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100

我要总共批注3000字的读书笔记,以原文一段文字的摘录和一段200到300字的批注要求质量稍好,认真完成。不求重复最好发到本人的百度邮箱如能完成,能获得200分以上的犒赏... 我要总共批注 3000字 的读书笔记,以原文一段文字的摘录和一段200到300字的批注
要求质量稍好,认真完成。不求重复
最好发到本人的百度邮箱
如能完成,能获得200分以上的犒赏,具体情况以质量再论
在下不求读书笔记,只求一片文化苦旅的读后感也行,发到邮箱
展开
 我来答
qigehaozi
2013-02-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23
展开全部
恨”实在恨得肤浅,竟能把几乎所有毁损敦煌文物的罪过和仇恨的矛头都加诸于这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道士身上?!余秋雨在百年之后裹着一身“文化学者”的知识优越感,坐在茶香四溢的书案前遥遥对视着世纪之初的暗夜里那焚尽生灵的硝尘,像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公子哥儿申斥着他从未真正了解、认识过的看门老仆——你为何如此败家?那时侯余先生从这老奴身上是颇找回了些道德优越感的自我满足的。《道士塔》的实质作用也仅限于此。

聪明的作者没有忘记在最后借某个日本学者的话“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来挽回中国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来,而以往那些他刚刚咬牙切齿描写的中国的愚昧、荒蛮、落后、病态都集中处理算在了王道士一个“个人”的身上,并且这本应该应该切入审思、深思中国各种根深蒂固之病态与愚劣以及展开对影响产生了像王道士这样“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深层文化传统的批判之可能,都在“过去时”与“现在时”的泾渭分明的割裂式划分中被完完全全的消解掉了;于是,中国只要一有了坏事,便据说总是因为某几个“小人”作乱的缘故,而中国一旦有了好事,便肯定是证明了整个中华民族“向来优秀”的集体荣耀,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上之“自尊”与“自信”便是这样得以实现和得到满足的。正是这种阿Q式的毫无自我批判、解剖与忏悔的“胜利法”,让余秋雨笔下的中国文人与文化在矫柔造作的“痛楚”和自我麻醉式的超脱中无往而不胜,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是一副貌似自信的“胜利在握”的模样。但我知道,他心虚得紧。

但是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都愿意退回进所谓“灿烂文明五千年”的故纸堆里重拣起传统士人情怀的人格面具戴上,何况“到处可以遇见的中国平民”则更需要从尚未捂无热乎的“我们的文化”中找回鲁迅先生所讽刺的那种“合群的自大”式的“自尊”与“自信”来。余秋雨很好的为庸众们做成了此事,所以我认为他的散文本质上是一种“媚俗”,并不冤枉他,只不过他这回所卖的,乃是“文化”这剂高雅体面的春药。
戢清妙0i1
2018-03-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8
引用cn#BauQaBQVkQ的回答:
文化的积淀,文字的苦,不是一家之谈可概而论之的,所以,请注意言辞,以文人之口吻来似泼妇骂街般激烈否认其观点,余比于有过之而无不及之,还有,也许,其文的确不及鲁迅先生之辈,但这世间能及上的又有几人?说句难听的,包括你在内,何必以五十笑百步?
展开全部
文化的积淀,文字的苦,不是一家之谈可概而论之的,所以,请注意言辞,以文人之口吻来似泼妇骂街般激烈否认其观点,余比于有过之而无不及之,还有,也许,其文的确不及鲁迅先生之辈,但这世间能及上的又有几人?说句难听的,包括你在内,何必以五十笑百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