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有什么症状,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厌食症概述】 厌食症(Nervosa)就是由于怕胖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约95%为女性,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主要包括:小儿厌食症、青春期厌食症以及神经性厌食症。厌食症患者多有治疗上的困难,所以约有10%-20%的人早亡。原因多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和精神抑郁而引发的自杀行为。 【厌食症病因】 高蛋白高糖的浓缩饮食使食欲下降;饭前吃糖果等零食以及进餐不定时,生活不规律也影响食欲;此外,气候过热,湿度过高都可以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小儿的情绪变化等都是引起厌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方法,更易引起神经性厌食。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食物不知饥饱。有些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越了小儿肠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以及乱投杂食,或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习惯,都可导致厌食症。 1、常与社会因素有关,多有过度追求身体苗条的心理。由于担心发胖,认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对身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期望,使她们非常注意饮食和体重,唯恐进食就会发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进后再设法吐出来。多见于那些谨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强的成功女性。 2、此类患者多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绪不稳定、无端的挑剔和喜好。 3、与家庭环境有关,如: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过分追求完美;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从小受到虐待、单亲家庭等。这样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 4、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质类固醇激素升高等。 【厌食症临床症状】 发病一般多隐袭,逐渐厌食而体重减轻,丧失原体重的1/4-1/2或更多,同时还会出现闭经。呈不同程度的消瘦,严重者皮包骨。但体力仍充沛,闭经而阴毛不脱,是本症的特点,可用以与全垂体功能减退症(Simmond病)相区别,但到后来可有乏力、易倦和忧郁感。患者开始不一定有厌食,而只是制造种种理由拒食。 有些患者虽觉食欲好,但吃了几口就觉得胃部饱胀不适而中止进食,或者见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强迫进食,常诱发恶心呕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计以诱导一吐为快。除厌食外,患者还可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如癔症球,上腹饱胀不适,不能解释的疲劳,对性欲不感兴趣和失眠等。 1、患者过多注意饮食和担心发胖的心理,而主动拒食或过分节食,造成消瘦、营养不良,出现皮肤干燥、水肿,甚至骨瘦如柴,即使这样,还认为这就是“骨感美”,只有这样的担心和控制才会有如此的效果。 2、患者多有饥饿的感觉,但却强迫自己不进食。他们善于研究食物的营养、热量;隐藏或故意浪费食物。大约50%的厌食症者伴贪食症,暴食后又自己诱吐、服减肥药、泻药等,或者大运动量活动,唯恐自己体重增加,从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等)和酸硷平衡失调(代谢性硷中毒)。 3、女性多月经减少或停止,男女都有性欲缺乏; 4、心脏功能下降,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心率失常,导致猝死;心血流量降低,脑血管供血不足,易造成晕厥。 5、体重明显下降,出现水肿;体内激素水平异常,造成毛发细疏或体毛过多等。 6、患者常伴有性格改变,如抑郁、焦虑、喜怒无常、强迫或反复做某件事;常说谎、隐瞒其进食习惯等。 厌食症患者最主要症状是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没有胃口开怀吃东西。患者的想法和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即使已经很瘦了,还老是觉得自己很胖。根据美国精神协会的标准诊断,厌食症患者的体重往往低于标准BMI15%。 【厌食症的恶劣影响】 患者由于长期过度节食,造成营养不良,因而影响生理变化,包括月经失调,甚或是停经等。一般常见的征状包括:皮肤变得粗糙干裂、柔毛出现、体温下降、心跳缓慢、身体衰弱、脱水、脸色苍白、精神无法集中,甚至感到焦虑或者忧郁,心脏功能变差,甚至还会晕倒。同时,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脂肪,容易发冷、畏寒。病情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厌食症的诊治必须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严重的话,甚至必须入院接受心理医生、专科医生及营养师的观察及诊治,再配合行为治疗,使到病人的体重渐渐回升。若是病情还不太严重,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也有可能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患者如果仍处于发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损坏,可能在病情好转之后,功能还无法恢复正常,会影响到生理发育和成长。 患者是否能康复,也必须视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疗程则因人而异,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尽早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很严重才上门找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厌食症,而家人由于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病情已不轻。 厌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十多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厌食症 及贪食症征状或倾向的人约占一成,而较严重的厌食症及贪食症的诊断人士约有3%。其他年龄层或因职业需要而要维持体重的人也有可能产生 。 2134
展开全部
神经性厌食症 (l)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岁以后发病罕见 (2)约1/3患者起病前有轻度肥胖 (3)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 (4)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 (6)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7)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认为并不瘦 (8)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闭经男性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 (9)有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障碍如黄体生成素周期变化缺如氟美松抑制实验呈脱抑制可的松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10)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祥浮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紊乱 (11)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 (12)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低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 诊的原因常为闭经等继发症状 (13)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 小儿厌食症 厌食是儿科经常遇到的主诉要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临床上常有家长自诉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厌食症”呢?其实并不是凭“食欲不振”就诊断为“厌食症”;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宝宝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例如:长期泄泻慢性肝炎肺结核)如果是因为上述原因此时的厌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应该会改善;真正的厌食是指小朋友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通过对厌食症家族史的调查发现,在神经性厌食症家族中本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约50%-80%。
心理因素
人格特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见完美主义、自我怀疑、伤害回避的人格特质。这样的特质与发育阶段、生活事件、环境相互作用,成为厌食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个体心理因素:对青春期发育的困惑和不接纳。青春期是生理及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包括性生理和心理。对自我身份包括性身份的认同是青少年最大的挑战和发展任务,控制自己身体的需求和“野心”大增。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性,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型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型保持或者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理想的体型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左右的,传媒与时尚界对现代人的影响毋庸置疑。尤其在某些职业如舞蹈演员、时装模特等职业的患病率为普通人群的3-4倍。
遗传因素:通过对厌食症家族史的调查发现,在神经性厌食症家族中本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约50%-80%。
心理因素
人格特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见完美主义、自我怀疑、伤害回避的人格特质。这样的特质与发育阶段、生活事件、环境相互作用,成为厌食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个体心理因素:对青春期发育的困惑和不接纳。青春期是生理及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包括性生理和心理。对自我身份包括性身份的认同是青少年最大的挑战和发展任务,控制自己身体的需求和“野心”大增。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性,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型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型保持或者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理想的体型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左右的,传媒与时尚界对现代人的影响毋庸置疑。尤其在某些职业如舞蹈演员、时装模特等职业的患病率为普通人群的3-4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