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做好集体备课的方法:
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
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
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当然,各校情况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我们应更多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更为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
一、集体备课备什么?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现在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材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4、 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5、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6、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7、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
二、集体备课缺什么?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遇到了非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受到各界关注,校本教研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落实到课堂中的问题。
现在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作了如下工作:
1、访谈。(访谈对象中有校长、教研组长、教研员、教导主任。)
(1)你怎么看集体备课?
教师a: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考试、班会、续教、职评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集体备课就是应付差事。
教师b:我看集体备课是增加了老师负担,浪费了宝贵时间。你想,原本老师看看书,在书上写写画画,就可以上课了。现在,还要写详细,还要修改,上课有几个人照教案上课?
教师c: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教师有时间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不就行了。集体备课有点多余。……
(2)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a:教师分头写教案,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说教案,说完改,改好上传,然后写反思。
教师b:同轨教师,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备课,教师分头来说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调整使用。
教师c:我们是几所学校共同研讨考点,制定共同的教学框架,然后分头实施。
(3)集体备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a: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集体备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以前我的教学成绩和同轨教师比差异非常大,现在明显缩小了差距。
教师b:以前我电脑不行,集体备课以后,写好了教案,都是年轻教师帮忙打印,现在进步多了,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
教师c:一般吧,没什么明显的影响……
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没有旧教材好用,你们在集体备课上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吗?
教师一:没有。讨论有用吗?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
教师二:我也这样认为。集体备课讨论它不更白耽误工夫吗?
教师三:两套教材,一起看,把旧教材当参考。
2、思考:
(1)集体备课缺乏老师们的主动支持。当集体备课成了一项行政任务,当集体备课成了教师不参加不行的活动,集体备课也就没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怎敢不听党的话?教师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集体备课,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的先进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都要服从行政的需要,这一理念的落实之艰难可见一斑。在推进集体备课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教师是真心拥护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教师们的支持?。
(2)教师为什么不支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一致的声音是: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应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能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否贴近教师的急切需要,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教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的真实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剔除那些本无研讨必要却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研讨的内容;如果通过我们对集体备课的改进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备课的含金量,那么我们何愁教师不支持和拥护?没有实用性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条条大陆通罗马。集体备课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的亮出来。急于统一意见,领导和专家拍板,让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说也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教师话语权被无形的剥夺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二。
辩证地看,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课程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本着宽容的心态,给他们足够的转变时间。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强加给教师,既要改革,又要成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追求早动手,无视学校的实际条件。对集体备课认识思考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马,导致集体备课难以深入,只剩一张皮。管理者在认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缺乏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把握,就强行推行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三。
(3)面对集体备课,我们应当做什么?
集体备课应当有所创新。集体备课本不是新事物。它产生的背景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初,靠优秀教师的引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今天实行的集体备课背景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课程的推进可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在推行集体备课是必须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的创新至少应当明确以下指向: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稳着陆的途径。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期望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科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集体备课的基础作用应当是破旧立新。即从备课阶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糟粕,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落实。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集体备课不是为解决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时,就缺了在岗的必要。当我们还不能发现在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那些依靠统一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集体备课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体备课活动,内容琐碎、繁杂、求全责备,又是教师教案复杂化的倾向。教师带着这样的教案授课时教学个性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还有很多集体备课成了研究应试的平台,成了学校总结工作创新的装饰品,这些集体备课的起点就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结果,无疑是苦了老师,毁了学生。
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
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
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当然,各校情况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我们应更多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更为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
一、集体备课备什么?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现在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材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4、 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5、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6、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7、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
二、集体备课缺什么?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遇到了非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受到各界关注,校本教研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落实到课堂中的问题。
现在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作了如下工作:
1、访谈。(访谈对象中有校长、教研组长、教研员、教导主任。)
(1)你怎么看集体备课?
教师a: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考试、班会、续教、职评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集体备课就是应付差事。
教师b:我看集体备课是增加了老师负担,浪费了宝贵时间。你想,原本老师看看书,在书上写写画画,就可以上课了。现在,还要写详细,还要修改,上课有几个人照教案上课?
教师c: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教师有时间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不就行了。集体备课有点多余。……
(2)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a:教师分头写教案,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说教案,说完改,改好上传,然后写反思。
教师b:同轨教师,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备课,教师分头来说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调整使用。
教师c:我们是几所学校共同研讨考点,制定共同的教学框架,然后分头实施。
(3)集体备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a: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集体备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以前我的教学成绩和同轨教师比差异非常大,现在明显缩小了差距。
教师b:以前我电脑不行,集体备课以后,写好了教案,都是年轻教师帮忙打印,现在进步多了,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
教师c:一般吧,没什么明显的影响……
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没有旧教材好用,你们在集体备课上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吗?
教师一:没有。讨论有用吗?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
教师二:我也这样认为。集体备课讨论它不更白耽误工夫吗?
