是把过去所学知识按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滤液及相关计算等基本概念,进行总结。这些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已讲过,需要同学们自己再提炼一遍。对此,娄志武老师提出了12字要求:“认识清晰、理解深刻、注意运用”。“认识清晰”指对概念的把握要准确。“理解深刻”主要是要培养自己的应用、思考意识,看看原理在实验中、化学问题是如何运用的。“注意运用”指对概念要活学活用。由于零散知识不能形成能力体系,同学们还要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体系化,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复习需要做典型例题。不要为了会做而做,而要通过做题掌握、巩固所学知识。题不求多,但一定要精,具备基础性、综合性、新颖性、挑战性、可行性等特点。具体选择哪些题目,可以请教老师。
有的同学在暑假中,一直在参加各种学习班,一直在努力地学习。这些同学说,我的暑假并不轻松,我还需要调整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与开学以后的安排仍然是不同的。开学后,仍然需要经过一个适应的时期,才能使自己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有的同学在假期中相对比较轻松,每天的睡眠时间比较充足,有很多时间进行休闲,身高体重都有较大的增加。
为了适应逐渐紧张的初三学习,更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二、认真进行分析,确定主攻的方向
根据自己初中二年级的各科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哪些学科自己有兴趣,说明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哪些学科你感到比较吃力,甚至有恐惧的心理,这些科目你在新的学期中将是重点攻克的对象。在学习方法上也要进行回忆和小结,哪些方法对自己是行之有效的,是否可以继续优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以往是否都落实了。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分析,是制定切实有效计划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在关键的一年中主攻的方向。中考是依据总分的高低来录取学校的,各科的平衡发展是致关重要的。
大家都已经读了8年书了,什么是学习呢?我以为对学习要有如下的认识:首先,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它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你通过学习对内容认同了,内心有一定的体验了,才能接受知识。通过做作业等形式,模拟进行实践和应用,使知识在新的情景中再现,得到强化,如此反复,才能内化成为你的知识。不能再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因为那是低效率的。其次,学习是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必由途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形成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不断引导你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再次,学习是一种习惯。
三、树立较高目标,提高自己的信心
每个人行动前,首先要有目标,因为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你可以制定在初三一年中的总目标,你还应该制定一个个短时期的小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你的实际,又要制定得略高一点点。目标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潜能,当你过一个时期,检查自己的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你在喜悦的同时,会充满自信。
准确自我定位培养学习能力
新学期开始了,新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搞好初三的学习,在中考中向家长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新初三学生面前新的任务。为此,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认真地回顾和思索一下自己以往的语文学习情况,对照“二期课改”的新要求,筹划一下新学期的语文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作好吃苦准备自我准确定位
步入初三,同学们知道要努力了,要紧张起来了,但是在哪些地方使劲,又应该有什么细节需要注意,一时间还真摸不着门;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等困难。这都要求新初三的同学树立起一种吃苦意识、学习意识、中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初三阶段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同学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学们面对较以前更复杂的学习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此时,同学们要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地适应学习上新的竞争。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
紧跟着老师走培养学习能力
初三上学期,老师会讲新课,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然后及时复习;到了下学期就会系统复习,在这一环节,迫于时间,有的地方不会讲得非常仔细,同学们在课后还需要自己看书,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扎实地学习,对初三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初三学习尽管非常紧张,但还是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对初三学习很重要,对整个初中环节都有着重要意义。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一定要强,不要搞突击战;听课要讲究效率,在课堂上无论会与否,都要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老师多交流,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不留问题过夜。
在初三阶段,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除了区统考、模拟考、毕业考和升学考外,小考小测月月,这时经常会有失误和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很容易影响情绪以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其实,在大考前出现失误是件好事,自己的问题在考前暴露得越多越好,发现漏洞就补啊。考试之后,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失分了,将这些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查重点、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反复思考、练习。同学们要学会成绩分析,通过反复地成绩分析,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做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致,哪里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一部分考试经常丢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时间要抓紧,心态要平静,这时不必去计较分数和名次。在时间的安排利用上,要特别讲究效率。千万不能为了复习而熬夜,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跳出“题海战”提高应试能力
