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有朱德的故事呢?
1、1886 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琳琅山下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朱德的父亲朱世林和母亲钟氏一生务农,没有读过书。朱德的母亲出生于流浪艺人家庭,有一定的音乐素 养。在母亲的影响下,朱德热爱音乐。
母亲,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还保存有朱德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竹琴。1944年钟氏在家乡去世后,延安各界为她举行了隆 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题挽联,称她是“贤母完人”。
朱德写下《母亲的回忆》祭奠母亲,称赞母亲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勇敢和深明大义的美德,教给他 丰富的生产知识、坚定的意志和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自己所有的优点也都是继承自母亲。这篇祭文当年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曾收入中学语言课本,改名为《回 忆我的母亲》。
2、1907 年朱德考入四川省师范学堂附设体育学堂,1908年朱德应邀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在当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排挤下,他深感 “教书不是一条出路”。1909年春节后朱德辞去老师职务,写下“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激昂诗篇,只身前往云南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踏上了从军救国 的漫漫征程。
朱 德对时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后任校长)的李根源先生非常敬重。如果没有李根源,朱德有可能无法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1909年初夏朱德投考云南陆军 讲武堂,学校只招收本省人士,因此朱德以四川籍贯报考时并没有被录取。
由于身上的盘缠已经花光了,朱德只好将自己的名字朱建德改为朱德,并在第二次投考的 时候朱德将自己的籍贯改为云南省蒙自县。谁料,入学不久即被教官识破,引起轩然大波,朱德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危机。此时李根源挺身而出,以办学宗旨是“培养 有志青年”为由将朱德留了下来。
扩展资料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关于带兵、练兵、养兵、用兵等重大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在中国红军初创时期,他同毛泽东共同总结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
以后又写了许多军事论文,论述运动战、山地战、隘路战、遭遇战、追击战、袭击战、攻坚战、歼灭战等战术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
故事:
1、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1925年年内返回柏林,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政府逮捕,并被驱逐出境。
2、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3、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4、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闻迅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不脱敌人的包围,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
敌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5、1935年初秋,一个和风轻拂的日子,这一天,朱德带着几个警卫和参谋人员,来到黄河上游的草地--噶曲河。他一面观察河水,一面派人测试河水的深浅,为红军渡河作准备。谁也不曾料到,就在这天晚上,张国焘竟然采取突然行动,下令把朱德扣押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
推荐于2018-03-06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第二天朱德发现皮带没了,就疑惑地问他的警卫兵,警卫兵就红着脸向朱德说明了事实。
朱德却笑着原谅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