教师三:两套教材,一起看,把旧教材当参考。
2、思考:
(1)集体备课缺乏老师们的主动支持。当集体备课成了一项行政任务,当集体备课成了教师不参加不行的活动,集体备课也就没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怎敢不听党的话?教师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集体备课,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的先进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都要服从行政的需要,这一理念的落实之艰难可见一斑。在推进集体备课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教师是真心拥护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教师们的支持?。
(2)教师为什么不支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一致的声音是: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应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能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否贴近教师的急切需要,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教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的真实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剔除那些本无研讨必要却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研讨的内容;如果通过我们对集体备课的改进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备课的含金量,那么我们何愁教师不支持和拥护?没有实用性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条条大陆通罗马。集体备课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的亮出来。急于统一意见,领导和专家拍板,让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说也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教师话语权被无形的剥夺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二。
辩证地看,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课程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本着宽容的心态,给他们足够的转变时间。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强加给教师,既要改革,又要成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追求早动手,无视学校的实际条件。对集体备课认识思考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马,导致集体备课难以深入,只剩一张皮。管理者在认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缺乏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把握,就强行推行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三。
(3)面对集体备课,我们应当做什么?
集体备课应当有所创新。集体备课本不是新事物。它产生的背景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初,靠优秀教师的引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今天实行的集体备课背景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课程的推进可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在推行集体备课是必须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的创新至少应当明确以下指向: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稳着陆的途径。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期望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科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集体备课的基础作用应当是破旧立新。即从备课阶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糟粕,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落实。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集体备课不是为解决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时,就缺了在岗的必要。当我们还不能发现在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那些依靠统一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集体备课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体备课活动,内容琐碎、繁杂、求全责备,又是教师教案复杂化的倾向。教师带着这样的教案授课时教学个性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还有很多集体备课成了研究应试的平台,成了学校总结工作创新的装饰品,这些集体备课的起点就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结果,无疑是苦了老师,毁了学生。
展开全部
怎样进行集体备课:
1、备前精心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员或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讨论的提纲。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集备的内容要进行初备。
2、备中加强交流。
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
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我们提倡电子版的教案。
3、备后注重完善 。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的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书面教案用于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中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做到集体备课和教研培训相结合,注意学科间教学的整合。
1、备前精心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员或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讨论的提纲。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集备的内容要进行初备。
2、备中加强交流。
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
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我们提倡电子版的教案。
3、备后注重完善 。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的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书面教案用于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中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做到集体备课和教研培训相结合,注意学科间教学的整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明确集体备课的目标和意义
集体备课是借教师的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凸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其目标是多元的:从学的层面讲,它的目标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习惯与方法,同时也获得学习的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这堂课里有所收获; 从教的层面讲,它是通过对教材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集体备课是研训合一的重要载体,有效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2.1 备学生。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进行对于本节知识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最后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获得学生的最大发展。
2.2 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功夫,确立三维目标。目标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体现创造性和发展性。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体现以学生为主。
2.3 备教学重点、难点和注意点。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策略和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方案。
2.4 备教学深广度的把握。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初步学会、学会等认知层次。这些认知层次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而提出的不同教学要求。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等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和练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2.5 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教师要将教材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在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因此,备课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生成与发展。
2.6 备习题的选择。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深广度,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3 确立集体备课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应固定集体备课的各次备课内容与要求。其次,为了避免盲目性,开学初,应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的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究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各次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并打印出表单遵照执行,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个人自备形成初案。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与研讨。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因此,在组织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按照备课内容和要求,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3.2 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交流时,先由主讲教师说课:即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深广度处理、情境创设、习题选择、困惑、反思等,然后组员根据自己的初案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讨论。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辩论和思考,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习题设计等进行研究研讨,也可以对一些形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组员提出自己在备课时产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集体交流后,主讲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案。
3.3 个人修改形成个案。集体共案形成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已研究好的教学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灵活应用。形成积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的个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4 教后反思形成精案。教学需要反思。在个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验证,对其成败加以追记,做到每课必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同组交流、归纳、订正,由主讲教师将共案进一步整理成精案,为提高下一轮集体备课质量打下基础。
集体备课是借教师的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凸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其目标是多元的:从学的层面讲,它的目标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习惯与方法,同时也获得学习的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这堂课里有所收获; 从教的层面讲,它是通过对教材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集体备课是研训合一的重要载体,有效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2.1 备学生。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同时还要进行对于本节知识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引导?最后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获得学生的最大发展。
2.2 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功夫,确立三维目标。目标应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体现创造性和发展性。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体现以学生为主。
2.3 备教学重点、难点和注意点。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突破难点的策略和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方案。
2.4 备教学深广度的把握。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知道、了解、理解、应用、初步学会、学会等认知层次。这些认知层次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而提出的不同教学要求。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等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和练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2.5 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教师要将教材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在备课中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因此,备课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生成与发展。
2.6 备习题的选择。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注意点、深广度,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3 确立集体备课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应固定集体备课的各次备课内容与要求。其次,为了避免盲目性,开学初,应由备课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的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究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各次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并打印出表单遵照执行,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个人自备形成初案。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与研讨。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因此,在组织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按照备课内容和要求,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3.2 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交流时,先由主讲教师说课:即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深广度处理、情境创设、习题选择、困惑、反思等,然后组员根据自己的初案发表不同的意见。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讨论。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辩论和思考,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习题设计等进行研究研讨,也可以对一些形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组员提出自己在备课时产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集体交流后,主讲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案。
3.3 个人修改形成个案。集体共案形成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已研究好的教学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灵活应用。形成积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的个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3.4 教后反思形成精案。教学需要反思。在个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验证,对其成败加以追记,做到每课必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同组交流、归纳、订正,由主讲教师将共案进一步整理成精案,为提高下一轮集体备课质量打下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