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 我来答
百度网友4327fcbb9b
2015-03-2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百度网友4327fcbb9b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6425 获赞数:292068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现在单位工作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功能,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把他们塑造成道德高尚、思维活跃的一代新人。郭沫若先生把美育同社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他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小学语文美育,其目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识字、阅读、作文及其它语文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审美知识,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的审美感知、欣赏、判断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审美能力呢?

一、引导观察,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
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可在观察中培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观察静态美到观察动态美,从观察自然美到观察社会美,从观察外在形式美到体验内心精神美,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尽可能多地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转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强感知强度,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例如,在观察形式美时,先引导学生感知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响和浓郁的芳香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结构的美——对称、比例、和谐、严谨等;在观察挺立的青松、高耸的灯塔等静态美之后,让学生观察飘动的云彩、奔腾的河流、飞奔的骏马等,感受到动态美是一种更生动的美,充满活力的美。在引导学生感知内在的精神美时,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外在的美固然美,但如果和内在的精神美结合为一体则更美了。如在《老牛》一课中,对老牛有如下描写:“它走得很慢,显得十分安祥,它的瘦瘪的肚皮,它的美丽的角,它的干净的毛,以及它的庞大的露出骨骼的躯干„„”,这里“瘦瘪”、“露出骨骼的躯干”并非都美,但把本段意思和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体会到这里是写老牛的耐性和沉静,写老牛许多年来“尽干重活,没有一丝怨意”,便感知到这是一种稳重美,是一种由精神升华的内在美
二、品味语言,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借助语言训练进行。要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培养他们初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使他们逐渐懂得什么叫做审美。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分析,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他们动心动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一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
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既有写景状物,又有写人、叙事的文字所组成的画面,给人的印象是极美的。作者精心选用了“深蓝”、“金黄”、“碧绿”这些具有鲜明色彩的词语分别修饰“天空”、“圆月”和“西瓜”,这就使人觉得夏天海边夜晚的天空是那么高远而广阔,大地是那么明丽而安谧,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这幅优美动人的画面里,静态的自然景物描绘与动态人物活动刻画结合在一起,美丽的海边夜景和勇敢的少年和谐地统一起来,构成一幅神异的图画,给人一种意境美的享受。对这些句子,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精美,想象那美丽的意境,既领略意境的美,也体会到语感的美。由于我不是孤立地去进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而是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景物美,体会语言文字的表现美,所以学生不仅得到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得到了深刻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注重分析,在分析比较中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小学生由于感性知识贫乏,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因此审美判断还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轻率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具体、正确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如在教学《老牛》一课时,学生对老牛就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老牛老实巴交、可怜巴巴的,怎么是美的形象呢?有的则认为老牛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心灵美好,是一种稳重的美、厚道的美。我便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分析、讨论,学生便对老牛的内在美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从而形成较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
四、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而且要求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古人说得好:学以致用。发现了美,还要能表达美、创造美,才是真正完善、真正提高的美育。学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法发现美、表达美,才是创新教育、主动精神的体现。想象是创造的基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艺,也就没有了审美。实践证明,想象领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广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为美的对象所感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美。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然后让学生分组发言,把每个人体会到的美一一表达出来。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想象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审美修养的提高,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身边的美,自觉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美丑,从而主动追求美、创造美,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面对人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挖掘课文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春》、《济南的冬天》等通过描写大自然之美来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也有《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等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性美的文章;还有那些有助于学生把健康的思想、丰富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关语法、修辞、书法的知识短文,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内容。教师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导他们从中探寻美与欣赏美,深入作品美好的意境,开启学生美的心灵之窗。通过对课文中所含的美的因素的挖掘,使学生伴着美的鉴赏,从感知到领悟,再到运用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巧设美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艺术,是指将教材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起来的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的需要来安排课堂的教学进程,突破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呆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框子,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当然,在我们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如果脱离了作品完整的意境,也就体味不到它的内在美。
荔枝蜜》是一篇传统教材,如何能上出新意来呢﹖教师可以从设计美的结构着手实现该文的教学目的。在范读之后,可以一反以往的那种顺着课文从头至尾的讲法,单刀直入地提问:作者集中笔力赞美蜜蜂的是哪一段﹖把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引入到课文的重点段(第17自然段),接着再讲读第6至第16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者赞颂蜜蜂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从蜜蜂联想到农民﹖由此顺势讲析第18段。最后再引导学生研读第1至第5段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的课堂组合顺序和方法犹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一幅倒卷的山水画。学生在理解作者借蜂赞人这种托物抒情的写法的同时,又十分自然而深切地认识到最美的人应当是为他人而无私奉献的人,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的能力。
  三、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品,所以课堂教学中应该用美的语言来讲读和分析。优美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深入作品的美好意境去探寻美、感知美。在教学中,首先,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表义准确清楚,言词确切达意,简洁明了,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其次,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情感。语文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只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而情感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核心,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机械呆板的说教,只能通过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染来实现,因此,教师就需要以充满激情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思想感情上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就容易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情接受的和谐一致,从而完成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中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提高学生情绪,活跃思维,展开想象,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1、巧设导读。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展开作品优美意境导入等等。总之,教师一开始,就要造成一种浓重的情感气氛,让学生立即进入情景,同时也诱发了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与审美欲。2、营造美的氛围。如讲《海燕》时,我在进行初步感知课文这一环节中,先播放课文视频,欣赏雄壮的旋律,海燕搏击长空的雄姿,再播放音乐伴奏,在伴乐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优美的意境。3、设计美观的板书。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要求外观相对完整,更要求能体现作品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语言、结构,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主题、风格,从而提高认识,培养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时代在进步,教学在改革,要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综合素质的修养,拓宽知识领域,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美的层次上不断提高。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心理测评系统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它显著提高了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自动化的测试流程和数据分析,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其次,心理测评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场景的需求,为各个领域提供专业的心理测评服务。此外,系统...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小张你好zj
2015-03-27 · TA获得超过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2975万
展开全部
放《梁祝》音乐、观赏著名国画、细读经典明著,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时尚的辣头
2021-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如何发掘属于自己的审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