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夏的地理环境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距省会兰州117公里,属兰州一小时经济圈范畴。市域东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接壤,南西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毗邻,地理坐标地处北纬35°31'至35°39',东经103°0'至103°16'。区域面积88.6平方公里。
临夏市地处大夏河下游,河床纵坡径流量均大,落差显著,从临夏州西川电站滚坎至木湖峡长23公里的河段,落差达165米。电力蕴藏量比较丰富。总蕴藏量为43820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发电量为19980千瓦,至2013年已开发利用的发电量为2468千瓦。实际开发分别占可开发量和蕴藏量的八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水能资源的应用临夏始于明清时期,以水磨为代表的水力资源利用极为普遍。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河州有水磨“共一千八百有奇”,经清代、民国均以水磨加工面粉居全省之冠,解放后逐渐以电磨代替。 临夏市迄今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金属矿。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和红粘土。
石灰石分布在牛津河宽100米,长2万米,深7米的1400完立方米的主流河床上,市境内可开采面宽70米、长3000米、深1.5米约31.5万立方米,含氧化钙(CaO)54.38%。
红粘土含二氧化硅(SIO2)52.86%,塑性指数大于13,粘土中碎石、砾石、钙质结粒总和小于3%,基本符合质量要求。
大量河沙及河卵石,分布于大夏河大桥上下游河床中,来源主要为上游岩石风化物经流水冲刷逐年沉积与下游河床的沉积岩石粒。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