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这首词的题材反映的是康定元年到庆历三年间,范仲淹奉命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时写下的边塞诗歌。当时边塞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范仲淹与战士同甘共苦,身处其境。他曾用这首《渔家傲》词来描写当时军中边地的生活,说出了战士心中想说的话。全词景中含情,真挚朴实。
上阕描写边疆初秋的景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此句点明了地域、季节和环境。秋天来了,塞外景物变得更加肃杀冷落。压根它就既不同于家乡“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荷,也不同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枫;有的是大风起兮,尘土飞扬。所以,一个“异”字,全盘托出“孤寂荒凉”之感。在这里栖息的大雁,也不能忍受这荒凉冷落的景象和日趋寒冷的气候,个个头也不回地朝南方飞走了。看到雁阵,想到“鸿雁传书”。这又暗示了将士们想念家乡的情怀。这样写为下阕思乡张本。“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指的是天色向晚,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牧马的悲鸣声、胡笳的演奏声和瑟瑟的秋风声。恰在此时,军营中又响起了传令的号角声。在这些声音的映衬下,那号角声特别显得如此的高亢和悲壮。放眼望去,山峦环绕,连绵不断;天似穹庐,暮霭沉沉;云气茫茫、残阳似血。这样苍茫壮阔的景象,这样雄浑的境界,真可以令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描绘。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评》说:“其气魄之大,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妙。”这就形成浓厚的悲凉气氛。其中“孤城闭”的情形,令人十分清楚地示现出形势的紧张,守边军人警觉之高,戒备之严,同时又让人甚觉苍凉。这样的景物描绘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下阕着重抒发将士们想家思乡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把将士们的军旅生活及其心境跃然纸上。久戍边关,远离家乡,自然不免要思乡思亲。正值“薄暮暝暝”,鸡鸣巢埘、万家团圆的时候,将士们却在万里之遥守边御敌。加之军情紧张,虽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归,于是只得饮下这一杯浊酒。谁知月光皎洁,四野宁静,本想借酒熟睡,安然入梦。可是,偏偏不知从何处传来缕缕幽怨缠绵的羌笛之声。有道是闻笛折柳,望月怀远。虽已夜深,却也难眠。“人不寐”,怎奈何?“将军白发征夫泪”。听着如泣如诉的笛声,将军和士兵们益发凄苦,一杯杯浊酒化作了思乡思亲的热泪阑干:“说句心里话,我也有家……”但他们深明大义:为了保卫边防,保卫国家,甘愿驻守这荒凉的边疆。这里体现了范仲淹为文、诗、词皆内容切于实际,感情激昂真切,风格清雄悲壮的创作文风。
范仲淹的《渔家傲》是词人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感情沉挚,风格悲壮。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镇边之劳苦。”这首词是数阕中仅存的一首,词人以心灵的笔触,抒写了“去国之情”,并开后来苏辛豪放派之先河,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这首词的题材反映的是康定元年到庆历三年间,范仲淹奉命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时写下的边塞诗歌。当时边塞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范仲淹与战士同甘共苦,身处其境。他曾用这首《渔家傲》词来描写当时军中边地的生活,说出了战士心中想说的话。全词景中含情,真挚朴实。
上阕描写边疆初秋的景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此句点明了地域、季节和环境。秋天来了,塞外景物变得更加肃杀冷落。压根它就既不同于家乡“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荷,也不同于“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枫;有的是大风起兮,尘土飞扬。所以,一个“异”字,全盘托出“孤寂荒凉”之感。在这里栖息的大雁,也不能忍受这荒凉冷落的景象和日趋寒冷的气候,个个头也不回地朝南方飞走了。看到雁阵,想到“鸿雁传书”。这又暗示了将士们想念家乡的情怀。这样写为下阕思乡张本。“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指的是天色向晚,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牧马的悲鸣声、胡笳的演奏声和瑟瑟的秋风声。恰在此时,军营中又响起了传令的号角声。在这些声音的映衬下,那号角声特别显得如此的高亢和悲壮。放眼望去,山峦环绕,连绵不断;天似穹庐,暮霭沉沉;云气茫茫、残阳似血。这样苍茫壮阔的景象,这样雄浑的境界,真可以令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描绘。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评》说:“其气魄之大,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妙。”这就形成浓厚的悲凉气氛。其中“孤城闭”的情形,令人十分清楚地示现出形势的紧张,守边军人警觉之高,戒备之严,同时又让人甚觉苍凉。这样的景物描绘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下阕着重抒发将士们想家思乡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把将士们的军旅生活及其心境跃然纸上。久戍边关,远离家乡,自然不免要思乡思亲。正值“薄暮暝暝”,鸡鸣巢埘、万家团圆的时候,将士们却在万里之遥守边御敌。加之军情紧张,虽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归,于是只得饮下这一杯浊酒。谁知月光皎洁,四野宁静,本想借酒熟睡,安然入梦。可是,偏偏不知从何处传来缕缕幽怨缠绵的羌笛之声。有道是闻笛折柳,望月怀远。虽已夜深,却也难眠。“人不寐”,怎奈何?“将军白发征夫泪”。听着如泣如诉的笛声,将军和士兵们益发凄苦,一杯杯浊酒化作了思乡思亲的热泪阑干:“说句心里话,我也有家……”但他们深明大义:为了保卫边防,保卫国家,甘愿驻守这荒凉的边疆。这里体现了范仲淹为文、诗、词皆内容切于实际,感情激昂真切,风格清雄悲壮的创作文风。
范仲淹的《渔家傲》是词人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感情沉挚,风格悲壮。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镇边之劳苦。”这首词是数阕中仅存的一首,词人以心灵的笔触,抒写了“去国之情”,并开后来苏辛豪放派之先河,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参考资料: http://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4992&pgid=46633(盐城朱老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