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展开全部
一、 运用直观演示,启发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
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我认为,教师应注重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进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我就先出示“两个小朋友在跳橡皮筋”图,然后演示“又跑来一位小朋友”,并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并画上大圆圈。接着,再让学生边手势演示,边口述图意。这样,学生就直观感知了“两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是“三个小朋友”,要用加法计算。此时,学生也就初步明确了 “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应用加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2+1=3”的意义,让他们将已得的信息分解辨析,即“3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2,表示原来的两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1,表示又跑来的一个小朋友。2是3里的一部分,1是3里的另一部分。”这样,学生就不但解决了加法的数量关系,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 通过实际操作,调动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是发展小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应通过直观操作,使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数位筒
内摆小棒,先在各位筒内摆9根,手里拿2根.然后提出问题:“从手里拿出几根就可以把9根小棒凑成10根?”学生会想:“1和9凑成10,从手里拿1根小棒放入个位筒。”接着又提问:“个位筒满10根,捆成一捆,应放入数位筒的哪一位?2根小棒,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后还剩几根?应放进数位筒的哪一位?”这样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便初步掌握了如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最后,我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思维的过程,促使新知识内化。这样,通过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训练语言表达,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问题并叙述思维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
口头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外,还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应借用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
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我认为,教师应注重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进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我就先出示“两个小朋友在跳橡皮筋”图,然后演示“又跑来一位小朋友”,并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并画上大圆圈。接着,再让学生边手势演示,边口述图意。这样,学生就直观感知了“两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是“三个小朋友”,要用加法计算。此时,学生也就初步明确了 “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应用加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2+1=3”的意义,让他们将已得的信息分解辨析,即“3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2,表示原来的两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1,表示又跑来的一个小朋友。2是3里的一部分,1是3里的另一部分。”这样,学生就不但解决了加法的数量关系,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 通过实际操作,调动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是发展小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应通过直观操作,使
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数位筒
内摆小棒,先在各位筒内摆9根,手里拿2根.然后提出问题:“从手里拿出几根就可以把9根小棒凑成10根?”学生会想:“1和9凑成10,从手里拿1根小棒放入个位筒。”接着又提问:“个位筒满10根,捆成一捆,应放入数位筒的哪一位?2根小棒,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后还剩几根?应放进数位筒的哪一位?”这样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便初步掌握了如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最后,我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思维的过程,促使新知识内化。这样,通过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训练语言表达,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问题并叙述思维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
口头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外,还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应借用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