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 我来答
野人无事不言L
2017-05-30 · TA获得超过1414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24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7亿
展开全部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流。
1.尊重学生,自愿选择。让学生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交流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目标,而问题的提出要符合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其次,不要要求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面是不同的,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不同问题的适应也是不同的,因而要心中有数,不强求。最后,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多关注内向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参加、多发言,建立他们的自信。
2.掌握教学技巧,鼓励每位孩子积极发言。人都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出自己的迷乱,因此,当学生的表述有困惑时,应晓之以理;当学生思维一时转不过弯时,也不可“强按牛头喝水”,而应顺势引导,用揣摩的口气、商榷的口吻,引出学生想要交流的话题,又不着痕迹地化解学生的尴尬,并给予及时的激励,如热情的话语、赞许的目光、亲昵的动作,来增强学生交流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发挥交流的最佳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交流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外部环境。合理设计和编排课堂座位,利用座位的变化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改善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弱视心理,激发对周边环境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意义重大。例如,圆形排列法、会议式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形排列法等方式比秧田式座位排列有明显的优势。变学生单行单坐的座位形式为小组式排列,也便于师生、生生之间多角度交流,使得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成效明显。另外,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科学教室的有针对性布置、班级交流氛围的创设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交流。
4.当好组织者,适时引导、调控。小组讨论时每个组要有组织者,每组的组织者要选取行事公平的孩子担任,切忌让少数“小干部”一手包办,反对组内的“独断专行”,不能让少数孩子的意见以点带面;交流时不但要重视组内的交流,还应重视组与组之间的横向交流。小组讨论后要进行汇报,汇报是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过程,这个交流一定是双向的,切忌一组少数孩子说,大多数孩子只有听的权力,要鼓励大家及时地提问、提建议,小组的汇报员说完后,可以适当给其他组孩子提问、提意见的机会,这样,既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又使孩子之间增强横向的交流。
  5.当好参与者,深入参与、启发。学生开始讨论后,教师要深入下去和学生一起讨论,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和情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自信力。要营造一种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攻关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就在我的身边。学生意见分歧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迸射了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所讨论的问题。引导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鼓励学生讲思维的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可以诱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继承发展到思维的培养。从而更快地掌握创造思维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师生要认真听取发言人意见,切忌一棍子打死。即使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其讲完,然后再慢慢引导,最终寻求正确答案。在解决问题后,还可进行“个性展现”,让学生表达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看法和观点。
二、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于交流。
(一)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抓住关键处,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认真地吸取别人的见解,调整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在合作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意见与别人有分歧时,既要坚持自己的,又要吸取别人的意见,体现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具体说就是:
1、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倾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认真地听,要明白“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当别人说的内容自己知道时,不要急着接嘴,而应在别人说完后再举手补充。当别人说得不够流畅时,要耐心地给予鼓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说的时候,希望有怎样的听众,在班上形成“倾听公约”。
  2、培养边听边记的习惯。
只是用耳朵来“听”,是一种肤浅的过程。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听”,还要培养学生“会听”、“爱听”、“听懂”,在“听”中有更多的收获。边听边记,是一种“听”的好习惯。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笔来记——记观点、记疑惑、记要点、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3、培养边听边问的习惯。
  “倾听”的过程,也应该是提问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听别人说完后举手提问,教师应该预留有提问的时间。第二种是马上举手提问,将自己不懂之处及时地提出来。教师应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的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孩子有提问的意识。
  4、在倾听中培养敢于置疑的精神。
老师也好、同学、专家也好,他们的观点都不是权威,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而且敢于将自己的疑问公诸于众,让大家来讨论、甚至争论。 
(二)、学会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标志。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简练的语句,准确地表达自己探究中的所思所想。即陈述前对自己的观点略加整理,陈述时力求表述明白、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同时,善于对他人的观点或认同、或补充、或争辩。
  (三)、学会评价。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辨证地思考,对他人的发言要有明确的评价。经常问自己:他的阐述准确吗?一定是这样吗?我们的为什么和他的不同呢?如果有不同发现要及时补充。通过倾听评价他人的交流,对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从而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感受到我要向别人学习。
  (四)、学会反思。反思是对自己思维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能够完善已有观点或生成新的观点;是否需要对表达者的发言进行补充,是否需要生成新问题做进一步思考、探究,是否产生一定的体验或形成经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