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的地理环境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28΄。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184公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 乌拉特中旗地质构造分区属内蒙古西部单元区,是东西纬向构造的一部分。已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五台群、马尼图群。中元古界的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温都尔庙群。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下二迭统。中生界下中上侏罗统、下上白垩统。新生界的下上第三系、第四系下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缺失三迭系各统。
境内已知出露的岩石,就大类而言,有岩浆岩类(即火成岩)的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伟晶岩、辉绿岩、辉长岩、杆栏岩、各种脉岩等;沉积岩类(水成岩)的泥岩、砂岩、灰岩、砂砾岩、砾岩、泥灰岩、页岩等;变质岩类(包括火成岩、水成岩的变质者)的片麻岩、石英岩、片岩、次生石英岩、角岩等。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属两个一级构造单位,即以川井——桑根达来中生代拗陷南缘为界,其北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其南为华北地台。因受各期构造运动影响,加之多次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波及,地质构造严重破坏,地层有些缺失,产生褶皱、折曲甚至倒转、破碎,导致各种有工业价值矿床的生成和赋存。 乌拉特中旗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地处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表现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温和凉爽,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冬季漫长,持续5个月(11月-次年3月),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气温:年平均气温3.0-6.8℃,南部山前6.0-6.8℃,海流图为4.5℃,东部石哈河地区3℃,北部乌兰苏木3.7℃。南北气温相差3.8℃,东西气温相差0.6-1.5℃。全旗各地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为38.7℃,平均气温为19.8-23.4℃,冬季极端最低-39.4℃。
降水:由于地形复杂,地域辽阔,各地区降水差异很大。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115-250毫米,南部、东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东部石哈河地区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37.5-250.6毫米,最少的是川井西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15-140毫米。山前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56-189毫米,海流图地区为200.9毫米。
日照:乌拉特中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98-32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73%。阴山以南为309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3%;后山东南部山旱区日照时数为3130-321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72%;北部牧区3215-32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73%。全年各月日照变化以12月最少为207-216小时,5月份最多为311-330小时。作物生长季节(4-9月)光照时数达1732-1809小时,占全年的55%-56%。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气候过程和农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农作物生长季节(4-9月)太阳辐射量为93.3-98.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3%-65%。海流图年辐射量合计151.08千卡/平方厘米,太阳总辐射与全国各地比较,小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大于其它地区,不论在全国、全区来讲,光能资源是很丰富的。
风:乌拉特中旗风能资源较丰富,在国内仅次于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内蒙古自治区风能最佳区和佳区。一年中平均≥8米/秒的时数,北部为2382小时,占全年的27.2%,中部为871小时,占全年的93%。乌拉特中旗历年平均大风(风速≥17.0米/秒,8级)日数为28-74天,最多的年份为60-129天,最少4-34天,春季大风日数为15-26天,占全年的35-53%。
灾害:危害乌拉特中旗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干热风、霜冻、大风、沙尘暴、白毛风、白灾、寒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