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素质教育的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可接受的、可发展的、力所能及的知识。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落实掌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评价中,给学生客观、真实、切合实际的评价。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通过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既没有小学阶段对老师和家长的唯命是从,也缺少了儿童时的天真烂漫。特别是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这个过程中,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情绪的不稳定性逐渐显现,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数学学习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取得成绩时就会忘乎所以,飘飘然,自以为了不起。
2.学习上受挫折时,就心灰意冷,悲观失望。
3.学习过程呈现不稳定性(课堂学习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程度等)。
同时初中时期又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最佳发展时期。根据皮亚杰(Piaget,1896-1980,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学生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这正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这正是发挥数学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什么是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简单地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顾沛)。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把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概括为:基本操作性,其中包括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可发展性,其中包括懂得数学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评价初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原则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性)。
评价学生的素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原则的第一步必须以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前提。这就要求既要重视在共同发展中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要重视每个学生在学习不同阶段自身发展的内在差异。
(二)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标准(差异性)。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符号感、空间认知感、运算能力等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数学评价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三)评价的全面准确性(公平性)。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四)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性)。
要让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发愤进取,不仅能使每个学生接受评价,而且有助于学生根据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四、常用的评价方法
数学评价伴随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评价的方法,也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目的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方法。
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个性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通过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评价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有:
1.课堂提问型评价(口头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习行为,比如,在课堂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何反映,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在展示环节对展示自己作品的态度,等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口头评价来快速获得即时的信息,作出评价、判断,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一些措施。
2.形成性练习评价(测试评价)。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应用能力等方面,要通过必要的形成性练习来进行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及时确认教学效果,帮助教师确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出目的性强、内容覆盖全面、练习量少而精的形成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形成性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把握好,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后续的教学找准方向。
3.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性评价。
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想从展示活动中表现自己。所以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和发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体现在学生板书演示解题过程、学生总结规律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等方面。
(二)在主要教学阶段(期中、期末)评价中,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克服教师评价主观性可能带来的不公正性。在评价过程中,自我评价是前提和关键环节,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知识、能力、技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达到自省、自查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学会自订评价目标,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起点,写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评价。培养学生根据自主目标,联系自己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学习态度,本着“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明确方向”的原则进行评价。
在学生小组评价时,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小组贡献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要让学生遵循“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阐述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的评价步骤,这样的评价步骤不仅让评价的学生能讲清楚他的看法,还使受评人得到新的启迪,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教师评价要在自我评及小组评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课堂评价、测试性评价,力求给每一个学生以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体现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自身,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是一个烦琐而又艰巨的工作,它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冷漠的分数上。它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更多的方法方式才能更客观、更准确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既没有小学阶段对老师和家长的唯命是从,也缺少了儿童时的天真烂漫。特别是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这个过程中,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情绪的不稳定性逐渐显现,这种不稳定性表现在数学学习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取得成绩时就会忘乎所以,飘飘然,自以为了不起。
2.学习上受挫折时,就心灰意冷,悲观失望。
3.学习过程呈现不稳定性(课堂学习积极性、作业的完成程度等)。
同时初中时期又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最佳发展时期。根据皮亚杰(Piaget,1896-1980,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学生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这正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这正是发挥数学教学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
二、什么是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简单地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顾沛)。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把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概括为:基本操作性,其中包括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可发展性,其中包括懂得数学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评价初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原则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性)。
评价学生的素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原则的第一步必须以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前提。这就要求既要重视在共同发展中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要重视每个学生在学习不同阶段自身发展的内在差异。
(二)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标准(差异性)。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符号感、空间认知感、运算能力等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数学评价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三)评价的全面准确性(公平性)。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四)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性)。
要让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发愤进取,不仅能使每个学生接受评价,而且有助于学生根据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四、常用的评价方法
数学评价伴随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评价的方法,也要根据环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目的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方法。
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个性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通过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评价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有:
1.课堂提问型评价(口头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观察学习行为,比如,在课堂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何反映,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在展示环节对展示自己作品的态度,等等。教师都可以通过口头评价来快速获得即时的信息,作出评价、判断,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一些措施。
2.形成性练习评价(测试评价)。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应用能力等方面,要通过必要的形成性练习来进行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及时确认教学效果,帮助教师确定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出目的性强、内容覆盖全面、练习量少而精的形成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形成性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把握好,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后续的教学找准方向。
3.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性评价。
初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想从展示活动中表现自己。所以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和发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体现在学生板书演示解题过程、学生总结规律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等方面。
(二)在主要教学阶段(期中、期末)评价中,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克服教师评价主观性可能带来的不公正性。在评价过程中,自我评价是前提和关键环节,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知识、能力、技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达到自省、自查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学会自订评价目标,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起点,写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评价。培养学生根据自主目标,联系自己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学习态度,本着“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明确方向”的原则进行评价。
在学生小组评价时,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小组贡献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要让学生遵循“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阐述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案”的评价步骤,这样的评价步骤不仅让评价的学生能讲清楚他的看法,还使受评人得到新的启迪,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教师评价要在自我评及小组评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课堂评价、测试性评价,力求给每一个学生以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体现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自身,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是一个烦琐而又艰巨的工作,它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冷漠的分数上。它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更多的方法方式才能更客观、更准确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