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的区别是什么?一个导体内部不为空 一个导体内部为空?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区别与联系 :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均属于静电现象.此三种现象涉及的对象相同,都是导体(带电与否不限).另外,三种现象所处的物理背景亦相同,即都在外加电场中(电场均匀与否亦不限).
静电感应描述的仅是导体中正、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分离及重新分布现象.它贯穿在导体由非静电平衡到静电平衡为止的整个过程中.静电平衡乃是导体发生静电感应的最终现象,静电平衡着重描述导体中自由电荷的运动状态,它既要考虑外加电场又要考虑感应电荷激发的电场.静电平衡的讨论建立在静电感应的基础上,它最关键、最基本的一点是导体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静电屏蔽着重研究和描述达静电平衡以后导体内外电场的互相影响问题.显然静电屏蔽现象必须建立在静电平衡基础上,而现象的本质仍涉及到静电感应,因为只有同时考虑到外加电场和导体由于静电感应而产生的感应电荷所激发的附加电场,才能深刻完整地认识静电屏蔽现象的本质.
当一带电系统(可以是一个带电导体)中的电荷静止不动,从而电场分布不随时间变化时,我们就说该带电系统达到了静电平衡.如考虑到电荷要作热运动,那我们可换一说法: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作走向运动的状态叫做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点是其体内存有大量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改变电荷分布;反过来,电荷分布的改变又会影响到电场分布(前节施感导体上的电荷Q之所以偏聚左端就是考虑到这种影响).由此可见,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电荷分布和电场的分布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并不是电荷和电场的任何一种分布都是静电平衡分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导体才能达到静电平衡分布.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是导体内场强处处为零. 关于这个平衡条件,根据导体静电平衡的定义利用反证法极易论证.
上面的论述我们并未涉及导体从非静电平衡趋于静电平衡的过程.这种过程事实上是相当复杂的,但也是短促的.下面我们仅举一个例子作定性的说明.把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放在电场 中.在导体占据的那部分空间里本来是有电场的,各处电势不相等.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将发生移动,结果使导体的一端带上正电,另一端带上负电,这就是我们已熟悉的静电感应现象.然而,这样的过程会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呢?不会的!因为当导体两端积累了正、负电荷之后,它们也会产生一个附加的电场 , 与外加原电场 叠加的结果使导体内、外的电场重新分布.在导体内部 的方向是与外加原电场 相反的,当导体两端的正、负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的数值就会大到足以把 完全抵消.此时导体内部的总电场处处为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就不再作定向运动,导体内部左、右两端的正、负电荷也不再增加,于是导体便达到所谓的静电平衡状态.
从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出发,不难推出静电平衡导体有以下几个特性:
(1)导体内部各点的电势相等,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2)导体外的场强(实际上仅指导体表面及附近处的场强)处处与它的表面垂直.
(3)导体内部各处没有净电荷(即导体内部正负电荷相等而不显电性),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包括可能的内表面,例如在导体壳内空间有电荷存在时).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当外电场变化时,导体就不能维持原来的静电平衡状态,而要使电荷在导体的表面重新分布,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静电平衡条件,实际上是有附加条件的.例如,导体的温度不均匀,一端维持在 ,另一端维持在 ,同时又处于电荷没有宏观运动状态——静电平衡,这时就要求有不为零的内部电场力,以平衡由温度差起源的非静电力.又如化学成分的不均匀使得导体内部有化学起源的非静电力,当它处于静电平衡时,内部也有静电力等.另外,在有些静电平衡状态下,电荷也可以存在导体内部.例如,处于静电平衡的两种金属相接触的交界面上就有电荷的堆积,这时导体也不是等势体.因此,可以认为上述平衡条件是对均匀(包括物理均匀和化学均匀的)导体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静电平衡条件应改为导体内部可移动的电荷所受的一切合力为零.