新学期伊始,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诚然,其中不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但绝大多数所谓的配套试题都只是出题者东拼西凑和剪刀加浆糊的产物,粗制滥造痕迹斑斑,大多是一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有些试题甚至根本背离“二期课改”的要求。如果同学们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试卷牵着鼻子走,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将丧失殆尽。
■重教材抓基础
■重教材抓基础
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就是本末倒置。中考命题基本上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特别是上海教材的编排有“螺旋上升”的优点,也有知识点分散的缺点,所以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的知识的同时,应该把初一、初二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各模块内部的整合,更要去寻求各模块的交叉点,中间地带,有区分度的试题往往就出自这些地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重反思抓粗心
由于试题难度的降低,分数的高低往往决定于细心。数学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会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等。所以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易错、易忘问题随时记录,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加强这方面强化练习。
■重过程抓理解
中考命题中有凸现了“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的趋势,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测与证明、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引导我们切切实实关注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可死记硬背,在学习中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才会真正理解。
■重通法抓变通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却往往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在学习中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难题、怪题。应抓住了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重应用抓热点
近年中考重应用,且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时事、社会事件也进入中考题,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免收借读费等,所以应加强了对身边数学问题的关注,平时不能读死书。应用问题一般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市场中的常识性知识,诸如:税收、利率、成本、打折等的含义,也需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节约型社会的提倡,如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重大工程中的数学问题,如重大经济的变革引发的数学问题等等。这些题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只有熟悉才能适应这类题型。
语文:听写6册词语
北京十一学校高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张洪旗指出,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如何过好寒假十分重要。下学期就要参加中考了,压力大,寒假里需要调整好心态,以正确面对中考。
这个时候不要把精力花在集中攻克难题上。中考时,阅读难题等题目是体现试卷难度和区分度的部分,一般学生很难攻克。对多数学生来说,在寒假专攻难题往往没效果,反而容易因此产生不自信心理,影响今后的学习情绪。
同学们应静下心来梳理三年所学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中考时,汉字书写、拼音、重要作家作品常识等基础知识题目,区分度不大,难度相对较低。很多同学却因为平时不够重视,在这些题上丢了不该丢的分。而且这部分知识面积大,等到中考前复习就会来不及。眼下,利用寒假复习正是一个好机会。
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后面都附有词语表,这是中考命题依据范围之一。这个寒假,同学们不妨化整为零,每天听写、默写几课书的词语,争取在寒假里将六册书的基础知识都过一遍。同时,注意复习基础知识的短句,如语言的连贯与表达、词语的修改等。这部分知识在试卷里是以单独知识题形式出现,在阅读中也有所体现。
如果同学们想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寒假里应该看哪些书呢?张洪旗老师认为,这个时候看“大部头”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她建议大家多看《读者》、《青年文摘》、报纸副刊美文等篇幅较短、文字优美的文章。优秀作文选也可以看,但不能过分依赖。有些学生将各种题材的优秀作文背下来,希望上考场时能照搬,这样做风险很大。正确的做法是将文章吃透,从中学习审材立意的方式、运用语言的技巧。
数学:分析1张试卷
崇文教研中心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陈俊说,在中考数学中,初三内容是一个大头,大概占到50%。他建议,同学们寒假要及时梳理初三上学期的知识。
那么,如何梳理呢?陈俊老师说,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析初三上学期期末统练试卷。这张试卷是对上学期学习情况的总体考查,考完后,学校老师一般都进行了试卷分析和讲解。寒假里,同学们不妨依据这张试卷,分析自己的弱点,找出需要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听一听老师的建议。这样梳理起来,就能有的放矢。
梳理知识点时,同学们要参考手中的考试说明。这本书里有一张双向细目表,上面标出了中考知识点,并分出A、B、C、D等级。其中,C级、D级基本上是必考的,在中考能占90%以上,因此是梳理的重点。
知识点的把握离不开做例题。同学们每做完一题,都要进行反思。如果做对了,就反思解答的突破点在哪里;如果做错了或没做出来,就反思自己哪方面没掌握。
陈俊老师说,中考数学科目里,基础题大约占六成,中档题大约占两成,较难题大约占两成。同学们不妨系统复习方程、圆、函数等,找出知识间的衔接点,以进一步提高能力。梳理初三内容时,联系初一、初二内容,将三年所学知识综合起来,理解并掌握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中考时,这种综合能力将有助于同学们解答难度相对较高的综合题。
