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新课改落到实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仍然不能创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数学探索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习的主人——学生。缺少更多的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时常存在。针对以上情况,现结合我在工作中的探索、学习过程,谈几点关于课改新理念怎样更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每位教师要正确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从心理上根本就不能接受新课改理念,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对应试教育还存在许多的幻想,一有机会出去听课学习,回来后总是抱怨这样的课我可学不来,这样上课怎样让学生考出高分。也就出现了出去听课当作任务来完成,让我去,我就去,去了干什么别人就不知道了。殊不知,当前的教育形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展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有机会参与听课学习时,应更多关注每节课的精彩之处、成功之处,为我所用。平时多看一些教育类书籍、报刊或杂志,例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数学》、《山东教育》、《滨州教育》等杂志、报刊,还可以多参与网络交流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努力汲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积月累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次,要做到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
有很多人到现在还误认为我们的课程改革不要学生取得好成绩,只要让学生活动就是运用新理念。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扭曲,新的课程改革不是不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不再运用单纯的教师讲解。因此,我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实践与反思,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认真细致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有很多教师在还没有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情况下就匆匆进行上课,看到那里讲到哪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般出现如下情况。
(一)不能明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山东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左右》时,就错误的将课题书写为单元标题《图形与位置》,甚至还有的书写《有趣的游戏》。
(二)由于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导致活动设计不合理。例如:《认识左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大致为:活动一:通过学生“指鼻子”游戏,初步感受认识左、右等方位词。活动二:初步用左、右方位词解决问题。例如:你的右边有什么?等。活动三:结合生活中左右的应用来区分左右。例如:靠右边走等。活动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设计一个猜左右手的游戏,来认识两个人相对时,这两个人的左、右是相对的。活动五:借助拍手游戏,来认识上下、前后、反正等。活动六:可设计上下楼梯或交通规则的问题对本节课进行拓展应用。可有的上课教师在一节课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就只有一种活动,练习指左右,全班做、同桌互相说着做,轮流两个同学到台前做,比比谁说得好,教师也不再进行深入引导学习。就这样一节课就匆匆完成了,看着这节课还很紧张、活跃,但是到底这节课学生真正能明白多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多少就很难说了。我想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教参的要求,没有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开展活动,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巧妙创设学生活动,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恰当的空间和时间。
一节精彩的课,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只有教师做好前期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才不至于每节课教师不住的讲,学生不断地听。首先,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例如:在教学山东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一课时。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时,有这样两种处理方式。
片断一:
师: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吗?
生:沉默。
师:边说边画坐标图,并边标方向边说,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东。
师: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那好,现在我们翻到某某页,看情境图,到桃花村怎么走?
(随后教师借助情境图自己提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样做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益的探索活动,同时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片断二:
师:谁能说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各有什么?
生:回答。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样的纸,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教室东、西、南、北方的事物写到上面,小组共同来制作一张我们教室周围 的事物分布图。
生:小组活动,学生制作地图。
师:制作完的小组坐好,老师就知道你制作完了!
学生边商讨边急忙制作。
师:将制作好的地图贴到黑板上。随后将其他小组制作的地图也都贴到黑板上。
生:看到自己小组的地图贴到黑板上,都很兴奋。
师:那个小组能介绍一下自己小组制作的地图表示的方向?
生:回答。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
生:有的上面表示北,有的上面表示东,有的上面表示西,有的上面表示南。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是描述的同样的事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在纸上表示的方向不一样。
师: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制做的地图别人能看懂吗?
生:不容易看懂。
师:对啊,也就是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许多的麻烦。通常啊,在地图上一般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东。
针对上面两种情况:前者认为还探索什么?探索是这样,不探索也是这样。探索还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个题呢!而后者充分认识到让学生探索的价值,对于成人来说当然都是很简单的问题,而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这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很多专家都指出,我们并不是让学生去创造,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创造这个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不断地向里面塞东西。知识是学不完的,也是不断发展的,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创设学生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其次,有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有的教师为应付听课,设计了许多的环节,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刚说完开始,不等学生展开活动。就问完成了吧?好,我们开始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就慢慢的把探索结果进行讲解,学生只是一个陪衬,课后交流时上课老师一是担心学生探索不出来;二是认为时间不够。
有很多老师也片面认为只要上课无论什么内容都得探索,只要不探索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课。我想这就要根据所传授知识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一些数学概念、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等,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没必要进行探索。像刚才所说的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或开放性的问题,可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
四、用心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变化。
有一项调查证明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有55%以上是通过听觉以外所获得的。有一个学生回家以后这样对家长说:“如果老师能够面对我微笑一次,也会给我鼓励和希望,我就一定会努力进取”。我想这些都提醒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珍惜每分每秒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很多成功的老师,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与学生取得交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你所上的课。哪怕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让你的付出获得惊人的回报。
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探索交流活动