根据静电平衡知识,电场中的导体,不管是实心的还是中空的,由于静电感应而使电荷在导体的表面重新分布,当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包括导体空腔内)任意一点的场强为零.装了金属外壳后,可以使处在金属外壳内部的任何电器设备、实验仪器不再受外电场的影响,保持静电平衡状态.壳外的带电体能使金属外壳感应带电,但电力线不能穿入壳内.
另一种情况是使带电体的电场不对外界产生影响.这可以把带电体A放在一个金属壳B内.同样,由于静电感应,在壳的内外表面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待壳达静电平衡时,壳内场强处处为零,并无净电荷.当壳外表面存在电荷时,壳外就有电场,这样还不能起到屏蔽的作用.如果我们把金属外壳接地,则壳外表面上的感应正电荷就由于接地而被中和.于是,金属壳内带电体的电场对外就不产生影响了.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得如下结论:屏蔽壳内的物体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而接地的屏蔽壳内部的电场也不会影响外部,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屏蔽”.
关于静电屏蔽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导体壳内是否有电荷,壳外电荷的分布均不影响壳内的电场.但这并不是说壳外电荷不在壳内空间产生电场,而仅是壳外电荷与壳表面分布定的感应电荷在壳内空间任一点的合电场为零罢了.
(2)如果壳不接地,则壳内电荷将影响壳外电场,但与壳内电荷的位置无关.如一导体球壳,壳内点电荷q在球心与偏离球心位置时,仅改变壳内电场分布,而壳外电场分布相同.
(3)接地金属壳的壳内电荷分布不影响壳外的电场.但这并不是说壳内电荷不在壳外空间产生电场,而是壳内电荷与壳内表面感应电荷在壳外空间的合场强处处为零.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和静电屏蔽均属于静电现象.此三种现象涉及的对象相同,都是导体(带电与否不限).另外,三种现象所处的物理背景亦相同,即都在外加电场中(电场均匀与否亦不限).
静电感应描述的仅是导体中正、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分离及重新分布现象.它贯穿在导体由非静电平衡到静电平衡为止的整个过程中.静电平衡乃是导体发生静电感应的最终现象,静电平衡着重描述导体中自由电荷的运动状态,它既要考虑外加电场又要考虑感应电荷激发的电场.静电平衡的讨论建立在静电感应的基础上,它最关键、最基本的一点是导体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静电屏蔽着重研究和描述达静电平衡以后导体内外电场的互相影响问题.显然静电屏蔽现象必须建立在静电平衡基础上,而现象的本质仍涉及到静电感应,因为只有同时考虑到外加电场和导体由于静电感应而产生的感应电荷所激发的附加电场,才能深刻完整地认识静电屏蔽现象的本质.
当一带电系统(可以是一个带电导体)中的电荷静止不动,从而电场分布不随时间变化时,我们就说该带电系统达到了静电平衡.如考虑到电荷要作热运动,那我们可换一说法: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作走向运动的状态叫做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点是其体内存有大量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改变电荷分布;反过来,电荷分布的改变又会影响到电场分布(前节施感导体上的电荷Q之所以偏聚左端就是考虑到这种影响).由此可见,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电荷分布和电场的分布将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并不是电荷和电场的任何一种分布都是静电平衡分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导体才能达到静电平衡分布.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是导体内场强处处为零. 关于这个平衡条件,根据导体静电平衡的定义利用反证法极易论证.
上面的论述我们并未涉及导体从非静电平衡趋于静电平衡的过程.这种过程事实上是相当复杂的,但也是短促的.下面我们仅举一个例子作定性的说明.把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放在电场 中.在导体占据的那部分空间里本来是有电场的,各处电势不相等.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将发生移动,结果使导体的一端带上正电,另一端带上负电,这就是我们已熟悉的静电感应现象.然而,这样的过程会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呢?不会的!因为当导体两端积累了正、负电荷之后,它们也会产生一个附加的电场 , 与外加原电场 叠加的结果使导体内、外的电场重新分布.在导体内部 的方向是与外加原电场 相反的,当导体两端的正、负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的数值就会大到足以把 完全抵消.此时导体内部的总电场处处为零,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就不再作定向运动,导体内部左、右两端的正、负电荷也不再增加,于是导体便达到所谓的静电平衡状态.
