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探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界定
1、农村中学生:是指生活在乡村街道及其周边乡村区域内且在农村定点初级中学就读的中学生。
2、名著:名著,是多数人公认的优秀著作,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它们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实情,这里将名著的范围界定为初中阶段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
3、名著阅读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4、总体界定: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探究是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是将学生从“被动阅读名著的机器”转化为“主动阅读学习名著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名著阅读学习的空间为载体,以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3、主体教育理论
4、毛泽东的实践论
三、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大部分农村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有些知道了,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跟不上,无法拥有足够的课外名著读物;
2、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制约下,名著阅读教学仍以灌输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整体实际水平相脱节;
3、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名著阅读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名著阅读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和潜力自主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关注名著阅读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此项研究,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2、通过此项研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名著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并通过名著阅读这座桥梁,去探究更广博的未知世界。
3、通过此项研究,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此项研究,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名著,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培养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的人生打底色。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时间2009年9月——2010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09、9—2009、10)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观察调研的方法,调查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成果,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相关要求,通过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我校学生名著阅读状况,认真选题,制定了研究方案,成功申报了课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11—2010、4)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策略。
(1)设计了“和凤中学学生名著阅读问卷调查表”(见附件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与特点,掌握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困惑。
(2)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进行了个别访谈、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活动,结合年级实情,师生合作,制定了开展名著阅读的具体方案与策略。(见附件二)
2、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由于时空的距离,农村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应付考试,也可以突击记忆一下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名著复习资料,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显得特别重要。
(1)要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为此,我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将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并且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名著阅读的伙伴。
(2)要把教材中的名著节选以及名著导读中的精彩片段讲得精彩生动。例如,教学《香菱学诗》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两文时,我用拍摄电影镜头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鲁提辖侠肝义胆、 嫉恶如仇 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细致展现香菱苦志学诗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对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从事课题研究一年多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名著精彩片段读后感展示”、“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故事会”、“名著知识综合竞赛”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一定的名著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学生对漫画式的“快餐”文化较习惯,较长的篇幅可能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足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例如,针对初三学生的学情,可以建议他们精读六册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相关内容,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精读一至两本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其他名著可以建议他们运用跳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
4、通过观察、座谈和个性化的测试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名著阅读自主学习的进展情况。
(1)设计名著阅读情况记录卡(见附件三),让学生每阅读完一部名著(一章或一回),就填写一张记录卡,积累下来准备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看谁积累的记录卡多,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培养读书的兴趣。
(2)设计名著阅读反思卡(见附件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让学生每过一周就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我的指导下提出下周的改进意见,这些都记录在阅读反思卡上。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同时,我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反思卡,相互评价,将自己的感受与建议写在同学反馈卡上(见附件五)。
(3)集中检查,集体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利用语文课时间举办了一次名著阅读检查交流活动,一是想看看学生们读书的多少,二是想让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没想到,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和反思卡带到课堂,相互检查和交流,气氛十分热烈。除了比一比谁积累的课外阅读记录卡多外,不少同学在活动中还谈了自己的体会。男生孔令宾说:“我原来阅读的大多是一些诸如《异界狂神》之类的玄幻小说,对名著阅读丝毫不感兴趣,但是在班级同学名著阅读的氛围中受到影响,通过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发现,名著中写的人和事给了我一定的教益,我一定要做班级中名著阅读的积极分子”,女生黄星星说:“我以前看不懂《红楼梦》,也不喜欢《水浒传》中血腥的打杀场面,自从学了《香菱学诗》和《智取生辰纲》后,我对这两部名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会合理的利用时间,尽可能的去读完这两部名著”。通过这次交流,很多学生畅谈了名著阅读的作用,都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自信心增强了,也有不少学生发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并找到了具体的改进方法,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更浓厚了。
5、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1)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很不合理(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阅读名著或在家开夜车读名著),他们常常以语文老师的任务为借口来应付家长和老师。为此,我及时的与这部分学生个别交流,首先肯定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其次让他们再次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阅读名著的主要目的,及时规范了他们的阅读行为。
(2)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要充分肯定,又要正确引导。例如,在交流过程中,沈明盼同学和孔德凯同学围绕“对诸葛亮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前者认为诸葛亮有智慧且忠心不二,后者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是个明哲保身的胆小鬼。对此,我先布置他们收集对诸葛亮评价的资料,然后让他们试着用手头的资料说服对方,可是他们发现不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觉得两个人说的都在理,最终明白了评价人物应该客观公正,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一、课题界定