英语:每天看2篇短文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高级教师张云霞建议,同学们不妨在记忆单词上多下功夫。每天跟着录音机背背单词、对话,录音机播放上句,自己接下句,增加和巩固自己的词汇量。因为中考拼的就是单词,语法学好了只能拼上及格线,最后还得在词汇量上“见真章儿”。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1600个单词。眼下,初三上学期已结束,初三学生的单词量应该有1200—1300个。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问题关键是如何牢牢记住这些单词。
她建议同学们多看英语小文章。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提高阅读能力,中考阅读分值将近40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头”;二是多了解西方文化,加深英语学习的感悟;三是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单词反复出现,更容易记住,效果比死背单词表好。
那么,同学们如何看小文章呢?张云霞老师说,单词记忆、短文阅读因人而异,同学们可以选择幽默小故事等有趣的文章,自己爱看,能坚持下去,每天至少看1篇。自觉性高的同学每天看2篇,容量在500—600个单词。一天看3—4篇,效果更好。如果文章后面有问答题,还能练练“笔头”。
物理:读懂2本教材
门头沟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王志刚说,许多学校初三物理总复习已经开始。初中物理考试考查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同学们可以利用寒假时间,把初二、初三两本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重要实验等知识梳理一遍。
现在初中物理考试中,文字内容多、信息含量大的题目开始增多,对考生的读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很多孩子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没养成看课本的习惯,只等着老师来讲,忽略了自己阅读、消化课本知识的环节。等到考试时,不少人因为阅读能力欠缺、读不懂考题而失分。
2005年北京中考物理最后一道选择题就是一个例子。不同于简单叙述、一目了然的题目,这道题文字多,给出了很多信息,考生只有先读懂题目叙述的物理情景,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正确作答。事后调查显示,不少考生由于没看懂题目,卡在这道题上。
因此,同学们寒假梳理教材上的知识点时,一定要做到自己把书读懂,以提高阅读能力。由于初中生不完全具备自学能力,大家看书时不妨对照平时的课堂笔记、学校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初二、初三两册课本中,各种知识点是融汇在一起的,大家可以理出线索,先看力学章节,然后依次看电学、光学、热学,使自己的复习更加系统。
化学:遵照12字要求
西城教研中心原化学教研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委员会研究员、北京化学学会理事娄志武强调,巩固成绩就是胜利。在寒假里,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期末考试试卷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然后不断熟悉这些知识。这样能防止中考时发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遗憾。而且,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复习起来会更得心应手,效果更好,从中还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起自信心。
接下来才是查漏补缺。查漏补缺也要有针对性,主要看那些当时不会做,出考场后跟同学一对答案或经老师讲解马上就能醒悟的题目。马上能醒悟说明同学们可以掌握这些题目里的知识,具备相应解题能力,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攻克。对于那些特别难的题,老师讲了也不懂,或听讲后会做了,换一种题型又不会做了,建议同学们还是舍弃掉。这种题多做无益,还容易打击学习积极性,使信心受挫。而在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
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抓基础。具体做法是把过去所学知识按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滤液及相关计算等基本概念,进行总结。这些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已讲过,需要同学们自己再提炼一遍。对此,娄志武老师提出了12字要求:“认识清晰、理解深刻、注意运用”。“认识清晰”指对概念的把握要准确。“理解深刻”主要是要培养自己的应用、思考意识,看看原理在实验中、化学问题是如何运用的。“注意运用”指对概念要活学活用。由于零散知识不能形成能力体系,同学们还要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体系化,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复习需要做典型例题。不要为了会做而做,而要通过做题掌握、巩固所学知识。题不求多,但一定要精,具备基础性、综合性、新颖性、挑战性、可行性等特点。具体选择哪些题目,可以请教老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全部总结在下面了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学习上占第一,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二、没有坚强的毅力。在这里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学生虽然占了第一,但他们并不是毅力最强的,或者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们也许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一般都会超过现有的第一。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可能成为第一,当然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里什么是坚强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几点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记录,持之以恒,每天都不间断地坚持一个学期、一年、三年,那么你的毅力就足以达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这项锻炼中就怕你中间有间断,风雨、心情、疾病、家务等等都不是你中断锻炼的理由。你要记住,学好学业是你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工作的重要性会超过它。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来占第一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聪明多少,脑细胞也不一定比你多。爱迪生不是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所以你第一要过心理关,就是说:要坚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超过现有的第一,包括现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事也做不好,即使偶尔做好了,也不能长久。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一定要天天坚持。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学好面子,见到别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别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那就错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几年考不上大学,是上了几年大学还要下岗。