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而言,集体责任感教育应该包括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社会学家们认为,当一个人富有责任心时,他(她)的自我便真正开始形成。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疼爱,使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要求过高过多,对自己的要求却低而少。显然,他们缺失的是责任感。人人有足够的责任感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不利影响,更谈不上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和谐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刻不容缓。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需要知行合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发挥榜样的作用,唤醒责任意识
1.书香熏陶,仁人志士成榜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可以在班内创建图书角,图书角中放名人传记,使学生接受名人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历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通过书香熏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2.身正为范,言传身教重细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首先要按时上课;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自己要按时检查、批改、下发作业;要求学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那么老师在室内外就拣起地上的每片纸屑,并做好办公室卫生。这样,老师就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负责任,一个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增强。
二、人人参与,提高责任认知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做事过程中才能体谅他人做事的不易,才能有责任意识,产生责任感。我很欣赏魏书生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治班理念,在班级中实行岗位责任制,值日班长轮流制,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每件事情都有人做,学生在完成各项事务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
三、从日常小事入手,抓教育契机
“教育无小事”。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处着手,要求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比如说从擦黑板、扫地等这样的班级小事抓起。找准契机,把握教育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要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个人负责任、对同位负责任、对班级负责任。
四、在学会承担责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中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提高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适度的惩戒,可能使他刻骨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五、利用班会课及课堂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班会是班级建设的一块主阵地,通过班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所任教课程的教育作用,用心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情感教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从而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如我班物理老师在讲到万有引力定律时,讲到了“嫦娥飞天”,谈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以后发展的方向,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的百般呵护似乎已经是熟视无睹,不体谅父母的辛苦,缺乏家庭责任感。为此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看看父母的脸和手,然后围绕着《望着父母的脸》写一篇感受,通过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提高了家庭责任感。
七、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争取家长的配合。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疼爱有余,磨练不足,这样导致孩子好逸恶劳,做事缺乏毅力,没有责任感。为此,我经常和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做以下事情。首先,请家长自己做好表率,对事情负起应有的责任;其次,每逢放假休息,农村孩子都要到农田帮家长干活,城镇孩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由家长书面说明完成任务情况,让孩子们在“干”中体验生活,负起应有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一个人,学生时代学的一些知识以后可能遗忘,但责任感会陪伴他的终生。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它既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锻炼,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需要知行合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发挥榜样的作用,唤醒责任意识
1.书香熏陶,仁人志士成榜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可以在班内创建图书角,图书角中放名人传记,使学生接受名人的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历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通过书香熏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2.身正为范,言传身教重细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首先要按时上课;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自己要按时检查、批改、下发作业;要求学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那么老师在室内外就拣起地上的每片纸屑,并做好办公室卫生。这样,老师就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负责任,一个有工作责任感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增强。
二、人人参与,提高责任认知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做事过程中才能体谅他人做事的不易,才能有责任意识,产生责任感。我很欣赏魏书生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治班理念,在班级中实行岗位责任制,值日班长轮流制,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每件事情都有人做,学生在完成各项事务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
三、从日常小事入手,抓教育契机
“教育无小事”。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处着手,要求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比如说从擦黑板、扫地等这样的班级小事抓起。找准契机,把握教育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要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个人负责任、对同位负责任、对班级负责任。
四、在学会承担责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中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提高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适度的惩戒,可能使他刻骨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五、利用班会课及课堂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班会是班级建设的一块主阵地,通过班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所任教课程的教育作用,用心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情感教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从而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如我班物理老师在讲到万有引力定律时,讲到了“嫦娥飞天”,谈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以后发展的方向,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的百般呵护似乎已经是熟视无睹,不体谅父母的辛苦,缺乏家庭责任感。为此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看看父母的脸和手,然后围绕着《望着父母的脸》写一篇感受,通过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提高了家庭责任感。
七、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争取家长的配合。现在的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疼爱有余,磨练不足,这样导致孩子好逸恶劳,做事缺乏毅力,没有责任感。为此,我经常和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做以下事情。首先,请家长自己做好表率,对事情负起应有的责任;其次,每逢放假休息,农村孩子都要到农田帮家长干活,城镇孩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由家长书面说明完成任务情况,让孩子们在“干”中体验生活,负起应有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一个人,学生时代学的一些知识以后可能遗忘,但责任感会陪伴他的终生。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它既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锻炼,更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