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语文教育观

急求一份于漪老师的关于语文教育观的论文,5000字左右的!有的帮个忙发到wei735028323@163.com,谢谢了!... 急求一份于漪老师的关于语文教育观的论文,5000字左右的!有的帮个忙发到wei735028323@163.com,谢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爱莉丶112
2014-06-21 · TA获得超过25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8.1万
展开全部
浅谈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界一位资深教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著述了许多教育界颇有影响的著作。于漪老师的教学有她自身的一套理论方法,尤其是于漪老师的情感教育方法对语文教育有深远影响。她关于语文教育的著述,多达一百多万字。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内容,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于漪的语文教育论著,我们会发现其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教文育人”。教育的职责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育人,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肩负着这样的职责,但是于老师的教文育人却独树一帜。于老师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于老师多次讲到:要善于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既废除离开字词句篇的架空分析,又力戒置思想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的词句诠释,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有效的提高。在这方面,于老师有很多具体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她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他们的情操,常常采用“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方式;采用“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联系扩展,增添情感浓度,形成余音缭绕的气氛”等做法。这些都是教文和育人相统一的好方法。 她的这种教文育人的思想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这是正确认识教育本质和教育使命的必然结果。她曾这样说:“国家把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学生交给我们教师培养,这意味着对教师极大的信任,我们如果不尽心尽力,岂不是浪费学生的青春,对国家、对人民的大不敬?为此,我经常警戒自己、鞭策自己兢兢业业,考虑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大目标。”第二、这是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结果。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作为对文革期间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一种否定,语文教育界出现了一种纯工具论的倾向,于漪老师对此不以为然,她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要表情达意,那么用它组成的作品都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语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语文本身所固有的德育、智育两种作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进一步提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认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第三、这是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得出的必然的结论。于老师认为,传统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方面,例如:传统语文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重视学养等。于老师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这些精华的认识,自然会影响到她的“教文育人”观。 教文育人是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她多年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得到的宝贵经验,也是她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 而全面、有序、科学地培养语文能力又是于老师特别强调的一个语文教育思想。她指出,有一点必须十分明确:语文教师教学生学语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须牢牢抓住不放。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哪些方面的语文能力,这是于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在关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她在这方面的主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全面训练,循序渐进,突出“内核”,语、思结合。 她把语文能力的培养分成了三个层次:一是学习和应用能力,这是语文能力培养的基础;二是具体的语言能力,会读会写会听会交际,这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三是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思考和感受力等,这是语文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部分,是语文能力的“内核”。大而言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是内核。正是基于于老师对语文能力本质的深刻认识,所以于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这是反映我们学科特点的,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但是我们对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中学语文就是中学语文,不是以学科为本,不是以某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学生今后不管从事怎么样的工作,都要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真本领,即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的能力。这样定位,就要淡化原来的很多知识体系,要“择其要而学习”。所以正确的、科学的、有序的培养语文能力才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全面训练。于老师认为,训练能力要树立全面培养的观念,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就语言训练而言,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不能重读写,轻听说。不能只注重学习的近期效果,轻视适应社会的长远需要。 循序渐进。于老师很重视能力训练的序列,主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来安排科学的序列。例如,她说:“不探讨科学的序列,教学中有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很难解决。比如重复劳动的问题,对某一语文知识小学教,初中教,高中还教。……”突出“内核”。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虽然以全面为好,但是语文训练又不能过于繁杂琐碎,得有个重点。哪些应该是语文能力的“内核”呢?大而言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是内核。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于老师关于语文教学要突出内核和她的全面培养语文能力的观点并不矛盾。全面培养是为了防止“以偏概全”,突出内核是为了防止“喧宾夺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语、思结合。于老师最反对进行单纯的语言技术训练,她既主张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不可分割,又主张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主张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语言训练的全过程。 注重学习兴趣,突出情感教育是于漪的又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她满怀激情的一句话就是“丹心一片是关键”。她说老师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老师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背学生上医院;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课……而支撑她的始终是充满胸膛的师爱。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孩子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激发兴趣也是于老师教学的艺术特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于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于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有四点经验:一是课要有新鲜感;二是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学生的智力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老师的这些经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得来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寻找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标地指挥下,倡导情感教育。情感熏陶是教学环节中较难的一部分,教师要做到“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比较难的,最重要地是一定要有真情感。如果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地情感,反而会令人生厌。那么怎样才能凭借语文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呢?于老师提出了许多情感熏陶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第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披文入情”,即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做到“文脉、情脉双理清”。第二、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地情和意。第 三、教学时,教师要带着感情教,要选准动情点,满怀感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朗诵,以情激情。 “立体化,多功能”的课堂教学效率观是于漪的最后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思想。“有效教学”现在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关注,“有效”不仅指“效率”还指“效果”,只有保证“效率”和“效果”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于漪看来,语文学科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如果教师眼睛只盯着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其次要开发与利用语文课外的学习资源,分清别类,择优而用,讲求实际效果。于老师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总的要求,就是课要上的“立体化,发挥多功能的作用”。在谈到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忽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只看一堂课学生学到了几条知识,或掌握了几种技能,用单一的、而且是单纯量化的观点看语文教学的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把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的综合效益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这才是抓住了根本。于漪老师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课前精心设计,选择好思想、知识、能力、智力的最佳结合点。所选的知识点或训练点应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方面闪光的,或辐射,或折射,使课堂教学充满明亮。 第二、课堂教学要有鲜明的节奏。为使课堂教学有鲜明的节奏,于老师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剪裁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过程要疏密相间,有起有伏,形成循序渐进的坡度;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运用,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第三、适当充实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的容量怎样才能得到适当的充实呢?于老师总结出了两条措施:一是从广度上开拓,扩大知识的覆盖面;一是从深度上探讨,加强学生理解力。
汉开
2024-12-11 广告
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由原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博士创办,是广东省第一所用“数理”命名的优质、高增值、高进步率的高中,立志建设成民办高中里的“深中”。这里是学术与创新共融的教育殿堂,我们拥有前沿的数理教育理念,卓越的教育管理团队,师资汇聚了众多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