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的药代动力学
线性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都呈线性药代动力学。氨氯地平吸收单剂口服治疗剂量的氨氯地平后,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在6-12小时内达峰。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4-80%。食物不影响氨氯地平的生物利用度。分布分布容积约为21L/kg。氨氯地平的体外研究表明,约97.5%的循环药物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氨氯地平在肝中广泛(约90%)代谢为无活性的物质。排泄氨氯地平按两相方式从血浆中消除,末端消除半衰期约为30-50小时。连续服用7-8天后,达到稳态血浆浓度。10%的氨氯地平原型和60%的氨氯地平代谢物经尿液排泄。缬沙坦吸收单剂口服缬沙坦后,吸收迅速,但吸收量在较大范围内波动。缬沙坦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范围为23±7)。在研究剂量范围内,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每日1次口服时,缬沙坦几乎没有蓄积。男性和女性的血药浓度相似。食物使缬沙坦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减少48%,Cmax降低59%。但是,从给药后8小时起,进食和空腹状态下的血药浓度相似。AUC和Cmax降低,不会导致治疗作用出现临床显著性降低,因此,可以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缬沙坦。分布缬沙坦与血清蛋白的高度结合率(94-97%),主要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在1周内达稳态。稳态分布容积约为17升。与肝血流量(约为30L/小时)相比,血浆清除率相对较低(约为2L/小时)。消除缬沙坦呈多指数衰减动力学(初期,α半衰期[1小时;终末,β半衰期约为9小时)。吸收的缬沙坦主要以原型排泄,约70%经粪便排泄,30%经尿液排泄。缬沙坦/氨氯地平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后,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分别在3和6-8小时内达峰。本品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与单独服用缬沙坦片和氨氯地平片时的生物利用度相当。特殊群体儿童尚未获得儿童群体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老年人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达峰时间相似。老年患者的氨氯地平清除率有降低的趋势,导致AUC升高,消除半衰期延长。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缬沙坦的系统暴露量略有升高,但未显示任何临床意义。因为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对两种成份同样良好耐受,所以建议使用正常治疗方案。肾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不会显著影响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不同程度的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以肌酐清除率计)与缬沙坦暴露量(以AUC计)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可以按照常规起始剂量接受治疗。重度肾损伤患者应慎用。肝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氨氯地平的清除率降低,导致AUC约升高40-60%。轻中度慢性肝病患者的缬沙坦暴露量(以AUC值计)平均为健康志愿者(年龄、性别和体重匹配)的两倍。肝病患者应小心使用。
2024-11-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