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春秋时期的各大战役

附上主将的简介... 附上主将的简介 展开
 我来答
狤姐
2014-08-15 · 超过6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主要相关人物:晋文公、尹子玉 春秋时期,晋、楚作为两个强大的诸侯国,为成为中原霸主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导火索是曾在“泓水之战”中战败而归附楚国的宋国,公元前634年,因为宋国看晋国崛起便转而依附晋的保护,从而导致楚起兵攻宋,晋便借次机会与楚决战……公元前633年冬,楚率领郑、陈等多国联军围困宋都商丘,宋赶忙向晋求救,晋文公遂于公元前632年1月亲统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曹(楚的保护国),以迫使楚北上,但楚不为所动……晋文公见此情况,一面用占领的卫、曹领土分给宋一部分以坚定宋抗楚的决心,一面又利用外交手段挑拨齐、秦与楚的关系。逐渐掌握的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被动的楚军在其统帅子玉的骄傲自负下,还是要与晋决战,气势汹汹杀奔曹境内的晋军,晋文公为避开楚军的锋芒,以还早年欠楚国人情为借口,退避三舍,以逸待劳。子玉见势一直追到城濮,晋军在此与齐、秦、宋诸国军队会合,决战一触即发……公元前632年4月4日,一场晋、楚间的战车大会战开始了,晋先是击溃了战了最差的陈、蔡军,接着又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子玉果然盲目出击,左、右军均被围歼,不得已,子玉只好引中军撤退……不久,子玉自杀……城濮之战便以晋军的获胜落下了帷幕,经此一战,也使晋文公登上了中原霸主之位 纵观对方 专攻其弱 ———郑伯繻葛败王师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都洛阳,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周平王即位时得到郑国的全力支持,所以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相继作了周王室的公卿重臣。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即位。周桓王觉得郑庄公的权力太大,就解除了他的职务,委政于虢公林父,这就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一气之下数年不向周王室朝贡。郑庄公的行为激怒了周桓王,他决定亲自率军讨伐郑庄公。于是,周王室和郑国之间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繻葛之战。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亲自率军伐郑。他命虢公林父统领蔡、卫两国人马为右军;周公黑肩统领陈国的部队为左军;周桓王亲自率领中军。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郑国。 郑庄公闻讯,立即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夫子元胸有成竹地说:“周王的三军,是以中军在前、左右军在后排列的,这种品字形阵法,是一种祖宗传下来的老阵法。我们这次作战,要反其道而行之,要以中军在后、左右军在前,三军呈倒品字形排列。以这种阵法夹击王师,定能取胜!”郑庄公和众大臣不解其意,面面相觑,谁也没搭话。子元见状,连忙进一步解释说:“这次作战,必须先从敌人的弱处下手。陈侯杀兄夺位,国人不服,政局不稳,士无斗志。这次又是被迫出兵,士气必然更加低落。只要我军右翼勇猛冲杀,陈兵一定很快溃散。王师左翼败退必然会影响中军士气。中军一乱,其右翼蔡、卫的军队就很难继续支持,只能一跑了事。王师两翼既退,我则集中兵力攻其中军,岂有不胜之理?”众人听罢,交口称赞。 郑庄公欣然采纳了子元的建议,派曼伯率军为右翼,祭仲率军为左翼,自己亲自统领中军。 军队刚刚准备就绪,王师已经入境。郑庄公遂令三军出师迎战。两军相向而进,很快便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相遇。刚刚布阵完毕,周桓王正要下达冲阵号令时,但见郑军中军阵内两杆大旗不停地摆动,郑军两翼方阵也随之擂鼓呐喊冲将上来。曼伯率领的右翼方阵,战车在前,步卒在后,鼓声震天,吼声如雷,潮水般地朝着陈军冲去。陈军本无斗志,一见郑军如此凶猛,立即四散奔逃。左军阵脚一乱,王师右军中的蔡、卫两国军队也纷纷向后退却。这样,王师三军只剩下周桓王亲自指挥的中军还在支撑。郑庄公集中全力向王师猛冲。王师中军在郑军三路大军夹击下,很快也乱了阵脚。郑将祝聃冲入敌阵,见周桓王正站立在车上督战,便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周桓王肩膀。周桓王在周军将士的保护下,且战且退,方才逃出重围。 《删定武库益智录难易篇》指出:“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这就是说,在两军对阵时,要了解对方的虚实强弱等诸方面情况,避其强,攻其弱,避其众,攻其寡,先从薄弱的一环下手,打开缺口,易于取胜。 