如果将来自已养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第五、记帐。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点几分学了英语,记录好;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学了物理记下来。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的正确题数、错误题数和错误题号(《备忘录》上的页号题号)一一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天学会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帐本上,以备明天、后天再检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帐本上过去了几天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帐本记录的是你学习、锻炼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纸的记录量?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学习上占第一,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二、没有坚强的毅力。在这里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学生虽然占了第一,但他们并不是毅力最强的,或者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们也许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一般都会超过现有的第一。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可能成为第一,当然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里什么是坚强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几点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记录,持之以恒,每天都不间断地坚持一个学期、一年、三年,那么你的毅力就足以达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这项锻炼中就怕你中间有间断,风雨、心情、疾病、家务等等都不是你中断锻炼的理由。你要记住,学好学业是你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工作的重要性会超过它。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来占第一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聪明多少,脑细胞也不一定比你多。爱迪生不是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所以你第一要过心理关,就是说:要坚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超过现有的第一,包括现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事也做不好,即使偶尔做好了,也不能长久。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一定要天天坚持。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学好面子,见到别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别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那就错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几年考不上大学,是上了几年大学还要下岗。如果将来自已养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第五、记帐。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点几分学了英语,记录好;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学了物理记下来。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的正确题数、错误题数和错误题号(《备忘录》上的页号题号)一一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天学会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帐本上,以备明天、后天再检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帐本上过去了几天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帐本记录的是你学习、锻炼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纸的记录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用平常心面对是最好的.同时要有危机感
初三学习,最大特色就系讲课快,因为他要在半个学期讲完课,所以
1.认真听课,不要走神,做好笔记,老师常说这些是中考必考的,虽然不能百分百可信,但宁可信其有
物理笔记很重要,最好做得漂亮些,英语最重要设有错题本,把错了的语法题记下,语文认真做阅读,化学要记牢公式,数学要多做难题,
2.要坚持。初三好烦躁 啊,做的练习多,买的书肯定做不完,但是你还是要做,不然到时吃亏的是你。当我觉得很累时,我会跑步,跑步真的狠好,
3.废话少说,学习时间要控制好,我喜欢晚上学习的,一般到11点左右,这个你自己按自己需要安排,晚上早上都可以,
4.按照老师的方向去复习,
5.跟同学处理好关系,一起讨论难题,这样狠好成效
……
……
数学: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我旁边的同学总是这样,然后他们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总之,学时数学,不要怕难,不要怕累,不要怕问!
物理:总结最重要,包括课堂老师的总结,下课后自我预习复习的总结,错题的总结,最好找一个本,记录体会,平常多翻翻,
对于公式,记忆还需要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注意公式的运用范围。
不要吧物理等同于数学,特别计算题要养成书写格式的良好习惯。
对于大多数题来说,做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我们一眼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甚至热学的沸腾蒸发都会用到图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难一些,不过不要有压力
我认为初中物理关键在入门,触雷会旁通
多多练习实际,多做练习,物理很有意思
你初3的时候就要进入复习了,这是你要做大量的题目,这样会好烦人的。所以,
1.当你做完每张练习的时候,更正完后,你就要准备一本本子,把你做错的题目都抄上去,把解题的过程都写进去,当然,不是长篇大论的都抄,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一些数学题,物理题,化学题,和一些其他的选择题这样的,这样对后期的复习会很有效。。
2.中考中考,目的都是考课本的知识,所以千万不能脱离课本,你要向外扩充知识一定要在掌握好课本的基础上才去做,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还有,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不要到了临考试才去赶着复习,这样只能靠幸运了!!不要今天去玩一玩,明天去上上网,后天去逛逛街,这样肯定没收获的。要保证每天至少有3小时的学习时间!!