从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出发,不难推出静电平衡导体有以下几个特性:
(1)导体内部各点的电势相等,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2)导体外的场强(实际上仅指导体表面及附近处的场强)处处与它的表面垂直.
(3)导体内部各处没有净电荷(即导体内部正负电荷相等而不显电性),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包括可能的内表面,例如在导体壳内空间有电荷存在时).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当外电场变化时,导体就不能维持原来的静电平衡状态,而要使电荷在导体的表面重新分布,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静电平衡条件,实际上是有附加条件的.例如,导体的温度不均匀,一端维持在 ,另一端维持在 ,同时又处于电荷没有宏观运动状态——静电平衡,这时就要求有不为零的内部电场力,以平衡由温度差起源的非静电力.又如化学成分的不均匀使得导体内部有化学起源的非静电力,当它处于静电平衡时,内部也有静电力等.另外,在有些静电平衡状态下,电荷也可以存在导体内部.例如,处于静电平衡的两种金属相接触的交界面上就有电荷的堆积,这时导体也不是等势体.因此,可以认为上述平衡条件是对均匀(包括物理均匀和化学均匀的)导体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静电平衡条件应改为导体内部可移动的电荷所受的一切合力为零.
根据静电平衡知识,电场中的导体,不管是实心的还是中空的,由于静电感应而使电荷在导体的表面重新分布,当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包括导体空腔内)任意一点的场强为零.装了金属外壳后,可以使处在金属外壳内部的任何电器设备、实验仪器不再受外电场的影响,保持静电平衡状态.壳外的带电体能使金属外壳感应带电,但电力线不能穿入壳内.
另一种情况是使带电体的电场不对外界产生影响.这可以把带电体A放在一个金属壳B内.同样,由于静电感应,在壳的内外表面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待壳达静电平衡时,壳内场强处处为零,并无净电荷.当壳外表面存在电荷时,壳外就有电场,这样还不能起到屏蔽的作用.如果我们把金属外壳接地,则壳外表面上的感应正电荷就由于接地而被中和.于是,金属壳内带电体的电场对外就不产生影响了.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得如下结论:屏蔽壳内的物体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而接地的屏蔽壳内部的电场也不会影响外部,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屏蔽”.
关于静电屏蔽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导体壳内是否有电荷,壳外电荷的分布均不影响壳内的电场.但这并不是说壳外电荷不在壳内空间产生电场,而仅是壳外电荷与壳表面分布定的感应电荷在壳内空间任一点的合电场为零罢了.
(2)如果壳不接地,则壳内电荷将影响壳外电场,但与壳内电荷的位置无关.如一导体球壳,壳内点电荷q在球心与偏离球心位置时,仅改变壳内电场分布,而壳外电场分布相同.
(3)接地金属壳的壳内电荷分布不影响壳外的电场.但这并不是说壳内电荷不在壳外空间产生电场,而是壳内电荷与壳内表面感应电荷在壳外空间的合场强处处为零.
2016-05-08
展开全部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静电屏蔽是指金属导体的外壳对它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而静电平衡是指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将导体放在电场强度为E外的外电场中,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逆电场方向运动。这样,导体的负电荷分布在一边,正电荷分布在另一边,这就是静电感应现象。由于导体内电荷的重新分布,这些电荷在与外电场相反的方向形成另一电场,电场强度为E内。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导体内的电场强度等于E外和E内的叠加。当导体内部总电场强度为零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移动。物理学中将导体中没有电荷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由此可推知,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如果这个导体是中空的,当它达到静电平衡时,内部也将没有电场。这样,导体的外壳就会对它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