俗话说得好:“真理越辩越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同科教师不断地进行交流,一定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例如:积极参加校内教研、联校教研等活动,还可积极进行网上教研交流等。虽然每个人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找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教研交流活动,找到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师是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落实的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只有教师切实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来,才能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围绕“三维目标”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一、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每位教师要正确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从心理上根本就不能接受新课改理念,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对应试教育还存在许多的幻想,一有机会出去听课学习,回来后总是抱怨这样的课我可学不来,这样上课怎样让学生考出高分。也就出现了出去听课当作任务来完成,让我去,我就去,去了干什么别人就不知道了。殊不知,当前的教育形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展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有机会参与听课学习时,应更多关注每节课的精彩之处、成功之处,为我所用。平时多看一些教育类书籍、报刊或杂志,例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数学》、《山东教育》、《滨州教育》等杂志、报刊,还可以多参与网络交流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努力汲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积月累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次,要做到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
有很多人到现在还误认为我们的课程改革不要学生取得好成绩,只要让学生活动就是运用新理念。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扭曲,新的课程改革不是不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不再运用单纯的教师讲解。因此,我们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实践与反思,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认真细致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有很多教师在还没有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情况下就匆匆进行上课,看到那里讲到哪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一般出现如下情况。
(一)不能明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山东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图形与位置》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左右》时,就错误的将课题书写为单元标题《图形与位置》,甚至还有的书写《有趣的游戏》。
(二)由于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导致活动设计不合理。例如:《认识左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大致为:活动一:通过学生“指鼻子”游戏,初步感受认识左、右等方位词。活动二:初步用左、右方位词解决问题。例如:你的右边有什么?等。活动三:结合生活中左右的应用来区分左右。例如:靠右边走等。活动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设计一个猜左右手的游戏,来认识两个人相对时,这两个人的左、右是相对的。活动五:借助拍手游戏,来认识上下、前后、反正等。活动六:可设计上下楼梯或交通规则的问题对本节课进行拓展应用。可有的上课教师在一节课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就只有一种活动,练习指左右,全班做、同桌互相说着做,轮流两个同学到台前做,比比谁说得好,教师也不再进行深入引导学习。就这样一节课就匆匆完成了,看着这节课还很紧张、活跃,但是到底这节课学生真正能明白多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多少就很难说了。我想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教参的要求,没有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开展活动,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巧妙创设学生活动,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恰当的空间和时间。
一节精彩的课,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只有教师做好前期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才不至于每节课教师不住的讲,学生不断地听。首先,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例如:在教学山东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方向》一课时。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时,有这样两种处理方式。
片断一:
师:你们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吗?
生:沉默。
师:边说边画坐标图,并边标方向边说,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东。
师: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那好,现在我们翻到某某页,看情境图,到桃花村怎么走?
(随后教师借助情境图自己提问题,让学生来解决。这样做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益的探索活动,同时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片断二:
师:谁能说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各有什么?
生:回答。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样的纸,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教室东、西、南、北方的事物写到上面,小组共同来制作一张我们教室周围 的事物分布图。
生:小组活动,学生制作地图。
师:制作完的小组坐好,老师就知道你制作完了!
学生边商讨边急忙制作。
师:将制作好的地图贴到黑板上。随后将其他小组制作的地图也都贴到黑板上。
生:看到自己小组的地图贴到黑板上,都很兴奋。
师:那个小组能介绍一下自己小组制作的地图表示的方向?
生:回答。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
生:有的上面表示北,有的上面表示东,有的上面表示西,有的上面表示南。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是描述的同样的事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在纸上表示的方向不一样。
师: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制做的地图别人能看懂吗?
生:不容易看懂。
师:对啊,也就是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许多的麻烦。通常啊,在地图上一般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东。
针对上面两种情况:前者认为还探索什么?探索是这样,不探索也是这样。探索还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个题呢!而后者充分认识到让学生探索的价值,对于成人来说当然都是很简单的问题,而对于7、8岁的孩子来说这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很多专家都指出,我们并不是让学生去创造,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创造这个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不断地向里面塞东西。知识是学不完的,也是不断发展的,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创设学生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其次,有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有的教师为应付听课,设计了许多的环节,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刚说完开始,不等学生展开活动。就问完成了吧?好,我们开始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就慢慢的把探索结果进行讲解,学生只是一个陪衬,课后交流时上课老师一是担心学生探索不出来;二是认为时间不够。
有很多老师也片面认为只要上课无论什么内容都得探索,只要不探索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课。我想这就要根据所传授知识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一些数学概念、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等,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没必要进行探索。像刚才所说的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或开放性的问题,可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
四、用心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变化。
有一项调查证明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有55%以上是通过听觉以外所获得的。有一个学生回家以后这样对家长说:“如果老师能够面对我微笑一次,也会给我鼓励和希望,我就一定会努力进取”。我想这些都提醒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珍惜每分每秒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很多成功的老师,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与学生取得交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你所上的课。哪怕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让你的付出获得惊人的回报。
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探索交流活动
俗话说得好:“真理越辩越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同科教师不断地进行交流,一定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例如:积极参加校内教研、联校教研等活动,还可积极进行网上教研交流等。虽然每个人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找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教研交流活动,找到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师是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落实的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只有教师切实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来,才能将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围绕“三维目标”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