繻葛之战,虽然处于马拉战车与步兵协同作战的时代,可是一些将领却已经懂得从弱处突破,由弱及强,个个击败的战法了。 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曹刿论长勺之战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庄公十年》。 公元前686年至685年间,齐国统治集团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鲁国支持的公子纠被公子小白击败。公子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于公元前684年派兵攻打鲁国,于是发生了有名的长勺之战。当时齐强鲁弱,但由于鲁国采纳了曹刿的战略战术,竟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那么,曹刿究竟是采纳了什么样的战术取胜的呢? 在齐鲁之战发生之前,曹刿这个爱国的平民百姓就十分关心这次战争。他主动去拜见鲁庄公,并询问国君凭什么打这一仗。鲁庄公一一说明了自己治国为民的态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是说衣食一类用以安身之物,不敢自己独自享用,一定分给百姓共享。又说用来祭祀神灵的牛羊之类牲畜、玉帛等,都如实相告,决不欺骗诸神。言外之意,就是说这种虔诚的态度是会感动上苍的,一定会得到神灵的保佑。鲁庄公还进一步说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秉公而断。曹刿认为这是国君尽心处理政事的良好表现,可以凭此打好这一仗。 战斗中,曹刿和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摆开阵势。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阻止说:“不可!”等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鲁庄公亲自击鼓助威。鲁国将士为了保家卫国,一个个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一鼓作气,打得齐军狼狈败退。鲁庄公想立即追赶,曹刿又阻止说:“不可!”他从战车上下来,看了看齐军战车逃跑时留在地上的车轮印迹,然后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向远瞭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这才说:“可以追击了!”鲁庄公亲统大军火速追击,结果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部崩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所以取胜的原因,曹刿说:“打仗是需要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敌人击鼓三次,士兵勇气已尽。我们第一次击鼓,士兵勇气正盛,所以一举全胜,这就是一鼓作气的原因。” 接着,鲁庄公又问道,齐军败退时,为什么不立即追杀呢?曹刿答道:“大国用兵的情况一时是难以预测的,应该提防有伏兵截击。我下车见齐军兵车逃跑时轮迹已乱,上车后望见他们的大旗已倒,就断定敌人是惊慌逃窜,绝无伏兵,所以才下令追赶他们。” 以酒为谋 引蛇出洞 ———斗越椒智败郑军 春秋中期,楚穆王趁晋国国君初立,国内纷争不已,无力他顾之机,派大将斗越椒率兵伐郑,以争夺霸主地位。郑穆公听说楚军大兵压境,一面派人向晋国告急,一面派大夫公子坚、公子庞、乐耳三人率军到边境抵御,并嘱咐他们凭险固守,不要主动出战。 楚军连曰挑战,郑军只是不理。 楚军副将苏贾对斗越椒说:“自城濮之战以来,楚兵久不伐郑。郑国依仗有晋国支援,和我军相持。我们应当乘晋国援军尚未到来之前,诱郑兵出战而将其击败,可以雪往曰之耻。否则,拖延下去对我们是不利的。” 斗越椒说:“用什么计策诱敌呢?” 苏贾就向他献出了一条诱敌之策。 斗越椒觉得这个计策很好,就传令军中:“粮食快吃没了,诸军可以到附近村落中掠取,以供食用。”他自己则坐在中军大帐中饮酒作乐,每天都到半夜才结束。 公子坚等见楚军不来挑战,心中疑虑,便派人打探。坛子回来报告说,楚军四处掠夺粮食财物,斗元帅天天在营中鼓乐饮酒,酒后就谩骂,说郑国人无用,根本不敢打仗。公子坚听到这个消息大喜,对公子庞和乐耳说:“楚兵四处掠夺,其营必然空虚;楚将终曰酗酒,心中必然懈怠。如果今夜前去劫营,一定能获全胜。” 公子庞和乐耳皆以为然。 于是,当夜郑军饱食一顿,前去劫营。 将到楚营时,远远望见灯烛辉煌,笙歌嘹亮。三人大喜,指挥军队向前冲击,楚军全不抵挡。公子坚当先冲入寨中,乐人四散奔走,只有斗越椒呆坐不动。上前一看,却是个草人。公子坚方知中计,急待回军,为时已晚。斗越椒和苏贾前后夹击,郑军哪里低档得住?三员郑将都当了俘虏。 郑穆公无奈,只好投降了楚国。 春秋时期的大战役不算多,大战役大部分都是战国时期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