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具有的特征包括?
1、职业性。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职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2、实践性。职业行为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职业道德的水准。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3、继承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会被作为经验和传统继承下来。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资料拓展: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
1、 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 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 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有责任心是必要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道德)
包括有限性、历史继承性、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性、纪律性等。
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性。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扩展资料:
1、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2、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涌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不同的职业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包括了职业主体与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团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职业道德
2、主体性。道德的主体性也就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中对待面临的道德客体——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自主自觉性。尽管就每一个个体来说,道德规范是一种既定、现成的力量,但归根结底,道德是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的社会需要的产物,而非外在于人的异己力量。因此,就每一个时代的人类个体来说,道德规范一方面使人的生命活动受到全人类经验和当时社会需要的调节,同时人又有能力并且有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变革和更新道德观念。比如封建社会“二十四孝”里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就是过时的,没落的道德规范,必然被抛弃。总之,人不是机械地奉行道德规范的被动客体,而是作为道德的创造者和体现者的积极的主体。
3、利害性。道德的利害性是指道德对人对己产生厉害影响。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有许多,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道德行为还是非道德行为呢?将道德现象加以分析归纳,主要有三种:一、克己让人,或叫损己利人,包括舍己救人等,这是一种高尚的、积极向上的道德;二、利己利人,也即互利互惠,平等互助,这是一种广泛性的道德;三、损人利己,也即害人利己,这是不道德的,是落后的道德,是腐朽没落人生的道德表现。由此,可以发现,判定“道德的”和“不道德的”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于行为对人对己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来说对他人有利的就被认定是道德的,对他人有害的就被认定是不道德的。是不是只要对人对己产生利害影响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了呢? 否。这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并非出于自主自愿的行为。这类行为虽然对人对己产生了利害影响,但仍然是无所谓道德的与不道德的,人们也并不或无法对这种行为作道德评判,例如行人交通违章,被罚拿小黄旗维护交通秩序。另一类情况是并非出于自己觉悟和意识到行为对人对己的利害影响而作出的行为。例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用玩具砸身边的人。由此可见,自主(可涵盖 “自愿”)和自觉(可含“觉悟”和“意识到”)也是道德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道德行为区别于非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是且仅仅是行为的自主自觉性和对人对己的利害性。
拓展资料:
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一)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呢?
1、为人民服务既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理应成为享有财富的主人,也应接受优质服务。社会各行各业所生产的财富就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的本质。
在我国,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个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出发点。与此同时,每个从业人员都在相互服务的情况下生活着,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在为他人服务。
3、为人民服务贯穿于职业道德的各条基本规范中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这其中无不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是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于职业生活。
(二)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是一种先公后私、公私兼顾的思想,是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坚持这样的原则,最重要的是摆正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要把集体主义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2、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使之共同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 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提高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这会主义义利观。”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 大限度地调动个方面的积极性。在现阶段,坚持集体主义必须旗帜鲜明的一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反对以全谋私、假冒伪劣,反对腐朽的生活方式;坚持集体主义,还必须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2、实践性。职业行为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职业道德的水准。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3、继承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会被作为经验和传统继承下来。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4、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2013-10-29
(1)多样性和具体性。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活动方式和特点,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职业道德必须鲜明地表达本职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这就形成了各种职业特定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以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从而形成了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具体性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业务内容、具体利益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例如,教师道德主要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商业道德则是服务周到、买卖公平。同时应当指出,一种职业道德只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只是约束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员,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一般没有约束力,正如救死扶伤是对医生道德的要求,而不能要求一位工人治病救人。
(2)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一定的职业兴趣、爱好、情操和作风,形成了一定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心理。这些都会作为传统,在本职业中世代相传,从而使得从事同一职业道德的内容都会不断丰富和深化,但它的总方向和一些基本内容是不会变的,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职业道德就具有了连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例如,从古稀腊名医希伯克拉底到我国唐代名医孙思藐,再到现代世界医生联合会制定的《日内瓦誓约》,都主张医德是对病人一视同仁、救死扶伤等。虽然各时代医德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基本内容是继承发展的,有连续性,也是相对稳定的。
(3)适应性和实用性。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因职业而异的。各行各业都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具体的职业条件,以及从事职业人员的能力,采取简单易行、容易接受的生动而明确的形式,制定一些条款、规章,把职业道德具体化和通俗化,从而使人们易于把握,便于践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适应职业活动来表达的,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其适应性和实用性。
会计职业的特点是由它的职能决定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因而,其职业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协调组织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会计活动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因而会计要对组织的资产安全及有效运作负责,要对组织的管理者负责。事实上,组织的每项经济活动都涉及到管理者与当事者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会计始终处于一个中介地位,要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在双方发生分歧时,会计通常要做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等是与非的判断,并协调达成共识。
(2)协调组织与外部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对公司与管理者来说,财务报表是管理者的成绩单,许多公司付给管理者的红利直接以公司财务报表的结果为依据。而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反映的综合结果来评价管理者在创造利润方面的业绩,同时以此预计公司将来的获利能力;债权人也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知道组织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债权是否安全等。这些判断的依据都来自会计的财务报表。
但对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数字,组织内部与外部当事人是处在不同地位的,会计则处在这两极的中介地位,要协调好外部与内部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组织的管理者希望隐瞒一些事实真相,而外部当事人则希望了解的越多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会计通常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并准确地反映重要事实。
(3)协调会计职业技术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会计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并有许多的职业技术规范。但它也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职业,其每项业务都涉及有关的当事人,实际上会计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因而就会经常出现"两难"的问题。有些虽然符合当事人愿望的但可能不符合技术要求;反之,若要坚持强调技术要求,则又违反当事人的意志。当技术性问题与社会性问题发生冲突时,会计应以职业道德的标准进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