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是什么时候推行的?谁想出的?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也成为协会研究的目标之一。但协会成立后,人们对于新文字的热情远远高于汉字简化。(主要指的是创立一种拼音化新文字以取代汉字,)协会成立不到半年,就收到全国各地近百种新文字方案。同时,全国各地新文字研究组织也纷纷成立。据统计,仅1950年一年全国就有60个县进行了新文字的推广活动,14000多人参加学习,6所大学和3所中学把新文字列为正式课程。但当时对于这个问题中央还没来得及考虑。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便大众应用。”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直到此时,简体字的研究和选定工作才真正开始。
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
1952年3月25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成立,开始着手拟定《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专家们采用普遍通行的简体字为主,辅以草书楷化的方法,选定了在群众中比较流行的700个简体字,拟出第一稿。
1953年底汉字整理组选定了338个流传最广,笔画也比较简单的简体字,拟出了《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二稿。
1953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
1954年2月收录了1634个简体字的第三稿拟出了。
1954年10月8日,由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1954年11月3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对《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汉字整理组在第五次稿的基础上编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798个简体字、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251个手写体汉字简化偏旁)。
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会成员。同年10月,草案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得到大多数委员的认可。
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联合通知,印发《汉字简化方案草案》30万份,征求意见。自《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收到各界群众的来信和意见书5167件,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20万,其中赞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人数占97%(《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1956年1月1日全国报刊实行横排,使用简化字。
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一说是517字)及简化偏旁54个。分四批推行。
1956年2月1日,第一批230个简体字和30个类推偏旁正式公布。在民间已经应用了千百年的俗体字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1964年国务院又公告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直到此时,简体字的研究和选定工作才真正开始。
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
1952年3月25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成立,开始着手拟定《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专家们采用普遍通行的简体字为主,辅以草书楷化的方法,选定了在群众中比较流行的700个简体字,拟出第一稿。
1953年底汉字整理组选定了338个流传最广,笔画也比较简单的简体字,拟出了《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二稿。
1953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
1954年2月收录了1634个简体字的第三稿拟出了。
1954年10月8日,由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1954年11月3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对《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汉字整理组在第五次稿的基础上编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798个简体字、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251个手写体汉字简化偏旁)。
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会成员。同年10月,草案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得到大多数委员的认可。
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联合通知,印发《汉字简化方案草案》30万份,征求意见。自《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收到各界群众的来信和意见书5167件,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20万,其中赞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人数占97%(《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1956年1月1日全国报刊实行横排,使用简化字。
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一说是517字)及简化偏旁54个。分四批推行。
1956年2月1日,第一批230个简体字和30个类推偏旁正式公布。在民间已经应用了千百年的俗体字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1964年国务院又公告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
展开全部
推行简化字是一个过程。早在1952年,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着手收集、整理、编制《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关于在各级学校推行简化汉字的通知》。也就是说,应该算从1956年开始实施。1964年和1986年又分别修订、公布过《简化字总表》,对先前的版本进行了个别修整。期间,在1978年前后出过一个非正常版的(比如:锋-夆,国-囗),后来废除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1-07 ·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ycdqzyc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采纳数:10071
获赞数:80766
1975年参加工作,85年毕业于重大管理系,从事企管数十年,熟悉其理论及方法,劳资政策,经管的法律法规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1935年8月,当时的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收简体字324个。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
