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检阅仪式的盛大与庄严。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国庆检阅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检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为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对“盛大”“隆重”、“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在一片片废墟里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地寻找每一名可能生还的生命,他们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赞誉,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学生被视频中救援队员的勇敢、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网上下载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课文做到有感而发,学生的朗读感情真挚,字正腔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和课文中的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那么迷人。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彻。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生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时,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以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 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看到了春天的变化,但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并不美。老师问:“你们还想看看吗?”“想!”老师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把春天的美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会说就会写,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生活中感受不到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学生更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一篇课文讲完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给燕子发专列,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举行“鸟类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动物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燕子风采的图画。
4、创作保护动物的文章、诗歌。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 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检阅仪式的盛大与庄严。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国庆检阅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检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为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对“盛大”“隆重”、“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在一片片废墟里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地寻找每一名可能生还的生命,他们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赞誉,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学生被视频中救援队员的勇敢、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网上下载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课文做到有感而发,学生的朗读感情真挚,字正腔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和课文中的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那么迷人。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彻。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生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时,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以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 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看到了春天的变化,但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并不美。老师问:“你们还想看看吗?”“想!”老师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把春天的美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会说就会写,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生活中感受不到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学生更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一篇课文讲完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给燕子发专列,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举行“鸟类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动物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燕子风采的图画。
4、创作保护动物的文章、诗歌。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