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青少年追星现象
一。
最近,张学友来到我的城市开演唱会,场面相当热闹,有人试图逃票想冲进会场被上手铐,有人进场后把自己的票撕了飘在场外。场里场外都异常热闹。抬头向上望,比体育场高的楼房顶楼都站着人,尴尬到密集恐惧症也犯了。
“诶如果是你,你偶像在里面你会怎么做?”
“那还用说,冲进去,冲不进去我就乖乖在门口听一整晚。”
那是陈奕迅来到这里的时候,没买票,跟男朋友骑着小电摩人挤人车挤车地在门口听了一整晚的我,偶尔能在缝里看到大屏幕的eason,就开心得像吃了蜜一样。
偶像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就像生活中的方向标,又或者是像假想的伙伴。
实际上有点距离,但人为地努力想要拉近这个距离。
这个过程,费劲但有趣开心。二。
网上看到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本是由周杰伦陪着,有的人走得快了一点就遇到了陈奕迅,有的人不经意回头就看见了张国荣。
我经常走得快了一点,也时不时会回头。
于是我遇到了陈奕迅和张国荣。一个深深欣赏,一个用力怀念。
很多人喜欢陈奕迅,大多数都是因为他的歌开始的。
可能校园广播刚好响起了一首《十年》;
可能失恋的时候刚好听到《失恋太少》;
也可能在朋友的mp3刚好听到《最佳损友》……
我有点不一样,在一天沉闷的下午,翻着姐姐的卡带,随意拿了一柄卡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到了第一首陈奕迅的歌是《人来人往》,“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深深地被那绝妙的嗓音和动情的演绎所打动。
那时我初一,思想觉悟还很低,但还是深深被打动,马上被圈粉。
看了他的演唱会视频后,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去看他的演唱会,去看一看真实存在的他。“总能找到一首陈奕迅的歌让你觉得唱的是你自己。”
高一那年,刚分完文理科,成绩不算优秀总觉得自己选错了文科,郁郁寡欢了很久,那一阵子都在听《一切还好》,“心要静 才好”听到这里总会释怀很多。就像陈奕迅在我耳边跟我说:诶你心要静下来才好啊。
可是那次我姐刚毕业,拿到了第一份工资就带着我去深圳看陈奕迅DUO演唱会,演唱会的前一个晚上整个人都飘飘欲仙,感觉好不现实,不好的心情早就抛出云霄之外。
到了现场,听到“hello,大家好,我是陈奕迅”的时候,音乐响起来,我激动地哭了出来,全程用力嘶哑地一起唱着每一首歌的每一句歌词,到了结束时间大声用力地喊“encore!”。
那次演唱会后,我更喜欢所长(陈奕迅的别称)了,当然之后我就再没纠结文科,一心向学,就像他唱每一首歌都如此认真虔诚一样。
的确,就算是唱了一百遍的歌,对于陈奕迅,每一首歌就像第一次唱那样或动情或激昂,让人无法抵抗地投降。
黄伟文说:“陈奕迅是香港乐坛从未让我失望的人。为他写词填曲其实是幸福的吧,因为他与邓丽君一样,有本事把一首原本60分的歌,唱到90分。”
我这种追星的程度还不算很高,但足以让我进步,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拉着我往前走。
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有一首陈奕迅的歌唱出我自己。
觉得自己不珍惜身边人事物的时候,听《沙龙》“捉紧生命浓度,坦白流露 感情和态度”。
觉得自己在下降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你给我听好》“你给我听好,想哭就要笑”。
想起多年以前很少联系的好友,听《最佳损友》“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总好于那日我没有遇过某某”。
三。
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每天会刷着各自的爱豆,出专辑、演唱会、新电影等动态,都是很开心很积极的,上次看到新闻说王俊凯高考时有粉丝扰乱考场秩序,我想这种不理性的行为还是少有的。
我问很多朋友,追星吗和为什么追。
朋友A说追啊,因为他很帅,可是发现原来他很不容易,对粉丝的无限宠和绅士行为真的让人很暖。
朋友B说追因为他们才华横溢、颜值爆表,还是理想男友特征哈哈。
朋友C说因为会以爱豆作为榜样,追了之后会更积极,希望自己学习爱豆的优点。
追星很普遍,但又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的,大家都在努力而不盲目地追星。
总结追星的理由起来,大致是颜值爆表、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学习榜样、积极向上。可是又有人说,“为什么要追星?不是很浪费时间吗”
我有个朋友,她很喜欢韩星,高中大学都是一直追韩星追韩剧,以至于有段时间她太疯狂了,一到放学就回宿舍看MV看剧,饭点也不规律,我就觉得自己要稍微提醒提醒她了。可是听到她说了一句话,我就放心了。
“没事,我知道自己追的是人,不是神。”
对啊,我们所追的明星、爱豆都只是人,他们跟我们一样,有爸妈、有朋友,偶尔会睡懒觉、、喜欢吃东西,偶尔会犯点小错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部分时间他们凌晨就起床为各种通告做准备,为了保持身材控制每餐的热量、为了见爸妈一面一忙完又坐车回家就为了陪陪他们。
之所以能成为了那么多人的爱豆,他必然有过人之处。
“就凭他唱歌好、跳舞棒、人品好,他就值得我去喜欢、去追星。”
后来她报了韩语班,学会了韩语,通过韩语等级考试,在补习社做韩语兼职老师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兼职,还去了爱豆们生活的地方-韩国。
追星,在她努力拉近与爱豆距离的同时让她掌握了一门外语。
“我就想着,我要会说韩语才行,然后我就去学了,并且很热爱。”
四。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追星就一定是坏事,理性地追星,正作用好到飞起。
学会一门新外语、去了外国、热爱打篮球、热爱跳舞、还有简单地热爱笑。
爱豆,是一种榜样、一种方向的存在,还显现了代币制法的作用,利用拉近与爱豆的距离作为奖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适应性行为,消除错误的行为规范。
最后。希望各位能与自己的爱豆一起努力,他红得风生水起,你活得多姿多彩。
“一班人同谐到老不靠运气”。
晚安。 分享有趣的故事,遇见有趣的你们 微信公众号【No Asking】ID:byw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