3.课堂上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一旦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一点要研究个明白,千万不能放弃每一个细节,要理解好,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4.初3其实有很长的复习时间,所以你不必忧虑时间不够,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要安排好作息时间。。
另外,成绩一般是无关要紧的,还有一年时间啊,勤能补拙,况且你也不拙吧?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你有目标,就要努力爬,不要放弃啊,哪里薄弱就要瞄准它,去征服它,记住,没有打不过的困难!坚持下去哦!
一定要努力,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也要加油哦!!
初三学习,最大特色就系讲课快,因为他要在半个学期讲完课,所以
1.认真听课,不要走神,做好笔记,老师常说这些是中考必考的,虽然不能百分百可信,但宁可信其有
物理笔记很重要,最好做得漂亮些,英语最重要设有错题本,把错了的语法题记下,语文认真做阅读,化学要记牢公式,数学要多做难题,
2.要坚持。初三好烦躁 啊,做的练习多,买的书肯定做不完,但是你还是要做,不然到时吃亏的是你。当我觉得很累时,我会跑步,跑步真的狠好,
3.废话少说,学习时间要控制好,我喜欢晚上学习的,一般到11点左右,这个你自己按自己需要安排,晚上早上都可以,
4.按照老师的方向去复习,
5.跟同学处理好关系,一起讨论难题,这样狠好成效
……
……
数学: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我旁边的同学总是这样,然后他们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总之,学时数学,不要怕难,不要怕累,不要怕问!
物理:总结最重要,包括课堂老师的总结,下课后自我预习复习的总结,错题的总结,最好找一个本,记录体会,平常多翻翻,
对于公式,记忆还需要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注意公式的运用范围。
不要吧物理等同于数学,特别计算题要养成书写格式的良好习惯。
对于大多数题来说,做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我们一眼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甚至热学的沸腾蒸发都会用到图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难一些,不过不要有压力
我认为初中物理关键在入门,触雷会旁通
多多练习实际,多做练习,物理很有意思
你初3的时候就要进入复习了,这是你要做大量的题目,这样会好烦人的。所以,
1.当你做完每张练习的时候,更正完后,你就要准备一本本子,把你做错的题目都抄上去,把解题的过程都写进去,当然,不是长篇大论的都抄,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一些数学题,物理题,化学题,和一些其他的选择题这样的,这样对后期的复习会很有效。。
2.中考中考,目的都是考课本的知识,所以千万不能脱离课本,你要向外扩充知识一定要在掌握好课本的基础上才去做,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还有,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不要到了临考试才去赶着复习,这样只能靠幸运了!!不要今天去玩一玩,明天去上上网,后天去逛逛街,这样肯定没收获的。要保证每天至少有3小时的学习时间!!
3.课堂上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一旦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一点要研究个明白,千万不能放弃每一个细节,要理解好,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4.初3其实有很长的复习时间,所以你不必忧虑时间不够,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要安排好作息时间。。
另外,成绩一般是无关要紧的,还有一年时间啊,勤能补拙,况且你也不拙吧?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你有目标,就要努力爬,不要放弃啊,哪里薄弱就要瞄准它,去征服它,记住,没有打不过的困难!坚持下去哦!
一定要努力,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也要加油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三放轻松就好
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最重要的
初三会比较累
因为会不断地做片子,老师的情绪也会比平时更暴躁一点
总之用快乐的心态对待每一天就好
其实初三的生活很快的
好好珍惜吧
毕业了你会怀念的
我刚刚毕业
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最重要的
初三会比较累
因为会不断地做片子,老师的情绪也会比平时更暴躁一点
总之用快乐的心态对待每一天就好
其实初三的生活很快的
好好珍惜吧
毕业了你会怀念的
我刚刚毕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