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周易》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阴一阳之谓道。很多人迷迷糊糊以为这句话说的意思是,一阴,一阳,就构成了道。这是很不确切的。米鸿宾《大易识阶》中对这句话作了很认真的注解。
“阴”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原义表示山之阴面或云遮住了阳光。关于阴的注释有:《说文》曰:“水之南,山之北也。”《太玄》谓:“幽无形,深不测之谓阴也。”《管子?心术上》:“阴者静。” 《尚书今古文集解?洪范》:“阴,降也。”《礼记?曲礼上》孔疏:“阴,卑也。”《战国策?秦策》高注:“阴,小。”王逸注《楚辞》:“阴,臣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内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真藏也。”《春秋繁露?基义》:“阴者,阳之合也。” 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下》:“阴为柔。” 王肃注《孔子家语?本命》:“阴,偶数。”等等。
“阳”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原义表示高明。关于阳的注释有:《说文》:“阳,高明也。”《禹贡》:“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周礼?考工记?轮人》贾公彦疏:“向日为阳。”《礼记?曲礼上》注:“阳,尊也。”《礼记?曾子问》郑玄注:“明者曰阳。”《左传?僖公十五年》:“外为阳。”《庄子》成玄英疏《达生》:“阳,显也。”;《人间世》:“阳,刚猛也。”《太玄经?玄告》:“阳动吐,阴静翕。”《玉篇?阜部》:“阳,清也。”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下》:“阳为刚。”王肃注《孔子家语?本命》:“阳数奇。”
阴阳思想约萌芽于殷周之际,阴阳二字在文献中首见于《诗经》。《诗经?公刘》云:“相其阴阳。”即是指向日光的地方为阳,背日光的地方为阴。但,那时的阴阳还没有对立属性,用的都是原义。
渐渐地,阴阳的概念开始增大,开始“互动”, 开始成为了古代文化最基本的认知概念和方法。最简单的称法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是,这句话很多人都没有闹清楚,主要是因为不知晓里边“一”字的真实含义。在这里,“一”并不是一个数词,其本意是“所以”。所以阴所以阳,构成的是一种互相交替循环的动态状况,这才称其为道。再说得直白点,阴阳不是道,阳了又阴阴了又阳的这个过程才是道,一如朱熹所说“所以循环者乃道也”。黎靖德在《朱子语类》卷六十六中的解析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道也。若只言阴阳之谓道,则阴阳是道。今曰‘一阴一阳’,则是所以循环者乃道也。”。
阴阳是气,“通天地者一气耳”,而在“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阴阳学说,不仅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也是宇宙的总规律。
(《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一奇一偶之谓道,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不测之谓神,即阴阳不测之谓神.(春秋战国,张载)
“阴”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原义表示山之阴面或云遮住了阳光。关于阴的注释有:《说文》曰:“水之南,山之北也。”《太玄》谓:“幽无形,深不测之谓阴也。”《管子?心术上》:“阴者静。” 《尚书今古文集解?洪范》:“阴,降也。”《礼记?曲礼上》孔疏:“阴,卑也。”《战国策?秦策》高注:“阴,小。”王逸注《楚辞》:“阴,臣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内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真藏也。”《春秋繁露?基义》:“阴者,阳之合也。” 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下》:“阴为柔。” 王肃注《孔子家语?本命》:“阴,偶数。”等等。
“阳”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原义表示高明。关于阳的注释有:《说文》:“阳,高明也。”《禹贡》:“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周礼?考工记?轮人》贾公彦疏:“向日为阳。”《礼记?曲礼上》注:“阳,尊也。”《礼记?曾子问》郑玄注:“明者曰阳。”《左传?僖公十五年》:“外为阳。”《庄子》成玄英疏《达生》:“阳,显也。”;《人间世》:“阳,刚猛也。”《太玄经?玄告》:“阳动吐,阴静翕。”《玉篇?阜部》:“阳,清也。”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下》:“阳为刚。”王肃注《孔子家语?本命》:“阳数奇。”
阴阳思想约萌芽于殷周之际,阴阳二字在文献中首见于《诗经》。《诗经?公刘》云:“相其阴阳。”即是指向日光的地方为阳,背日光的地方为阴。但,那时的阴阳还没有对立属性,用的都是原义。
渐渐地,阴阳的概念开始增大,开始“互动”, 开始成为了古代文化最基本的认知概念和方法。最简单的称法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是,这句话很多人都没有闹清楚,主要是因为不知晓里边“一”字的真实含义。在这里,“一”并不是一个数词,其本意是“所以”。所以阴所以阳,构成的是一种互相交替循环的动态状况,这才称其为道。再说得直白点,阴阳不是道,阳了又阴阴了又阳的这个过程才是道,一如朱熹所说“所以循环者乃道也”。黎靖德在《朱子语类》卷六十六中的解析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阴阳者乃道也。若只言阴阳之谓道,则阴阳是道。今曰‘一阴一阳’,则是所以循环者乃道也。”。
阴阳是气,“通天地者一气耳”,而在“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阴阳学说,不仅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也是宇宙的总规律。
(《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一奇一偶之谓道,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不测之谓神,即阴阳不测之谓神.(春秋战国,张载)
展开全部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⑴道⑵.
【译文】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是《易经》组卦的手段。
⑴“谓”通“为(wèi)”。相当于“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⑵“道”方法,手段。《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译文】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是《易经》组卦的手段。
⑴“谓”通“为(wèi)”。相当于“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⑵“道”方法,手段。《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无法理解,很正常,天天读,读一万遍也没有用,你的人生太平淡,所以不理解,正因为平淡,也不需要理解。经历过后,你就能理解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理解也不一样。你经历的越深刻领会的也越深刻。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学到一定程度,师傅要你下山历练历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