1、农村中学生:是指生活在乡村街道及其周边乡村区域内且在农村定点初级中学就读的中学生。
2、名著:名著,是多数人公认的优秀著作,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它们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具有深刻的认识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审美作用。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实情,这里将名著的范围界定为初中阶段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
3、名著阅读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4、总体界定: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探究是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是将学生从“被动阅读名著的机器”转化为“主动阅读学习名著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名著阅读学习的空间为载体,以主动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3、主体教育理论
4、毛泽东的实践论
三、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大部分农村中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有些知道了,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跟不上,无法拥有足够的课外名著读物;
2、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制约下,名著阅读教学仍以灌输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整体实际水平相脱节;
3、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名著阅读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名著阅读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和潜力自主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关注名著阅读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此项研究,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2、通过此项研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名著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并通过名著阅读这座桥梁,去探究更广博的未知世界。
3、通过此项研究,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此项研究,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名著,受到经典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培养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的人生打底色。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时间2009年9月——2010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09、9—2009、10)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观察调研的方法,调查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成果,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相关要求,通过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我校学生名著阅读状况,认真选题,制定了研究方案,成功申报了课题。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11—2010、4)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策略。
(1)设计了“和凤中学学生名著阅读问卷调查表”(见附件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与特点,掌握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困惑。
(2)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进行了个别访谈、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活动,结合年级实情,师生合作,制定了开展名著阅读的具体方案与策略。(见附件二)
2、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由于时空的距离,农村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应付考试,也可以突击记忆一下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名著复习资料,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较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显得特别重要。
(1)要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为此,我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将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并且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名著阅读的伙伴。
(2)要把教材中的名著节选以及名著导读中的精彩片段讲得精彩生动。例如,教学《香菱学诗》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两文时,我用拍摄电影镜头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鲁提辖侠肝义胆、 嫉恶如仇 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细致展现香菱苦志学诗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对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从事课题研究一年多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名著精彩片段读后感展示”、“我最喜欢的名著人物故事会”、“名著知识综合竞赛”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一定的名著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学生对漫画式的“快餐”文化较习惯,较长的篇幅可能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足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例如,针对初三学生的学情,可以建议他们精读六册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的相关内容,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精读一至两本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其他名著可以建议他们运用跳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
4、通过观察、座谈和个性化的测试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名著阅读自主学习的进展情况。
(1)设计名著阅读情况记录卡(见附件三),让学生每阅读完一部名著(一章或一回),就填写一张记录卡,积累下来准备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看谁积累的记录卡多,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培养读书的兴趣。
(2)设计名著阅读反思卡(见附件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让学生每过一周就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我的指导下提出下周的改进意见,这些都记录在阅读反思卡上。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同时,我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反思卡,相互评价,将自己的感受与建议写在同学反馈卡上(见附件五)。
(3)集中检查,集体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利用语文课时间举办了一次名著阅读检查交流活动,一是想看看学生们读书的多少,二是想让大家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没想到,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和反思卡带到课堂,相互检查和交流,气氛十分热烈。除了比一比谁积累的课外阅读记录卡多外,不少同学在活动中还谈了自己的体会。男生孔令宾说:“我原来阅读的大多是一些诸如《异界狂神》之类的玄幻小说,对名著阅读丝毫不感兴趣,但是在班级同学名著阅读的氛围中受到影响,通过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发现,名著中写的人和事给了我一定的教益,我一定要做班级中名著阅读的积极分子”,女生黄星星说:“我以前看不懂《红楼梦》,也不喜欢《水浒传》中血腥的打杀场面,自从学了《香菱学诗》和《智取生辰纲》后,我对这两部名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会合理的利用时间,尽可能的去读完这两部名著”。通过这次交流,很多学生畅谈了名著阅读的作用,都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自信心增强了,也有不少学生发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并找到了具体的改进方法,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更浓厚了。
5、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1)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很不合理(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阅读名著或在家开夜车读名著),他们常常以语文老师的任务为借口来应付家长和老师。为此,我及时的与这部分学生个别交流,首先肯定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其次让他们再次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阅读名著的主要目的,及时规范了他们的阅读行为。
(2)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要充分肯定,又要正确引导。例如,在交流过程中,沈明盼同学和孔德凯同学围绕“对诸葛亮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前者认为诸葛亮有智慧且忠心不二,后者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是个明哲保身的胆小鬼。对此,我先布置他们收集对诸葛亮评价的资料,然后让他们试着用手头的资料说服对方,可是他们发现不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觉得两个人说的都在理,最终明白了评价人物应该客观公正,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