1936年2月,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所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除文盲,使人民群众能够多识字,遂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了汉字简化工作。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1975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1978年3月4日,胡愈之、周有光、王力等23人联名写信给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处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秘书处,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文件不采用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1978年4月到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传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小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一表简化字。
1981年8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不是简体字,简体字是193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行的,后来因为反对而终止执行。
简化字古来就有,大陆从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全面推行。
附:古代就有的简化字:
唐朝虞世南(?-638年)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継
唐朝褚遂良(?--658年)书《雁塔圣教序》中有:盖、弥、净、箧、纲、随
汉朝史游《急就章》中有: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
晋朝王羲之(303年--361年)用过: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
行书字帖中见到王羲之用过:于、将、随、终、岂、谁、维、侠、绵、绛、结、给、粮、纺、谓、语、为、数、谢、败、丧、盖、纸、书
晋朝王献之(344年--386年)用过:尝、临、谓、诸、当、问、顿、许、尔、闻、弥、将、来、终、缠、绝、随、门、与、岂、劳、肾、为、汤、怅、时、经、传、写、孙、觉、陈、见、茎、顺、东、险、会、诣、请
唐朝欧阳询(557年--641年)用过:来、闰、馀、问、盖、维、临、终、随、隐、将、侠、荣、门、闲、墙、粮、顾、纸、纷、绥、纭、间、丧、辞、结、数、状
唐朝虞世南(?--638年)用过:来、问、礼、绝、维
宋朝苏轼(1037年--1101年)用过:顾、盖、来、堕、于、饥、误、敛、将、请、绝、万、尔、贾、闻、祷、须、阙、计、时、诚、夸、纳、记、诉、纠、与、访、谁、长、诗、语、馀、缘、弥、纪、闲、终、谓、闰、债、状、谒、见、间、挟、维、问、谈、啸、传、东、宽、当、闰、绝、须、数、挟、细、鸾
元朝赵孟頫(1254年--1332年)用过:来、给、诸、惮、质、丧、将、门、壶、设、请、绝、违
明朝董其昌(1555年--1636年)用过:记、为、将、纳、缉、于、万、证、盖、萧、顾、楼、赋、长、与、谓、览、尽、时、诸、谱、传
清朝郑板桥(1693年--1765年)用过:问、觉、尽、梦、诗、来、绸、缪、潍、为、两、现、画、闻、壮、剑、红、饭、贾、见、语、状、胆、尔、阅、词、缓、继、应、给、证、宽、讯、说、请、违、麦、随、时、课、该、调、结、约、对、详、诉、贤、险、赋、蒋、学、劲
敦煌出土文献中的俗字,
爱、绊、笔、缠、尘、虫、床、纯、辞、断、堕、尔、盖、个、顾、挂、国、号、饥、迹、继、夹、荚、颊、坚、检、将、绛、经、颈、来、赉、礼、怜、粮、乱、脉、门、弥、鸣、纽、凭、栖、齐、启、弃、悭、墙、惬、箧、轻、师、随、万、闻、问、无、狭、侠、贤、挟、兴、烟、痒、异、隐、与、语、岳、灾、沾、众、嘱、装、庄、壮、状
1936年2月,由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所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除文盲,使人民群众能够多识字,遂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开始了汉字简化工作。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1975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报请国务院审阅。
1978年3月4日,胡愈之、周有光、王力等23人联名写信给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处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秘书处,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文件不采用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1978年4月到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传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小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一表简化字。
1981年8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不是简体字,简体字是193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推行的,后来因为反对而终止执行。
简化字古来就有,大陆从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全面推行。
附:古代就有的简化字:
唐朝虞世南(?-638年)书《孔子庙堂碑》中有:状、弥、将、于、来、随、尔、涌、麦、継
唐朝褚遂良(?--658年)书《雁塔圣教序》中有:盖、弥、净、箧、纲、随
汉朝史游《急就章》中有: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
晋朝王羲之(303年--361年)用过: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
行书字帖中见到王羲之用过:于、将、随、终、岂、谁、维、侠、绵、绛、结、给、粮、纺、谓、语、为、数、谢、败、丧、盖、纸、书
晋朝王献之(344年--386年)用过:尝、临、谓、诸、当、问、顿、许、尔、闻、弥、将、来、终、缠、绝、随、门、与、岂、劳、肾、为、汤、怅、时、经、传、写、孙、觉、陈、见、茎、顺、东、险、会、诣、请
唐朝欧阳询(557年--641年)用过:来、闰、馀、问、盖、维、临、终、随、隐、将、侠、荣、门、闲、墙、粮、顾、纸、纷、绥、纭、间、丧、辞、结、数、状
唐朝虞世南(?--638年)用过:来、问、礼、绝、维
宋朝苏轼(1037年--1101年)用过:顾、盖、来、堕、于、饥、误、敛、将、请、绝、万、尔、贾、闻、祷、须、阙、计、时、诚、夸、纳、记、诉、纠、与、访、谁、长、诗、语、馀、缘、弥、纪、闲、终、谓、闰、债、状、谒、见、间、挟、维、问、谈、啸、传、东、宽、当、闰、绝、须、数、挟、细、鸾
元朝赵孟頫(1254年--1332年)用过:来、给、诸、惮、质、丧、将、门、壶、设、请、绝、违
明朝董其昌(1555年--1636年)用过:记、为、将、纳、缉、于、万、证、盖、萧、顾、楼、赋、长、与、谓、览、尽、时、诸、谱、传
清朝郑板桥(1693年--1765年)用过:问、觉、尽、梦、诗、来、绸、缪、潍、为、两、现、画、闻、壮、剑、红、饭、贾、见、语、状、胆、尔、阅、词、缓、继、应、给、证、宽、讯、说、请、违、麦、随、时、课、该、调、结、约、对、详、诉、贤、险、赋、蒋、学、劲
敦煌出土文献中的俗字,
爱、绊、笔、缠、尘、虫、床、纯、辞、断、堕、尔、盖、个、顾、挂、国、号、饥、迹、继、夹、荚、颊、坚、检、将、绛、经、颈、来、赉、礼、怜、粮、乱、脉、门、弥、鸣、纽、凭、栖、齐、启、弃、悭、墙、惬、箧、轻、师、随、万、闻、问、无、狭、侠、贤、挟、兴、烟、痒、异、隐、与、语、岳、灾、沾、众、嘱、装、庄、壮、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