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三气周瑜
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2、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3、徐悲鸿换伯年画
徐悲鸿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说是任伯年“后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鸿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岁去世,徐悲鸿也只活了五十八岁。
徐悲鸿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于徐悲鸿不愿卖画,生活拮据,见到任伯年画,只能拿自己的画和别人交换。最初,徐画三、四张才换任画一张,后来逐渐减少。
到四十年代,一张徐画就能换任画一张。徐悲鸿为任伯年编写了年谱。他在其中评价道,任伯年绘画最精彩处,在对象嘴和脚的描绘,挺拔而有力。
4、孙武传家酒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武率军出奇不意,逆淮而上,直插汉水,意取楚都。然,隔岸观之,敌众我寡,六万吴军千里奔袭,疲态日现,军心日糜。武察,计上心来。
一日,大战将至,武唤自酿美酒列于军前,顿酒香四溢,沁人心脾。军士大喜。武命全军皆品之。闻其香,酒兴大起。品其妙,数日之劳顿尽消也。军心大振。
见状,武命人撤去美酒,正色道,此等美酒,及天降甘霖,待吾军完胜,方可痛饮之!翌日,鼓声四起,吴军势如猛虎,五败楚军,终攻破郢城,大胜而归。武将此美酒,战车载之。
与楚域大宴全军。此后,武每胜必赐此美酒于军士。更将此酒作为贡品,献于吴王阖闾。王大喜,惊为天露。后,此酒因武而得名,孙武传家酒后人称其“孙武宴”。
5、季羡林情系家乡
季羡林支持聊城大学的发展,曾经几次来聊城大学,并欣然受聘任名誉校长,与家乡的这所大学留下了难分难舍之情。
1981年,聊城师范学院正式建立的第二年,季羡林应邀来学院参加新生开学典礼,举办了《从比较文学谈到中印文化交流》的学术讲座。
并成为聊城大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批聘请的校外兼职教授。1982年10月10日,受聘任该校名誉院长,还热情洋溢地挥笔写下了“鲁西最高学府,山东璀璨明珠”,
“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题词。1999年建校二十五周年,又应邀题写了聊师校训“敬业、博学、求实、创新”,并从北京赶来参加校庆活动。
教育部批准聊城大学更名后,他又为学校题写了“聊城大学之成立,诚所谓顺乎天理,应乎人情之盛举。行将见桃李遍鲁西,文风满山左,流风余韵普及神州矣。
为鲁西庆,为山东庆,为祖国庆!”的贺词。2002年9月26日,聊城大学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郝斌代表北大和季羡林先生专程到校参加仪式。
并带来了季羡林先生在北京解放军三〇一医院病榻上写的《聊城大学揭牌仪式上的发言》,他代表季羡林接受了名誉校长的聘书。
1、曹操烧信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包拯分铜钱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
“威武……”
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报来!”
只见瘦农夫说道:“包大人,我们今天就想请你给我们评评理,重新分一下铜钱。”
包大人眉头一皱,说道:“什么钱这么难分,要闹到衙门来?”
瘦农夫特别委屈道:“今天我们两人在田地干活,我带了3个馒头、胖子带了5个馒头当午餐。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有一个商人经过,想让我们分一些食物给他,并答应给我们钱。”
包拯问道:“是不是商人吃了馒头没付钱?”
胖子接过话说道:“我们三人把8个馒头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人吃了一份,那个商人吃完后留下8个铜钱就走了。”
瘦农夫连忙说:“对,可是8个铜钱,你不应该只给我3个,你拿5个啊,应该平均分!”
胖农夫反驳道:“可我拿出来的馒头比你多,所以应该多分一些。”
包拯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瘦农夫说:“你拿3个铜钱不满意是吗?”
瘦农夫点点头说:“是的,分钱应该公平合理。”
包拯走下大堂,说:“把铜钱给我,我重新公平合理地分一下。”
包拯取出1个铜钱给瘦农夫,7个铜钱给胖农夫,笑道:“现在公平了!”
“啊,怎么这样?包大人,你怎么向着胖子?”瘦农夫更不满意了。
包拯惊堂木一拍,说道:“本大人的分法公平合理,8个馒头分三份,每份个,商人付了8个铜钱,也就是说个馒头值1个铜钱,瘦子你拿出3个馒头,自己吃了个,也就是说你只给商人个馒头,当然只能拿1个铜钱了,而胖农夫却拿出了个馒头,所以应得7个铜钱。”
瘦农夫听完后暗暗后悔,可也无话可说。
“退堂……”瘦农夫灰溜溜地走了。
3、欧阳修百里追文
小故事网 进士的故事 时间:2016-05-13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
“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
“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
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
欧阳修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来是为了添上两个“而”字。
《昼锦堂记》开头有这样两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原稿中没有这两个“而”字,欧阳修将文章追回,就是为了把它添上去。
为了添两个字,竟如此劳神费力,是小题大作吗?不是。虽然不添这两个字,文章开头也并无语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语气便与原文大有区别,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缓,表现出欧阳修文章曲折舒缓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文学家尚能如此,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境。
时永华,男,1954年11月生,安徽萧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全国优秀教师,世界文化名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0年元月,北京部队到安徽萧县接兵,部队首长发现青年画家时永华画的毛主席像最标准,被部队破格选招入伍。
新兵到了部队必须坚持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3月5日,新兵训练结束,连队进行各科训练考核,这天,连部首长安排了手榴弹的实弹考核。吃过早饭,全连官兵8点整坐上了5辆解放牌军车,开进了北京燕山角下部队的打靶场。
上午的天气不太好,北风不停的刮,大约有7级左右,8点30分到达了靶场,战友们急忙跳下车,跑步进入靶场。
9点连长下达了“投弹考核”命令和靶场规定,号召全连官兵要把“投弹场”当作战场。
安全第一,考出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光,为连队争光。
这时候,就按顺序从一排一班开始,接下来就听到一声接一声手榴弹的爆炸声⋯
10点2分,投弹轮到我的班,我是班长,班里有10个新兵2个老兵,我点了名,先叫老兵给新兵带个头,这时报靶员报出了二个老兵陈德俊55米,黄化彬60米的优秀成绩,全连顿时沸腾起来了,大声喝彩称赞。
我点到下一位新兵王爱武同志上场,我大声向王爱武讲了两句话:“要胆大、心细、沉着、稳重”。小王回答:“是!我决不给班里丢脸,取得好成绩”。
他走到了指定地点,领取了手榴弹,拧开后盖,把拉火环套在小手指上,我看他有点害怕的样子咬着门牙,正准备把手榴弹投出去,突然他的身体摇晃起来,手榴弹紧紧的握在手中不投,我忙对他说:“小王”快把手榴弹扔出去,他听到了我的声音,很费劲的投了10多米,他站楞了,忘记了卧到,战士都知道手榴弹爆炸时30米内都有杀伤力,小王站在哪里一动也不动,可能是吓失机了…
就在这万分紧急关头,我脑子里想到了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为了阶级兄弟:“敢下火海、上刀山,”说时迟那时快,我飞快跳出掩护体,拉着小王的手往掩护体内跑,这时,手榴弹己经冒出了青烟,战友们大声喊叫:“快卧倒”有生命危险!就在紧急情况下,我把小王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压在战友的背上,这时只听一声巨响,我和战友小王身体上炸满了泥土埋了起来…
战友的安全保住了,可是我满脸流着血昏迷了过去…
连长派司机把我送到北京解放军第269医院,经外科军医查看:(头部被手榴弹弹片炸伤20厘米,无皮)我住院三个月,伤全愈后,解放军4640部队团部政治处号召全团指战员,“向舍己救人的时永华同志学习”。司令部给记了“三等功”。